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課題組
小微企業的資金問題,既有外部因素的制約,也有自身發展不足的影響。要遵循市場化原則,從扶持企業發展和完善金融體制兩方面入手解決
小型微型工業企業(以下簡稱“小微企業”)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科技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011年以來,受融資困難、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響,以溫州為代表的部分小微企業出現資金困難、發展停滯等問題,成為政府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近期在溫州、湖州、衢州等市開展了350家小微企業資金情況問卷調查,對小微企業資金情況進行深入研究,旨在為政府部門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難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資金是企業的血脈,是維持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的前提和保障。
——自有資金是小微企業創業資金的主要來源。浙江的小微企業多數從家庭工業發展而來,很多小微企業仍然保留著家庭經營的模式,業主的自有資金成為創辦企業啟動資金的主要來源。從調查情況看,創業資金來源為業主自有資金的小微企業占42.5%,從銀行貸款的占23.9%,合伙人參股的占14.4%,從親戚朋友處借款的占13.2%,民間借款的占5.9%。
——注冊資本高的小微企業成長性更好。從調查情況看,小微企業的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下的占 35.0%,100萬元-1000萬元的占43.3%,1000萬元-3000萬元的占12.0%,3000萬元以上的占9.7%。從企業2011年主營業務收入看,主營業務收入300萬元以下的企業平均注冊資本為108.60萬元,300-2000萬元企業平均注冊資本為314.38萬元,而2000萬元以上企業平均注冊資本為2771.75萬元。注冊資本高的企業,其成長性更好。
——小微企業平均總資產超3000萬元。從調查情況看,浙江小微企業2011年末的平均資產總額為3666.49萬元,其中小型企業的年末資產總額平均為5296.69萬元,微型企業的年末資產總額平均為1542.94萬元。
——產品銷售資金是小微企業流動資金的主要來源。從調查情況看,目前企業生產資金的主要來源中,42.1%的小微企業依靠產品銷售取得資金的周轉,而通過各種形式負債籌集資金的小微企業比例達49.8%,其中向銀行貸款的小微企業比例為25.1%,向親戚朋友借款的比例為11.1%,向民間借款的比例為6.1%。
在創辦初期,小微企業創業資金主要投向設備和原材料。設備和原材料支出占資金投入的52.2%,土地和廠房支出比例為31.5%。小微企業資金缺口情況較大。調查顯示,今年以來62.0%的小微企業出現資金緊張,其中資金缺口在50%以上的小微企業占8.0%。小型企業由于生產規模更大,資金需求更多,資金緊張情況比微型企業更為突出,有11.1%的小型企業資金缺口在50%以上,比微型企業高7.2個百分點。資金緊張導致小微企業收縮生產規模,企業產能不能充分發揮。
金融機構是小微企業融資的主渠道。調查顯示,小微企業向四大國有銀行融資的比例為38.6%,向其他商業銀行融資的比例為38.0%,向本地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的比例為7.2%。在非金融機構融資方面,小微企業向企業主親戚朋友借款的比例為29.4%,向民間借貸的比例為19.9%。
擁有銀行信用等級的小微企業較少。調查顯示,小微企業中擁有銀行信用等級的不多,只有21.8%的企業進行了信用等級評定,其中,AAA級企業比例為7.7%,AA級企業比例為8.9%,A級企業比例為5.2%。從規模看,小型企業進行信用等級評定的比例為31.3%,微型企業只有9.2%。
小微企業融資需求較高。調查顯示,今年以來有60.6%的小微企業有融資需求,其中,融資需求在50-100萬元之間的最多,比例為14.3%,其次是融資需求在3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為13.1%。企業規模與企業融資需求有直接的關聯,小型企業的融資需求明顯高于微型企業,21.2%的小型企業融資需求在300萬元以上,而微型企業的這一比例只有2.6%。
小微企業從金融機構融資情況看,良好的信譽是小微企業融資成功的首要因素。企業信譽良好占31.9%,依靠第三方擔保占26.9%,企業非現金資產為抵押的占22.8%,個人資產抵押的占19.3%。部分小微企業融資需要支付額外成本,有31.4%的小微企業在銀行貸款時支付了附加費用。其中,無有效資產抵押是小微企業融資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比例為19.8%;其次是沒有合適的擔保人,比例為14.4%。
小微企業從民間借貸情況看,企業信譽是民間借貸成功的首要因素。小微企業民間借款成功的原因,第一是企業信譽好;第二是朋友間借款比較放心;第三是親戚間借款比較放心。但民間借貸利率普遍高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向民間融資的小微企業中,51.8%的企業民間貸款利率為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1-2倍,19.1%的企業為2-3倍,9.6%的企業為3倍以上。只有19.5%的企業融資利率不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
