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林書彬
抓有效投資 促經濟增長
□ 文/林書彬
改革開放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玉環縣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1990年的1.05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79.67億元,增長75倍,年均增長23%;同期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7.3億元增加2011年的361.5億元,增長49倍,年均增長20%。近年,隨著全國宏觀經濟發展背景和玉環縣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玉環縣固定資產投資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增加即期需求。從近幾年的現實情況看出,有效需求相對不足是困擾玉環縣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問題,刺激有效需求增長成為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二是改善有效供給。沿海高速樂清灣跨海大橋、溫嶺澤國至大麥嶼疏港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有效改變長期以來玉環處于交通末端的面貌,以玉環新城和濱港工業城園區建設和技術改造為重點的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大幅增長,也促進了產業結構升級、技術結構升級和企業集聚。
但根據玉環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以及與同區域發達市縣區相比,玉環固定資產投資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1)投資總量規模不大,投資率偏低。2011年,全縣實現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72億元,僅占臺州市全市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7.1%,在臺州市9個縣市中排名第7。固定資產投資整體規模不大,直接導致投資率偏低。2011年全縣投資率為22.04%,比臺州市平均水平39.5%低了17.46個百分點,比浙江省平均水平44.6%低了22.6個百分點。
(2)投資結構不完善,投資效益不高。從2008年開始,玉環縣固定資產投資結構發生根本性轉變,資金投向由原來以第二產業為主逐步轉變為以第三產業為主,且第三產業投資主要集中在房地產等資金密集型行業,新興服務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普遍偏低。缺乏重大項目拉動,投資強度不足。自2007年華能電廠建設項目落戶玉環以來,全縣一直沒有引進10億元以上重大建設項目,直接導致玉環固定資產投資一直處于低位運行,缺乏增量拉動,投資后勁不足。
(3)項目要素制約明顯,融資渠道單一。資金要素方面,據統計,自籌資金與其他資金來源占2011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總資金來源90%左右,而國家預算內資金和國內貸款僅占10%左右,比例嚴重偏低。土地要素方面,存量盤活難,目前全縣仍然存在批而未供土地4546畝、供而未用土地1313畝,增量爭取難,目前全縣可用土地指標與實際建設用地需求之間仍有差距。政策處理方面,隨著農民維權意識的不斷上升,失地農民利益訴求越來越高,用地成本不斷增加,導致部分重大基本建設項目征地拆遷工作進展緩慢,嚴重制約了項目前期推進。
保證投資和擴大內需已成為當前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為確保有效投資增長,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以工程項目建設為關鍵點,擴大投資需求。要抓項目謀劃,抓項目開工,抓項目推進。以發展二三產業為支撐點,優化投資結構,以增量投資擴大和存量投資調整為手段進一步調整產業投資結構。進一步壯大提升特色產業,著力培養產業集群。充分利用玉環被列為浙江省海島統籌發展試驗區這一契機,統籌謀劃海洋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引進與產業配套的企業和項目,尤其是為產業集群服務的生產性服務企業,促進點狀企業向鏈條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向產業集群發展,逐步實現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以加強民間投資為著力點,完善投資主體,實現國資、民資、外資的互促共進,增強經濟發展活力。以重大項目招商引資為落腳點,增強投資后勁。要充分發揮玉環產業優勢,吸引國內外資金和項目進入玉環。積極做好已簽約重大項目的落戶服務工作,落實優惠政策。以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為主攻點,緩解投資瓶頸。各部門與項目單位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爭取多方支持,努力為項目建設匯聚各種要素資源。以優化項目服務為出發點,健全投資管理機制。結合玉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探索建立具有玉環特色的投資管理機制。
玉環縣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