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翻番的三大制約因素

卓勇良,1955年生,畢業于原杭州大學,現任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1980年進入浙江省政府調研室工作,歷任省發展研究中心副處長、新疆自治區體改委主任助理以及省體改辦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1996-1997年在日本進修。長期從事浙江經濟研究,主持和執筆省內多個重大課題研究,多次獲省政府科技進步、優秀社科成果,以及省委省政府黨政系統調研獎等獎項。
展望未來,必須清醒認識到,發展能解決問題,亦將產生新的問題。隨后的歲月中,很可能會遇到從未有過的重大挑戰
中國經濟在具有快速發展客觀可能性的同時,也面臨三大制約,即國際能源原材料供給制約、國內生態環境制約以及國內體制的制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改革,強化科學發展,切實應對一系列重大挑戰,努力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宏偉藍圖。
我們生活在一塊既豐腴又貧瘠的土地上。與歐洲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版圖的第一臺階,是一大塊300萬平方公里左右、濕潤平坦的土地,使得中國在科學知識缺少的農業時代,就具有相當高的人口密度。由此形成了巨大的東方文明體,奠定了中央集權的經濟文化基礎。然而,農耕時代豐腴土地所支撐的高密度人口,導致現代中國經濟發展的人均資源嚴重低下。歷史和現實交匯,構成了當代中國發展的多重難題。
按照十八大提出的翻番要求,再考慮到中國經濟未來20年具有較快增長的客觀可能,則20年后中國人均GDP或能達到美國的一半,GDP總量則為美國的兩倍。由于前十年對后十年有較大影響,因此以20年為尺度,分析判斷自然資源和體制方面,對于經濟翻番的制約。
第一個難題,國際能源原材料供給制約。2010年,我國進口石油2.9億噸,占國內石油消費的68.1%。2000年以來,國內石油產量年均增長2.2%,石油進口量年均增長11.7%。如果能源增長彈性系數為0.5,且能源結構不變,國內石油產量仍按年均增長2.2%計算,則至2030年石油進口大致需6億噸,比現在增加一倍。還有一項大宗原材料是鐵礦砂,2011年進口鐵礦砂6.9億噸,未來經濟翻兩番,鐵礦砂進口不一定要翻一番,但也必須比現在大大增加。
未來的國際經濟社會環境能允許我們如此大量進口原油和鐵礦砂嗎?即使境外資源狀況能允許我們大量進口,但價格或將大幅上漲,中國經濟能承受嗎?全球原油交易正是由于中國大量買入,價格大幅竄升。2005年至今,原油價格幾乎翻了一番,2008年7月曾達到140美元一桶。上個世紀50年代,中東原油僅一二美元一桶。鐵礦砂價格前幾年也由于中國大量進口,從每噸56美元直竄上180美元。大幅竄升的國際石油和鐵礦砂等能源原材料價格,必將對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形成重大制約,更不要說重要戰略物資貿易背后的政治因素。
第二個難題,國內生態環境制約。2010年,全國能源消費量32.5億噸標煤,其中污染較大的煤炭占68.0%。按能源彈性系數為0.5計算,至2030年能源消費將達65億噸標煤,如果能源消費結構不變,則商品煤炭消費亦將達60多億噸,比現在增加一倍。
屆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均將增加一倍,成為重大生態負擔。我國當前北方一些城市入冬以后,大氣質量均明顯下降,主要是大量燃煤鍋爐所致。20年前冬天在烏魯木齊,空氣中有明顯的硫磺味,室外呆得稍長一點,鼻孔里即充滿煤煙,前年再去烏市,情況似乎更加嚴重。最近,聽說烏市正在改為燒氣,可是北方那么多城市,能都改為燒氣嗎?
第三個難題,國內體制制約。當前物質生產快速發展,精神文化生產滯后,上層建筑難以較好地適應經濟基礎的根本性變化,社會治理難以有效優化和提升。這些狀況進一步導致一系列深刻的社會問題,弱化經濟主體的創造活力、競爭活力,進而難以較好克服經濟發展的種種制約,甚至放大負面影響,影響經濟發展。
展望未來,我們仍處于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之中。然而也必須清醒認識到,發展能解決問題,亦將產生新的問題;窮人的問題主要是物質性的,富人的問題較多是精神性的,解決難度更大。未來頭幾年或許矛盾不一定尖銳,但在隨后的歲月中,很可能會遇到從未有過的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