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肖新宏
一體化轉型是開發區提升的必由之路
□ 文/肖新宏
在當前經濟發展模式深刻變革的大背景下,開發區正著力破解要素制約、外向型依賴、附加值較低等問題,推進產業的轉型升級。而從單一的工業園區向多功能的綜合型園區轉型,開發區的產業、城市、社會三者之間已具有較高的關聯度,需要構建內涵更為豐富的創新體系,走一體化轉型發展之路,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驅動力。
——以“創新驅動、集聚領先”為目標,推進產業轉型。當前,開發區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個方面: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大項目支撐不夠強、新興產業發展不夠強。因此,開發區的產業轉型必須著力于“做新、做大、做優”。
做新,就是要全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突破制約創新的薄弱環節,不斷增強創新集聚和帶動功能。其中,創新平臺的構建,重點是深化區校和校企合作,促進資源整合和優化提升,提高平臺利用和運營效率。創新主體方面,要進一步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設立研發中心、加大專利申請力度、加快創新成果運用。
做大,就是要培育大項目大企業。提高產業集聚度,必須充分發揮領軍型大項目的集聚帶動效應,瞄準“三個500強”、“十大產業”和新興產業項目招龍頭、引特色,實現“招引一個項目,造就一個產業”的效果。
做優,就是要大力優化產業結構。著力推動產業結構從量的積累向質的提升轉變,從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提升發展先進制造業,著力在招大引強、轉型升級、做優做精上下功夫;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在協調發展、完善配套、提升品質上求突破;培育發展新興產業,著力在壯大規模、提升質量、引領示范上創一流,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全面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
——以“功能完備、特色鮮明”為定位,推進城市轉型。經過近幾年的大力推進,下沙副城的基礎框架已初步形成,走過了優化空間布局的“鋪攤子”階段,下一步要著力推進的是功能配套的完善。
人文化,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強調城市軟硬件環境的人文關懷,以方便、快捷、完善、舒適、融洽為準則,著力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努力打造“宜業、宜居、宜學”的城市金名片。
現代化,就是要體現時代要求。堅持“緊湊型”、“集約化”的城市建設理念,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營造節能環保城市環境,塑造時尚感的城市形象,打造“智慧城市”。
特色化,就是要塑造城市特色。突顯下沙的自然環境特征,做好“美麗東部灣”這篇文章,打造“江景”,營造“湖景”,美化“河景”,體現厚積的大學城文化和國際知名企業文化,增強移民新城的文化包容。
——以“富裕富有、魅力彰顯”為追求,推進社會轉型。開發區推進社會轉型,既要與整個社會管理創新的體制機制進行接軌,又要立足于自身的基礎和條件,以體制創新促進服務高效,以經濟強區促進物質富民,以文化繁榮促進文明提升,以群眾的生活品質彰顯社會和諧魅力。
物質富裕。不斷增強經濟實力,創造更加豐裕的物質財富,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精神富有。堅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打造“學習型開發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宣傳楷模人物和先進事跡,大力弘揚“開放包容、務實進取”的下沙人文精神,全面展現“崇尚科學、尊師重教”的校園文化,“敬業愛崗、自強進取”的企業文化,“情趣高尚、和睦融洽”的鄰里文化,“廉潔實干、勤政為民”的服務文化,讓轄區群眾擁有共同的精神家園,增強心靈歸屬感。
社會和諧。加快外來人員公寓、人才房、安置房建設,提高住房保障水平。不斷深化“藍領成才”職工素質教育,完善外來人員社區式公寓化管理服務。完善企業和職工利益共享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高對突發事件的預防預警和處置能力,營造平安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
總之,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處于加快轉型發展時期的開發區,應統籌好工業化、城市化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通過構建相互配套、協同、融合的一體化發展模式,推進產業、城市和社會的整體轉型,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