金融體系制約。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多用于流動資金,具有規模小、時間急、頻率快的特點,我國目前商業銀行的業務流程、制度體系和金融服務絕大部分是按照大中型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來設置的,導致小微企業難以獲取銀行貸款。另外,國有商業銀行實行集約化經營管理體制后,上收了縣級基層銀行的貸款審批權,而小微企業大部分集中在區縣市及農村地區,貸款需要基層銀行逐級上報審批,造成小微企業申請貸款審批時間長、銀行授信程序復雜。
銀行經營機制約束。大中型企業的信貸規模大,并且往往派生大量的中間業務,成為各商業銀行優先放貸的目標。相反,小微企業貸款筆數多、單筆數額小、維護成本高,受資產規模限制,也不可能像大中型企業那樣給銀行帶來大量的存款、結算、中間業務等綜合收益。
銀行難以獲取企業信息。由于小微企業多數是從家庭工業發展而來,普遍存在企業制度不健全的現象,一些企業為了自身利益不愿露富、不愿泄露有關債權債務等方面的商業機密,給銀行信貸管理工作造成極大的困難。
直接融資渠道不暢。在資本市場上,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是通過公開的證券發行。由于證券市場尚處于成長階段,具有明顯的不穩定性,政府對此實施了嚴格的監管,企業發行股票上市融資的要求非常高,小微企業要進入證券市場的難度非常大。
小微企業自身發展不足。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的不確定性和較高的倒閉率,使外部出資者特別是金融機構面臨較大的風險,從而不愿向小微企業提供資金。
小微企業普遍缺乏擔保與抵押。小微企業自身規模小,固定資產少,如果需要融資的話,一般只能用房產和機器設備作抵押,這些抵押物品的抵押率較低;如果通過擔保公司擔保融資,必須提供反擔保,提高了小微企業融資擔保的門檻。
部分小微企業信用觀念缺乏。小微企業的內部治理結構和控制機制不健全,存在法人資產與自然人資產沒有嚴格區分的現象,抽逃企業資產的現象時有發生,而且很難控制,貸款的償還得不到保證。
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強化企業內部管理,使企業成為產權明晰、管理規范的企業;引導小微企業加強財務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完善小微企業信息披露制度,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信用觀念,消除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促進企業轉型升級。要引導小微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加大新產品研發投入,優化產業布局,再造傳統產業的新優勢,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使有限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要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加強專業化分工與協作,引導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發展。
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在中央結構性減稅和取消不合理收費的政策引導下,各級政府要盡快出臺實施細則,幫助小微企業減輕負擔,緩解企業資金緊張狀況。在一定時期內,對確實比較困難但又有助于解決勞動就業的企業,可以給予免稅政策。
引導民間資本流向實體經濟。要破除民間資本投資的壁壘,放寬市場準入,通過破除壟斷來保護實體產業的生產積極性,打開實體經濟的盈利空間,緩解小微企業資金緊張的狀況。
加快小微企業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加大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創業投資機構和股權投資機構投資小微企業,發展小企業集合債券等融資工具,拓寬融資渠道。加快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要調整發展思路,將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機構在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前提下,成為專門面向小微企業的中小型金融機構。加快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發揮中小企業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小微企業貸款擔保基金,逐步形成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預算制度。要鼓勵小微企業互助擔保基金的建立和發展,互助基金由小微企業出資入會,籌集資金,并委托擔保公司專業化管理運作。加快小微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完善小微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利用省級小微企業公共征信平臺與金融機構開展合作,鼓勵金融機構為信用紀錄良好的小微企業優先安排信用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