郭魏惠 關清雅
(新疆塔城市人民醫(yī)院,834700)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h內陰道出血量超過500ml,它是產科分娩期嚴重的并發(fā)癥,居產婦死亡的原因之首。因此,做好產后出血的預防及護理對降低產婦死亡具有重要意義。
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和凝血功能障礙。其中以子宮收縮乏力所致者最常見,占產后出血總數(shù)的70%~80%。
1.子宮收縮乏力:①全身性因素:精神過度緊張,產程過長或難產,產婦體力衰竭,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等。②局部因素:子宮過度膨脹,子宮肌纖維發(fā)育不良,子宮肌水腫及滲血,前置胎盤附著于子宮下。
2.胎盤因素:①胎盤剝離不全。②胎盤剝離后滯留。③胎盤嵌頓。④胎盤粘連。⑤胎盤植入。⑥胎盤和(或)胎膜殘留。
3.軟產道裂傷 :可引起失血過多。
4.凝血功能障礙 :較少見,但是一旦發(fā)生就出現(xiàn)難以控制的大量出血。
搶救原則:針對原因迅速止血、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及防治感染。
1.胎盤因素出血的處理:①胎盤已剝離未排出,導尿排空膀胱,用手按摩使子宮收縮,另一手輕輕牽拉臍帶協(xié)助胎盤娩出。②胎盤剝離不全或粘連伴陰道流血,應人工徒手剝離胎盤。③胎盤植入的處理:應立即停止剝離,考慮行子宮切除術,若出血不多,需保留子宮者,可保守治療。④殘留胎盤胎膜組織徒手取出困難時,可用大號刮匙清除。⑤胎盤嵌頓在子宮狹窄環(huán)以上者,可在靜脈全身麻醉下,待子宮狹窄環(huán)松解后用手取出胎盤。
2.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的處理:加強宮縮是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①按摩子宮。②應用宮縮劑。③填塞宮腔。④結扎盆腔血管止血。⑤髂內動脈栓塞術。⑥切除子宮。
3.軟產道裂傷出血的處理:及時準確地修補、縫合裂傷可有效地止血。
4.凝血功能障礙出血的處理 :爭取去除病因,對病因治療,備新鮮血或成分血,盡力搶救。
重視產前保健,正確處理產程,加強產后觀察。
1.分娩期:①第一產程密切觀察產程進展,防止產程延長,保證產婦基本需要,避免產婦衰竭狀態(tài),必要時給予鎮(zhèn)靜劑以保證產婦的休息。②第二產程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對高危妊娠產婦建立靜脈通道;指導產婦正確使用腹壓;適時適度做會陰側切術;按照分娩機轉接生;胎兒前肩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靜脈滴注催產素,以加強子宮收縮,減少出血。③第三產程正確處理胎盤娩出和測量出血量。胎盤未剝離前不可過早牽拉臍帶或按摩、擠壓子宮,待胎盤剝離征象出現(xiàn)后,及時協(xié)助胎盤娩出,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④正確估計出血量,胎兒娩出后,立即將集血器置于產婦臀下,收集陰道出血,可簡便準確地了解出血量,為一旦發(fā)生產后出血時準確統(tǒng)計出血量做好準備。
2.產后期:①產后2h內產婦仍需留在產房接受監(jiān)護,密切觀察產婦的子宮收縮、陰道出血及會陰傷口情況。每30min測量產婦的血壓、脈搏、體溫、呼吸。②督促產婦及時排空膀胱,以免影響宮縮致產后出血。③協(xié)助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宮收縮,減少陰道出血量。④對可能發(fā)生產后出血的高危產婦,注意保持靜脈通暢,并做好產婦的保暖。
1.緊急護理:①囑產婦臥床休息,密切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神志變化。觀察皮膚、黏膜、嘴唇、指甲的顏色,四肢的溫濕度及尿量,及早發(fā)現(xiàn)休克的早期征兆。密切注意子宮復舊情況。②迅速建立良好的靜脈通路,做好輸血前的準備工作,加快輸液速度,遵醫(yī)囑輸液輸血,以維持足夠的循環(huán)血量。③準確收集并測量出血量、顏色、氣味及有無凝血塊等。發(fā)生產后大出血時,準確收集測量出血量對積極糾正休克、減少產后出血的并發(fā)癥、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義。④遵醫(yī)囑應用止血藥或宮縮劑。⑤密切配合醫(yī)生積極查找出血原因,爭分奪秒進行搶救工作。
2.心理護理:①耐心聽取病人的敘述,給予心理支持。②適當?shù)馗嬖V產婦有關的病情,增加產婦對病情的了解,增強其安全感。③傳授產婦一些放松療法:參與照料嬰兒、與嬰兒溝通,聽音樂等分散其注意力。④醫(yī)護人員在為產婦診療護理過程中,以精湛的業(yè)務水平、強烈的責任心和同情心及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贏得產婦及家屬的信任感,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3.預防感染的護理:①保持環(huán)境清潔,室內通風30min,每天2次,定期消毒。②保持床單的清潔、平整干燥,經常更換衛(wèi)生墊,使滋生細菌的培養(yǎng)基減少。③保持會陰清潔,1‰新潔爾滅洗會陰,每天2次。④遵醫(yī)囑應用抗生素。
4.一般護理:①保證產婦充足睡眠,加強營養(yǎng),給予高熱量飲食,多食富含鐵的食物,宜少量多餐。②病情穩(wěn)定后鼓勵下床活動,活動量應逐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