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娟萍
義烏市場集群競爭力研究:基于GEM模型
□金娟萍
從模型結果來看,義烏市場集群在基礎因素、企業因素以及市場因素三方面的得分均接近7分,超越了全國范圍內市場集群競爭力平均水平,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我國專業市場在空間分布、經營范圍和經營方式等方面正向著空間集聚和結構優化的方向快速轉變,出現了市場發展的一系列創新性發展:市場形態多樣化、功能多元化、交易手段現代化和營銷方式科學化。以前一個個孤立的市場發展成現在的集群式發展模式,主要是通過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的各個專業市場的空間集聚與擴散、分化與組合的動態演化,在這一過程中各個專業市場形成了既相互依存又明確分工的特色發展模式。義烏市場集群式發展是義烏經濟發展的最大特色和優勢。義烏專業市場集群在浙江這個市場大省專業市場與特色產業集群良性互動的背景下不斷發展與壯大。對義烏市場集群競爭力進行深入研究,意在明確義烏市場集群競爭力水平,揭示義烏市場集群在發展過程中的弊端,探索提升義烏市場集群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嘗試性地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政策建議,為市場集群內的經營商戶尋求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義烏市場經過“起源—創建—初步發展—規模化發展—國際化發展”五個階段的發展,市場集群的競爭力水平不斷提升,市場集群的國際化發展模式已成為義烏市場發展的一大亮點。義烏市場集群已經形成了以義烏國際商貿城和篁園市場為主體,10多個多個專業市場、30多個專業街、30多個外地分市場以及相關要素市場作配套的市場集群結構體系。本文采用GEM模型進行義烏市場競爭力分析。GEM模型通過總結Porter.M的“鉆石模型”中提到的六個因素,對其進行補充說明,提出了新的產業集群競爭力影響因素,將新的六大因素分為三大“因素對”,重新構建了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層次結構,主要包括基礎、企業和市場三方面的因素。基礎因素主要考慮資源和設施,企業因素主要考慮供應商和相關輔助行業、企業結構戰略和競爭,市場因素主要考慮本地市場和外部市場。
(一)義烏市場集群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在遵守集群競爭力指標體系建立原則和在GEM模型分析框架的基礎之上,從基礎因素、企業因素以及市場因素三個方面來選擇指標,來構建義烏市場集群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雖然一個指標僅能反應義烏市場集群競爭力的一個側面,但是結合整個指標體系就能全面地反應市場集群競爭力的全貌。
(二)基于GEM模型義烏市場集群競爭力計算。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且所得結果均通過一致性檢驗。同時,對義烏各個市場進行了問卷調查,并挑選了義烏國際商貿城內商鋪進行詳細地訪談。一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95份,回收率為98.3%。結合計算所得的權重結果,現將問卷所得數據進行整理計算,得到結果見表3-1:
根據GEM模型,在六大因素得分的基礎上,通過取算術平均值對三個“因素對”進行計算和轉換,得到各因素對的得分分別為:


圖3-1GEM模型結構圖
通過對義烏市場集群GEM模型的賦值與計算得到最終GEM總分約為466分,根據GEM模型評價標準,說明義烏市場集群競爭力水平處于全國上游水平,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并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國際競爭力。從模型結果來看,義烏市場集群在基礎因素、企業因素以及市場因素三方面的得分均接近7分,說明義烏市場集群在這三方面的競爭力水平均超越了全國范圍內市場集群競爭力平均水平,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然而,總得分距離GEM得分1000還有一定的差距,也即距離世界級的市場集群競爭力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
模型結果也反映了義烏市場存在的競爭優勢和問題。從模型各個因素的具體得分看:首先,義烏市場集群現階段的國際化發展規劃很明顯;其次,在義烏市場集群的周邊地區遍布著生產各個類商品的小企業以及企業集群,成了義烏市場集群商品的主要供應商,具有扎實的產業基礎,形成了市場集群發展的重要支撐;第三,發達的物流業和金融業為義烏市場集群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第四,義烏政府適時的“無為”和合理的“有為”是集群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同時,義烏市場集群中存在較高的商務風險,沒有科學地進行成本控制;在集群經營者應收賬款因素得分較低,集群面臨一系列商業信用以及惡性商業競爭的問題;集群還受到諸多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

表3-1義烏市場集群競爭力指標
從實證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雖然義烏市場集群的各方面競爭力水平均處于全國中上游水平,但是從各個指標的得分情況中不難看出,在市場集群的發展過程中還是暴露出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義烏市場集群的進一步發展,也抑制了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一是市場總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集群內市場經營主體素質不高,傳統的經營方式仍占較大比重,國際化經營的人力資源比較欠缺;集群內市場組織化程度不高,巨商大賈偏少;集群內市場上市商品結構不合理,主要以中低檔商品為主,名優產品所占比例較低。
二是商務成本高位運行,競爭環境趨于惡化。一方面在市場集群范圍內,生產要素的價格較高,尤其是房租、水電氣等成本較高;另一方面,市場存在較高的交易成本,大部分市場經營戶認為稅費負擔較高,且獲取區域投資信息的成本高。此外,城市的基礎設施狀況、社會治安狀況、文化兼容程度、市場商業氛圍以及公關費用等也影響著市場交易成本的高低。
三是國際市場進入深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在義烏市場集群內,雖然近幾年集群內經營戶的國際化經營方式已經呈現多樣化趨勢,既有直接出口,也有間接出口,但是主要的國際化經營方式還是通過中間商間接出口,而直接出口、在海外設立銷售分部或者在海外設立生產基地等現代的國際化方式所占的比例都比較低。
四是中介服務體系、市場與學研協作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盡管義烏市場集群內大大小小的行業協會有很多,但是目前義烏已有的涉外中介服務還不能很好地滿足市場的更進一步發展,市場在外貿經營中還存在外貿糾紛多、解決難度大等突出問題。
根據研究所得的義烏市場集群競爭力水平現狀和分析發現的問題,筆者從集群層面和政府層面兩方面嘗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從集群層面來說,首先,要提升市場集群總體素質,主要包括市場主體、市場管理者以及商品三個方面;其次,要完善市場集群的經營機制,促進個體經營向現代公司制、股份合作制轉變,走聯合發展、規模經營之路,規范發展總代理、總經銷制度、匯票結算制度以及遠期交易等現代商貿和現代交易方式,加快推進電子商務進程;第三,優化市場自身的管理服務體系,主要包括融資、咨詢、教育培訓、信息網絡等中介服務,以及與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合作交流機制兩個方面。
——從政府層面來看,首先,要優化市場集群的經營環境,實現適度的商務成本,健全市場集群的品牌商品的集約經營機制,加強信用市場集群建設;第二,完善行政管理服務體系,通過強化政府的調控力度和調控手段的運用來加強市場集群的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第三,切實把握好集群在發展擴大的過程中的規劃建設和規范管理。
(作者為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供職于中國農業銀行杭州余杭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