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必健
今年是寒冬還是暖冬?這具有不確定性,即將來臨的經濟形勢也是如此。但不確定中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大家都快要準備御冬了
入秋臨冬,浙江經濟形勢如何,尤其是發展趨勢怎樣?各方高度關注并有不同解說。對此,談三點看法:
當前浙江經濟形勢較為嚴峻,這不由分說。形勢嚴峻的突出表象,就是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經濟增長放緩,從去年下半年顯現,今年經濟進一步呈下行態勢。上半年浙江生產總值增長7.4%,同比回落2.5個百分點,今年8.5%的預期增長目標很難達到。
從作為主導產業的工業來看,經濟下行更為明顯。1—8月,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5.7%,同比回落5.7個百分點;企業利潤下降16.1%,同比回落40.9個百分點。與工業密切相關的指標均較低迷???—8月的4組數據:工業用電負增長0.32%,同比回落9.38個百分點;貨物運輸量和周轉量分別僅增2.2%和6.7%,同比低6.3個和13.7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負指數2.5,同比低8.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員減少3.4%,凈減24.5萬人,而去年同期凈增31.3萬人。這些與工業生產最密切的指標低迷,證實經濟下行的嚴峻現狀。
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導致企業經營困難顯著加大。1—8月,全省規模以上企業虧損面達18.3%,虧損額猛增83.2%。企業經營困難不是發生在少數行業或半數行業,而是發生在大多數行業。1—8月全部38個工業行業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為負數或低于5%的有24個,利潤下降的有25個,從業人員減少的有27個。企業經營狀況相對好的,主要是食品行業。企業困難的突出反映是,市場銷售受限,產品價格低迷,工資持續上升,資金風險增大。
——外需萎縮。去年底,筆者對國際經濟作出兩點基本判斷,概括起來是“兩個確定兩個不確定”,現在看還比較準。
第一個判斷,國際經濟危機沒有過去,這可以確定;不確定的是,何時進入后危機時代。國際經濟危機從2008年起進入第5個年頭,從金融危機向主權債務危機演變,集中表現為歐債危機爆發。繼美國金融危機引致的第一撥經濟寒潮沖擊后,第二次經濟寒潮再次襲來。
第二個判斷,今明兩年全球經濟低速增長,這可以確定;不確定的是,何時經濟強勁復蘇。此次經濟復蘇自2009年中開始,但沒有如以往經濟周期那樣持續上行、步向繁榮,而是上去后又掉頭往下。2011年世界經濟增長比2010年放緩,2012年進一步減速。突出問題是歐元區經濟步入二戰后最困難時期,拖累了全球經濟。
國際市場需求明顯萎縮,成為我國經濟下行的最重要原因。外需萎縮,尤其給浙江等倚重出口導向型經濟的省份帶來很大沖擊。全省外貿出口1—8月僅增長2.5%(對歐盟出口-9.1%),同比回落19.7個百分點。而加入世貿組織的10年來,我國出口年均增長率超過22%。
——內需減弱。國內市場需求也明顯趨弱。浙江相關指標可以證明:1—8月,規模以上企業內銷產值增幅不到5%,生產資料市場尤其不景氣;進口負增長3.1%,同比低24.7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負指數,而價格是市場供求關系的明確信號。國內市場需求減弱的主要原因:一是出口需求驟降產生連帶效應;二是投資需求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增勢趨弱。
對目前投資的實際增長狀況要有正確判斷。投資主要是三大塊:第一塊基礎設施建設,占總投資的30%左右;第二塊房地產投資,占25%左右;第三塊制造業投資,占38%左右(以上比例為浙江“十一五”時期平均數)?,F在,這三大塊投資需求受到諸多牽制。
其一,基礎設施投資受到地方政府投資能力削弱和項目實施難的影響。今年在地方財政收入增長大幅下降、土地出讓收入大量減少、政府性債務負擔十分沉重(近兩年進入償債高峰期)、投融資平臺再融資困難的情況下,不少地方政府的投資能力受到限制。加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空間縮小。如高速公路,國家規劃是建12萬公里,現已修了8、9萬公里,而美國也就8萬公里。再如鐵路,目前鐵道部負債高達2.4萬億元,再融資難度甚大;今年有1萬公里以上項目因缺錢停工,前7個月鐵路投資繼去年下降20%后又縮減30%。
其二,作為近年投資主要推力的房地產投資為調控措施所壓制。浙江省房地產投資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貢獻率,2010年和 2011年分別高達 60.4%和51.7%。今年在嚴格的宏觀調控下,房地產投資受到很大制約,1—8月房產投資對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貢獻率下降到30%,且降勢難止。房地產投資下降,直接影響一大批相關產業,直接影響地方“土地財政”。
