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知逢
年輕人靠自己買房有多難
文/吳知逢
“啃老”的背后是中國房價畸高的現實
“啃老”當然是不好的事,但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在買房子這件事上,如果不“啃老”,單憑一己之力根本拿不下來。
這背后是中國房價畸高的現實。
房價收入比是衡量一個地方的房價是否合理的關鍵指標。根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的報告,2011年,中國城鎮房價收入比為7.5,其中,北京為12.94。一般認為,合理的房價收入比是3-6,也有說4-6,但不管怎么樣,中國的房價收入比都非常高。甚至,還有研究稱,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高達50。
也許有人會說,買房不一定非要選擇一線城市,但現在不止大城市,三四線小城市的房價也不低,特別是在當前推進城鎮化呼聲很高的情況下,各地方政府都熱衷于推掉老城建新城,默許房價上漲,結果你發現,在小城市買房也不輕松。而且,還有一點很重要,小城市的收入普遍低于大城市,但房價卻直逼大城市,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小城市買房更顯煎熬。
所以,只能啃老。
很多這種事情,往往買一套房需要牽扯3個家庭:小兩口以及雙方家長,這還只是首付。
根據我愛我家的調查,在購買婚房的人群中,有86.4%的人需要依靠父母資助,剩下的才是靠一己之力,這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中國的年輕人有多么苦逼。
當然,年輕人買房傾向于尋求父母資助除了房價高和收入低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中國年輕人往往剛工作不久便動了買房的念頭。對此,很多人提出批評,稱年輕人應該一邊努力工作,一邊享受生活,等工作了一定年限后,收入升到一個相當高的高度,積蓄也有了,到那時買房就會輕松很多,這才是正確的人生觀。
但年輕人不這么想,他們擔心的是,工作十年八年后,房價早竄上了天,而收入卻近乎原地踏步,到那時啃老都不管用了。必須承認,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因為當前中國的收入分配結構極不合理,政府、企業拿大頭,勞動者叨陪末位。這個現狀在可預見的時間內都難以改變。
再來看房價。目前,政府顯示出了比較大的決心治理高房價,不過情況并不樂觀。根據統計局發布的7月份數據,70個大中城市里,有50個房價環比上漲,比6月份增加了一倍,數據一出來馬上有開發商抱怨前期賣便宜了,同時,潛在的購房者也抱怨買晚了。
事實上,盡管政府宣稱調控取得了巨大成績,但很少有人認可這種說法,因為現在房價還是很高,還是有很多人無法承受,主要是那些無“老”可“啃”的人,他們只能靠自己,而在現階段,靠自己基本沒戲。
今天在街上看到一條賣房的廣告,廣告語是:“不拼爹,靠自己”,廣告的潛臺詞是“我這里房價低”,廣告所指向的目標客戶正是那些苦逼青年,廣告所反映的現實令人非常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