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有全 黎必萬 黃慶
甲磺酸羅哌卡因在老年下肢手術中的效果觀察
韋有全 黎必萬 黃慶
目的 探討甲磺酸羅哌卡因在老年下肢手術患者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選擇行下肢手術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甲磺酸羅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觀察阻滯起效時間及對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的影響。結果 甲磺酸羅哌卡因對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均無明顯影響,感覺阻滯起效時間(1.35±0.23)min,運動阻滯起效時間(3.56±0.67)min,維持時間(102.41±35.23)min。結論 甲磺酸羅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術麻醉效果滿意,不良反應少,且安全可靠。
甲磺酸羅哌卡因;下肢手術;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老年
甲磺酸羅哌卡因注射液[1]是一種國產的新型長效酰胺類局麻藥,較低濃度就能夠有效阻滯感覺神經傳遞而對運動神經影響很小,已成為較為理想的硬膜外鎮痛藥物,目前已被廣泛用于腹部及下肢手術的麻醉、神經阻滯和術后鎮痛。高齡患者由于其臟器的生理性衰竭,對麻醉用藥和麻醉方法的需求增高,目前國內關于甲磺酸羅哌卡因在老年人中應用的可行性正在探討。我院近年來將甲磺酸羅哌卡因用于老年下肢關節手術患者中,并觀察其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自2010年3月~2011年5月行下肢手術的60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ASAI~II級,年齡在60~78歲。患者中合并高血壓47例,糖尿病24例,冠心病15例。其中21例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16例行股骨關節復位內固定術,13例行脛腓骨復位內固定術,6例粗隆間骨折內固定術及4例膝關節脫位骨折內固定術。
1.2 麻醉方法 術前常規禁食禁飲8h,所有患者入手術室前30分鐘肌注苯巴比妥鈉100mg和阿托品0.5mg。入手術室后開放靜脈通路,監測血壓、心率、心電圖、血氧飽和度及呼吸,此次作為基礎值。患者取側臥位,經L2~3或L3~4椎間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當確定穿刺針進入硬膜外腔后用25號腰麻針自硬膜外穿刺針孔進入蛛網膜下腔,確定腦脊液流出后以緩慢速度(1ml/5s)注入腰麻液0.894%甲磺酸羅哌卡因(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1520)13.0mg,歷時20s~30s,然后向頭端置入硬膜外導管約3cm,調節麻醉所需的平面在T10~S5,5min后讓患者平臥。根據手術時間需要硬膜外追加給藥。如手術過程中心動過緩HR<55次/min,靜注阿托品。所有患者麻醉期間全程面罩吸氧。術前常規導尿,手術過程中密切關注尿量。術中必要時監測血氣、血常規、生化、血糖等等。
1.3 觀察指標
1.3.1 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呼吸。
1.3.2 感覺神經阻滯效果 在手術后5、10、20、30min采用針刺法測定感覺阻滯起效時間(指給藥后至患者出現發熱麻木等感覺的時間)、感覺阻滯恢復時間(指患者的感覺恢復到T10的時間)。
1.3.3 運動神經阻滯程度 采用改良Bromage評分:分別在給藥后5min、10min、15min、20min用0~3級法評估運動障礙程度,以后每15min評估一次、直到恢復到Bromage評分為0級。(下肢運動神經阻滯效果,0級無運動阻滯;1級不能屈髖,但是膝關節和踝關節可以活動;2級不能屈膝,但踝關節可以活動;3級不能屈踝。上肢運動神經阻滯效果,0級無運動阻滯,1級感上肢沉重,2級不能抬肩但能屈肘,3級不能屈肘或同時不能屈腕)。
1.3.4 不良反應 觀察患者術中、術后是否出現局麻藥物毒性反應(如肌肉抽搐、口舌麻木、意識消失等)及低血壓、心動過緩、惡心嘔吐、寒顫等不良反應。
1.4 統計方法 全部數據分析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s),組內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所有患者均未改換為全麻,順利完成手術。所有患者麻醉均有效,感覺阻滯起效時間(1.35±0.23)min,運動阻滯起效時間(3.56±0.67)min,維持時間(102.41±35.23)min。
2.2 手術過程中SBP、DBP、HR、SPO2變化情況(見表1)
表1 手術過程中SBP、DBP、HR、SPO2變化情況(±s)

表1 手術過程中SBP、DBP、HR、SPO2變化情況(±s)
指標 麻醉前 麻醉中 麻醉后SBP(mmHg) 145.33±8.03 143.07±7.03 142.54±7.92 DBP(mmHg) 108.23±11.24 110.30±12.21 111.58±9.71 HR(次/分) 82.35±14.31 86.12±10.41 81.12±12.07 SPO2(%) 98.15±1.25 98.03±0.88 98.12±0.96
2.3 不良反應 手術后有2例患者出現低血壓,有短期的頭暈,未作處理,未見惡心、嘔吐等其它不良反應的發生。
因老齡患者多骨質疏松,所以老年患者外傷性下肢骨折的比例較高。甲磺酸羅哌卡因是一種國產新型的酰胺類局麻藥,是將鹽酸羅哌卡因的鹽酸根改為甲磺酸根,僅改變了其理化性質但是藥理作用無明顯變化[2]。有研究證實,甲磺酸羅哌卡因與鹽酸羅哌卡因在藥效學及藥代動力學、阻滯起效時間、不良反應等方面均相似[3-4];與布比卡因相比,羅哌卡因對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心臟毒性均小,對心臟的興奮和傳導抑制也弱于布比卡因[5],且麻醉效果確切,維持時間長,術后運動障礙很快消失。最為突出的是其感覺與運動神經分離的特性,高濃度時能同時阻滯感覺和運動神經,而低濃度時幾乎僅阻滯感覺神經,只起到有效鎮痛作用。因此,在臨床上為提高麻醉質量,可選用高濃度的甲磺酸羅哌卡因[6]。
甲磺酸羅哌卡因常見的不良反應為低血壓,惡心嘔吐,寒顫,尿潴留等等。從我科的60例老年患者來看,甲磺酸羅哌卡因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僅有2例患者發生輕微的頭暈,而且麻醉效果好,術中生命體征平穩。所以下肢手術在選擇局麻藥時可擇優選擇甲磺酸羅哌卡因,它應用于腰硬聯合麻醉恰好滿足了老年患者下肢手術的要求。
總之,只要掌握好適應證,麻醉過程中精心管理,甲磺酸羅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對老年患者下肢手術是安全、可靠的,且副作用小,有利于術后恢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張毅.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甲磺酸羅哌卡因的含量及有關物質[J].安徽醫藥,2004,8(3):215-216.
[2] 劉芳翔,付冬林,劉雙義.甲磺酸羅哌卡因配伍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鎮痛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10):69.
[3] 李西寬,焦亞奇,劉俊,等.甲磺酸羅哌卡因局麻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藥理學醫報,2004,20(2):236-237.
[4] 林慧,歐陽碧山.0.5%甲磺酸羅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的臨床觀察[J].海南醫學,2007,18(8):44-45.
[5] 劉俊杰,趙俊.現代麻醉學[M].2版.人民衛生出版,1997:312.
[6] 陸鳳翔,楊玉.臨床實用藥物手冊[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08.
10.3969/j.issn.1009-4393.2012.1.024
535000 廣西區欽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麻醉科 (韋有全 黎必萬 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