其三,企業面臨市場需求約束增大前景,投資意愿降低。這可用全省5組相關數據證實:今年來投資品價格為負指數;工業供地減少45%左右;1—8月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僅增3.9%,明顯不及全部貸款12%的增長率;主要投資品產量下降,1—8月水泥和水泥熟料分別減產6.8%和11.9%,平板玻璃減產30.1%,鋼材僅增產0.8%;到8月底主要用于企業技術改造的進口機械設備減少28%。三季度各市經信委調查均反映,企業投資意愿不高。
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構成當前經濟運行的突出矛盾,這也是傳統經濟危機(即商業危機)的基本矛盾。目前大多數工業行業都呈現產能過剩,包括部分近年較快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光伏產業)。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導致市場銷售不暢,企業開工不足,過度競爭加劇,資本邊際回報率明顯下降。
近10來年,我國經濟增長凸現兩大動力:一是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出口迅速擴大,“中國制造”席卷全球,極大地拓展了外需;二是1998年開啟住房商品化改革,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極大地增加了內需。進入新世紀以來的經濟高速增長,很大程度靠的就是這“一內一外”強力帶動。現在這兩大動力明顯減力,經濟增長下行在所難免。
應該說,當前浙江經濟形勢比全國更為嚴峻。浙江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先于全國,程度也大于全國。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和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均落在各省市區第29位;企業經濟效益指標也明顯不如全國平均水平,全國工業企業利潤小幅減少,而浙江工業企業利潤大幅下降。
浙江經濟形勢比全國更為嚴峻的重要因素,是經濟增長更加倚重于出口和房地產。從出口看:浙江長期實施沿海經濟外向發展戰略,工業企業有20%直接出口,還有20%屬出口關聯企業。“十一五”時期浙江實現貿易順差4254.4億美元,占全國的比重高達38.1%。歷史經驗證明,凡出口明顯受阻,經濟勢必大幅下滑。
從房地產看:浙江大企業造房、小企業買房的現象普遍,實體經濟基礎受到影響,資產泡沫比許多地方來得大。多年來房地產成為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收入和三產增長的最大動力?!笆晃濉睍r期,房地產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貢獻達38.4%,比制造業高出5.9個百分點;在房地產最火的2009年,房地產稅收對全省地方財政的增收貢獻高達60%多,土地出讓收入相當于地方財政收入的88.6%。
如今兩大動力雙雙受阻,使得浙江經濟增長乏力畢現。當前國內外需求變化和區域經濟運行態勢充分表明,經濟增長不能再過分倚重于出口和房地產,經濟增長模式需要調整,需要注入新的增長動力。
對今后經濟走勢,各方普遍關注。年初和上半年不少人頗有信心的預判,下半年經濟會觸底回升。但是近幾個月的經濟數據并未明顯反映這一走勢。從6、7、8月的4組數據看: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工業銷售產值分別增長3.8%、0.9%和1.8%;出口交貨值分別增長5%、-5.2%和-2.3%;工業用電分別增長-2.2%、2.5%和 -0.4%;產成品庫存增加額分別是13.9億元、-0.8億元和-5.7億元(去年月度庫存增加額一般在50—60億元),企業還在加速去庫存化。
筆者在上半年預測,下半年經濟運行將低位企穩,不會出現2009年那樣的經濟增長快速反轉。直白地說,不會好到哪里,也不會再差到哪里?!敖洕щy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是溫總理年中在浙江考察時所講,是符合實情的判斷。
預測今后一段時間經濟增長趨勢,重要的是分析好兩大變量:一是導致經濟下行的主要因素有何變化;二是穩定經濟運行的重要政策有何變動。具體分析:
此次經濟增長下行,受到中長期和短期因素的雙重制約。
從中長期因素看: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經濟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增長潛力已經下降。30多年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也透支了發展后勁。尤其是對資源、能源、環境的大規模粗放利用,加之人口紅利即將消失,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就是集中表現。作為先發地區的浙江,經濟增長潛力下降趨勢表現得更為明顯(詳情可見拙文《從浙江工業增長潛力下降看轉型升級之緊要》)。特別是浙江經濟受到“低端陷阱”和“三明治陷阱”這“兩大陷阱”的困擾,表明原有的經濟發展方式已經走到盡頭,轉型升級勢在必然。
