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奎
(樂清市第二中學,浙江 樂清325600)
“用圓錐擺粗略驗證向心力表達式”實驗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5章“曲線運動”第7節“向心力”中的一個重要演示實驗.教材是利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來驗證向心力表達式,筆者在進行實際操作時,發現原實驗存在很多不足:

圖1 用圓錐擺粗略驗證向心力表達式的實驗裝置
1)操作者很難用手使小球沿紙上的某一個圓周運動,小球的運動軌跡大多是橢圓的,而不是圓形的.
2)由于受空氣阻力的作用,圓周運動的半徑越來越小,同時小球又有一定的體積,不容易確定在哪個圓周上運動,所以半徑r難以確定.
3)用圖1的裝置進行實驗時,擺線的偏角θ一般較小(用手很難完成大偏角的圓錐擺,且θ增大,r和h測量誤差更大),所以沒有普遍性.
為了使擺球進行精確的勻速圓周運動,提高實驗精度,筆者對原實驗進行改進,并自制了一臺“向心力表達式驗證儀”.
如圖2所示,采用減速電動機通過竹質的輕桿帶動大鋼球做勻速圓周運動,形成圓錐擺.通過電位器調節電機的轉速,使鋼球能夠在穩定的、半徑較大的圓軌道上運動.通過支架上的刻度尺讀出此時圓錐擺的高度h;再用秒表測出鋼球運動30圈的總時間t,并計算出鋼球的運動周期T,則向心力,同時,小球所受的合力,所以,最后只需驗證相等即可.

圖2 自制向心力表達式驗證儀
長方形木板(30 cm×40 cm,厚約1 cm)、木質支架(35 cm×40 cm)、低速直流電動機(額定電壓8 V,額定轉速1 r/s)、刻度尺(木質米尺,總長50 cm)、電位器(0~20Ω,額定電流應大于3 A)、鋼球(有孔,φ2 cm)、竹質細桿(6根,兩頭細尖,長度分別約為15,20,25,30,35,45 cm)、細金屬管(長約5 cm,用一小段細天線充當).
1)如圖2所示,用長方形木板制成底座,并裝上4個橡皮腳墊;在底座上固定好木質支架,并固定上電位器和2個接線柱.
2)把減速電動機固定在支架上端的正中央處,同時把電位器設計成分壓式電路,電動機的供電導線沿著支架一直延伸至底座上,并接入分壓電路.
3)把一小段細金屬管的一端用鉗子夾扁并鉆上1個小孔,通過螺栓連接到電動機的轉軸上,保證θ可任意改變.竹質細桿的兩端用小刀削成尖細,一端能牢固地套上鋼球,而另一端能牢固地插在細金屬管的下端.
4)在支架的右側豎直固定上一刻度尺,零刻度在上端,并且零刻度線要對準細金屬管與電動機轉軸的連接處.
5)取1塊能卡在刻度尺上,并能在尺子上滑動的透明塑料塊,再在塑料塊上穿1根短直的細桿,制成能在刻度尺上滑動又能左右調節長度的活動標桿.
1)把驗證儀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將細金屬管牢固安裝在電動機的轉軸上,把鋼球套在竹質細桿的一端,再把竹質細桿的另一端插在細金屬管的下端.
2)在底座的接線柱上接上8 V直流電壓,緩慢調節電位器,使電動機的轉速慢慢增大,然后用手給鋼球一微小的振動,則鋼球由于離心運動而“飄起來”,形成圓錐擺.
3)調節電位器,使擺線的偏角θ適當大一些,把活動標桿的左側調節至適當的長度,然后把標桿上移至鋼球的圓軌道平面處,使球心與標桿在同一水平面上(即球飛過時,貼近標桿末端,但不能碰上),此時活動標桿指針所指的刻度就是圓錐擺的高度h.
4)用秒表測出鋼球運動30圈的總時間t,再算出周期T.
5)調節電位器,電動機轉速變化,導至擺線的偏角θ發生改變,可重復測量多次;更換不同長度的竹質細桿,可重復測量多次.
6)實驗數據見表1,其中t為30次圓周運動的總時間,g=9.8 m/s2,驗證向心力表達式,即向心力與小球的合力F合=是否相等.

表1 實驗數據
自制裝置在減速電動機的帶動下,大鋼球做穩定的勻速圓周運動,軌道半徑r非常穩定.實驗時可調節電位器或者更換長度不同的竹質輕桿,使實驗驗證更具有普遍性.本實驗不需要測量小球的質量m和圓軌道的半徑r;只需利用指針在刻度尺上準確讀出圓錐擺的高h,由于采用了低速電動機,用秒表就可以準確地測出鋼球運動的周期T.改進后的實驗操作更加簡單,結果更加準確.
[1] 張前軍.向心力演示儀的改進[J].物理實驗,2010,30(12):18-20.
[2] 徐忠岳.多功能向心力測量轉臺[J].物理實驗,2011,31(7):29-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