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企業要想當好“管家”,就得充分發揮能動性,不僅得“看護”,還得“獻言獻策”。而所有這些地實現,都離不開信息技術地支撐。現代物流跟傳統物流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IT驅動。傳統物流以業務為主,現代物流能夠借助IT手段傳遞信息,支撐業務運作。物流技術中融合了許多現代化技術,形成了一系列高信息化、高效率化的現代物流技術模式,如條形碼、EDI、RFID、GIS、GPS 等等。
建筑業供應鏈管理是以供應鏈的觀點關注建設過程的所有相關方面,對非常復雜的上下游企業間關系進行改善,以最終用戶利益為共同目標產生共贏的效益。實際運作中又可以將建筑物流細分為供應物流和現場物流。供應物流是與建筑施工過程中循環的工作活動有關,基本活動包括:資源(建筑材料、機械設備和人員配置)的采購和供應計劃、物資供應質量標準的制定、原材庫存的管理與控制等。現場物流則是與現場施工的物料管理、組織和控制的活動有關,具體包括現場物料的運輸和配送、物流業務工作的順序安排,各施工隊伍間的物流協調等。
物流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發展的關鍵,是物流系統的靈魂,更是主要的發展趨勢。在新的世紀,我國確定了實現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方針,為了推動我國物流業、制造業和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必須大力推升我國物流信息化水平,進而帶動制度創新、物流科技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信息技術主要包括條形碼與識別系統、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地理信息系統(GIS)和電子地圖、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射頻識別技術(RFID)。它們是現代物流系統的基礎支持平臺。
物流信息技術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企業的信息管理水平,縮短物流周期。為企業做出正確決策奠定基礎,并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從而減少各環節中不必要的浪費,減少流通時間和費用。
(2)加強車輛管理利用。由于能對所運行的車輛定位跟蹤,將其當前位置標繪在電子地圖上,并能將運輸工具及貨物的信息傳輸到控制中心。
(3)降低庫存水平,提高企業的資金效率。按照 JIT 管理思想,任何庫存都是浪費。貨物跟蹤系統的應用實現了商品的運輸過程透明化,可以使以往難以掌握的商品到達時間、在選庫存變得一目了然,企業的動態庫存可實行有效管理,從而把庫存降低到最低程度。庫存所占用的資金可降低到最小程度,資金周轉速度可大大加快。
(4)提高服務水平,滿足顧客需求。當顧客需要對貨物的狀態進行查詢時,只要輸入貨物的發票號碼,就可以知道有關貨物狀態的信息。查詢作業簡便迅速,信息及時準確,有利于顧客預先做好接貨以及后續工作的準備。企業通過貨物信息可以確認貨物是否在規定的時間內送到顧客手中,提高對顧客的服務水平。
(5)提高流通的安全性。由于監控中心可以實時顯示貨運車輛的實際位置,并可以隨目標移動,使目標始終保持在屏幕上,若有異常現象發生則屏幕會發出報警,避免危及人、車、貨的現象發生。
(1)條碼技術是實現POS系統、EDI、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的技術基礎,是物流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技術手段。條碼技術包括條碼的編碼技術、條碼標識符號的設計、快速識別技術和計算機管理技術,它是實現計算機管理和電子數據交換不可少的前端采集技術。它是對實現商品信息的自動掃描,是實現快速、準確采集數據的有效手段。條碼技術廣泛應用于商業、郵政、圖書管理、倉儲、工業生產過程控制、交通等領域,它是在計算機應用中產生并發展起來的,具有輸入快、準確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強等優點。在現代物流中同樣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倉庫管理、銷售管理、分揀系統。
(2)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GPS),它主要應用在汽車自定位、跟蹤調度,運輸管理等。隨著GPS系統的不斷完善,軟件的不斷更新,目前,20km以內相對靜態定位,僅需15-20分鐘;快速靜態相對定位測量時,當每個流動站與基準站相距在15km以內時,流動站觀測時間只需1-2分鐘;采取實時動態定位模式時,每站觀測僅需幾秒鐘。只要知道車輛的車種、車型和車號,就可以立即得知該車現在何處運行或停在何處,以及所有的車載貨物發貨信息。這樣,大大提高了貨物運輸的透明度,為貨主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而且有利于客戶掌握更多的物流信息,以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3)射頻識別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 fi cation)技術,又稱電子標簽、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射頻識別技術在物流和供應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
(4)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時又稱為“地學信息系統”或“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軟件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采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GIS技術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強大的地理數據功能來完善物流分析技術。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軟件集成了車輛路線模型、最短路經模型、網絡物流模型、分配集合物流模型和設施定位系統。
近十幾年來,國內外學者就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方法在建筑業中的應用進行了一些研究。O’Brien和Fischer(1993)首次明確將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思想引入建筑業運營管理中;Vrijhoef和Koskela(2000)將建筑業供應鏈視為定制生產供應鏈并提出了其4個主要職責。O’Brien(1995、1998)對包含異地供應商、運輸與配送公司、以及現場建造的建筑業供應鏈的績效進行了研究。最近有關建筑業供應鏈的研究還包括 Dainty、Briscoe、Millet(2001)和 Love、Irani、Edwards(2004)等。
信息化正在逐步深入物流與快遞作業流程,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在快速膨脹的市場需求面前,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愈加凸顯,信息化建設正在促進企業組織形式和管理制度優化創新,推動快遞業建立現代管理和服務的模式。現代物流也越來越向著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伴隨著中國物流產業的高速增長,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環境不斷完善,發展物流,現代物流支撐電子商務的發展。信息技術應用在物流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有效地幫助物流企業提高服務質量及企業的整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