從短期因素看:國內外需求在收縮。尤其是世界經濟增長因歐債危機惡化而下滑,國內市場需求因房地產調整而下降。這兩方面導致經濟下行的主要因素,下半年及明年仍然明顯存在。
——歐洲短期無法擺脫嚴重的債務危機,由此仍將在很大程度影響國際經濟增長。
歐債危機還在深化,危機從外圍國家向核心國家擴散。希臘退歐風險猶存,西班牙和意大利成為再次引爆危機可能性最大的國家,德英法等主要債權國均為其所累。歐元區有統一的貨幣政策但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使其難以經濟自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預測,今年歐元區經濟萎縮0.4%,明年可能僅增長0.2%。
歐債危機明顯影響世界經濟,任何國家包括新興市場國家不可能獨善其身。7月和10月,全球主要機構均下調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最近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3.3%和3.6%,均低于上次預測值;世界銀行最近預測,今年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7.2%,為2001年來最低增長率。
發達經濟體里,表現相對好的是美國。美國經濟確在復蘇,顯示較強的經濟底氣和特有的制度彈性及自我修復能力,但復蘇勢頭仍較弱,且面臨“財政懸崖”。年中,美聯儲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下調了今明兩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
總起來看,今后企業仍將長時間面對外需萎縮壓力,并且國際貿易摩擦加重,難以通過短期政策來刺激出口擴大。
——房地產市場調控不會輕易放松,由此仍將在較大程度影響國內市場需求。
房地產市場調控,對經濟影響較大。不調控,經濟肯定要出事;調狠了,經濟也要出事。當房地產泡沫吹大時就要擠泡沫,擠泡沫一定會影響經濟增長速度,無論是政府還是市場都得有承受經濟風險的心理。決不能為了穩增長的短期需要,再次把房地產泡沫吹大。
房地產調控異常艱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的博奕十分辛苦。按常理,在經濟明顯下行和堅持房地產調控的情勢下,房地產市場大幅回暖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個另類市場,不純粹按市場規律運行?,F在,看得很明白,當前房價上漲預期仍未扭轉,房地產市場隨時有逆轉可能。如放松調控,房價上漲將變本加厲,如堅持調控,經濟減速將不可避免。
中央再三強調,不會放松房地產調控,不能功虧一簣。一個對廣大人民真正負責任的政府,一個對人民許下鄭重承諾的政府,應該是堅持房地產調控,繼續擠壓房地產泡沫,讓房價回歸到合理價位,讓房地產回到民生的正確軌道上來,不能讓房地產綁架整個經濟。如果這次再放棄房地產調控,政府將喪盡民心。
現在遭遇國際經濟危機的又一次寒潮,經濟形勢較為嚴峻。在此情勢下,宏觀調控政策動向如何?各方有不同的期待和解讀。筆者對宏觀調控有一點基本認知,就是不要期望采取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
為什么這樣認知?因為2008年和2009年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教訓深刻。那時面臨國際經濟危機第一次寒潮沖擊,即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危及全球經濟。宏觀調控政策迅即作出重大政策調整,推出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代表性動作就是中央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和新增9.6萬億元銀行信貸。經濟刺激計劃的積極效應,就是在短期形成大規模需求,有效實現了抗危機、保增長,但同時產生不容回避的問題。主要問題:一是形成明顯通脹和房地產泡沫;二是造成大量產能過剩;三是透支未來需求,政策退出后難免經濟收縮;四是放大以行政審批為特征的經濟體制弊端;總的是不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因此,盡管當前經濟困難,也不能為了短期增長再來一次大規模經濟刺激行動。
針對當前經濟形勢,中央已經明確了宏觀調控的基本取向。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持貫徹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強調加大預調微調力度,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總的看,此次宏觀調控較為審慎,保持基本經濟政策的穩定,沒有因經濟增長減速而采取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這一方面可以避免再次引發經濟弊端,另一方面也將使經濟增長難以再現2008年和2009年那樣的大落大起。
面臨出口和房地產兩大增長動力雙雙減力,能否有效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所在,也成為宏觀經濟政策的著力之處。但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是不容易的,需要有較長的過程。因為擴大消費涉及到財富分配問題。多年來,收入分配不公,社會保障不足,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目前低收入階層占到七成,其有較強的消費需求但消費能力較低,而富人有消費能力但邊際消費傾向不高。發展經濟、增加就業、合理分配、提高收入,是擴大消費的根本途徑,需要通過重大制度改革來加以保障,短期的消費刺激政策的效果都是很有限的。
綜合各方面的情況看,當前經濟形勢確實較為嚴峻,明年經濟困難依然不小。對今后經濟發展趨勢的把握,有三個不能低估:一是對歐債危機和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的復雜性和長期性,不能低估;二是對擠壓房地產泡沫的實施難度和經濟后果,不能低估;三是對我國經濟潛在增長能力下降的趨勢,不能低估。不少企業家認為,此次面臨的困難和壓力比2008年和2009年經濟危機爆發初更大。
現在進入深秋,冬天已經不遠。今年是寒冬還是暖冬?這具有不確定性,即將來臨的經濟形勢也是如此。但不確定中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大家都快要準備御冬了。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在年中指出,中國經濟經歷了持續30年的高速增長后,開始進入一個緊縮時期,央企要做好3至5年過寒冬準備。具壟斷優勢的央企尚且如此,況民企乎?
著重提三方面的建議:
現在各級政府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實踐證明,穩增長不僅需要宏觀經濟政策的外在推力,更有賴微觀基礎的內在活力涌動。因為經濟增長的主體是企業,經濟增長主要是靠企業而不是靠政府來增長的。當前嚴峻的宏觀經濟壓力主要壓在企業身上,解決經濟困難根本還是要靠企業,企業不活,經濟不振。
要牢固樹立穩定企業就是穩定增長和穩定社會、保護企業就是保護生產力和保護民生的理念,進一步在微觀上推出增強企業活力的政策措施。持續開展企業服務活動,把為企業排憂解難作為中心環節來抓,更有效地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確保經濟發展大局穩定。
要宣揚推廣企業抗危機、控風險、謀發展的優秀典型,增強企業信心,拓寬發展路子。盡管當前經濟形勢嚴峻,仍有不少企業取得較佳的經營業績,顯示較強的市場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這部分企業的突出點是:經營方針穩健,對市場變化快速作出有效反映;主動調整經營行為,突出主業,收縮戰線;創新能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專業化程度高,產品獨具特色;創新商業模式,善于捕捉商機;注重資金管理,保有必要的流動性。當前要引導企業要做好過冬準備,不要寄希望于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的救援,要靠自己,靠市場,穩企業、求發展。
重視做好防范企業資金風險工作,確保經濟和社會穩定。去年下半年以來,浙江出現以溫州為代表的企業資金風波,今年各地均有類似情況發生。隨著經濟形勢的持續嚴峻,企業資金風波可能還會擴大,特別是涉足房地產企業的資金緊張狀況會加劇。要切實做好企業資金安全防范工作,完善風險防范預警體系,加強民間借貸監控力度,及時處置企業資金鏈斷裂事件,防止形成系統性風險。
所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從增加資源消耗為主的粗放式發展,向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主的集約式發展轉變。多年來,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但是沒有多大實質性進展。曾經的高速度使我們產生一種“速度情結”,為追求增長速度,一再錯失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良機。當前承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正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又一次契機。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實行創新驅動。一方面,更加注重體制創新。我國是一個轉型國家,體制創新的空間還很大,可以通過深化體制改革,激發出新的生產力。要更加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穩增長根本的要靠市場力量,不能夸大政府調控的作用;政府在短期不得不直接介入市場進行調控時,應避免過度的市場干預。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企業創新。企業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首要的是從制度創新和環境優化切入,激活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因為實施創新活動的主體是企業家。要把加快技術創新作為企業創新的重點,進一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技術進步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
要利用經濟下行形成的倒逼機制,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一是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和庫茲涅茨都證明:基本技術條件發生的革命性變化和重大創新誕生的新產業,引領了一個時期的經濟發展;生產率水平高的產業比重越大,經濟增長就越快。二是加大企業重組力度。把握加快企業洗牌的時機,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優勢企業兼并重組落后企業;鼓勵企業強強聯合,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規模效益;鼓勵關聯企業、上下游企業聯合重組,實現一體化經營,提高抗風險能力。三是著力淘汰落后產能。充分運用市場調節機制,采取經濟的、法律的、技術的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措施,大力淘汰落后生產力。
沒有有效投入就沒有有效產出,沒有高質量投入就沒有高質量產出。在出口增長動力明顯減弱、消費需求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更加需要重視擴大投資。擴大投資的關鍵,是擴大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投資。投資主要是兩大部分,一是企業投資,占總投資的七成;二是政府的基礎設施投資?;A設施投資固然需要增加,但其進一步擴大受到地方財政收入增幅明顯下降、土地出讓收入大量減少、投融資平臺再融資能力不足的制約。企業投資是社會總投資的主體,不僅關系到經濟增長速度而且關系到經濟增長質量。
目前浙江工業增長乏力,較大程度是此前工業企業投資不足影響的。“十一五”時期浙江工業企業投資增長始終上不去,其中制造業投資年均增長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3.2個百分點,處各省市區第26位,占全國總量的比重從2004年9.9%的最高點驟降至2010年的4.9%。不少人常以為發達國家制造業發展主要不是靠投資來推動,這是誤解。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奧秘,重要一點就是制造業高投入。1955—1972年經濟高速增長期,制造業投資年均增長率達17.3%,長期以來制造業年度投資額相當于GDP的15%左右。其投資力度比浙江“十一五”時期制造業投資力度還大。必須將擴大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投資,作為穩定經濟增長和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保證,著力抓好。
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努力增強企業投資信心和投資意愿,抓緊實施一批對工業轉型升級有重大推動作用的技改項目。突出抓好特色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及重點產品的改造提升。完善重點項目推進工作機制,用足用好重點技術改造項目貼息、補助等政策措施,加強項目服務和督促檢查,力爭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
優化投資結構和提高投資效率。堅持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相結合,積極引導企業的投資方向和投資行為,注重增大對人力資本和研究開發的投入,注重增大對關鍵設備、核心技術和增值環節的投入,注重增大對工業設計等軟技術的投入。鼓勵企業利用增值稅轉型改革和人民幣升值的有利條件,擴大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嚴格執行技術、質量、環保、安全、能耗等市場準入標準,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
切實加強企業投資的要素保障。一是抓好用地保障。企業投資項目受到用地指標的嚴重限制,今年全省工業企業供地大幅減少。必須著力保障重點企業投資項目用地需求,加大對閑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處置力度。二是抓好資金保障。加強銀企合作,完善重點企業投資項目資金協調機制;注重解決好企業信貸成本高和小企業融資難的兩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