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曉鷗
作為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配套重點項目,市場采購出口商品檢驗監管模式改革一直是義烏檢驗檢疫局近期工作的重頭戲。新年伊始,繼浙江集海物流有限公司成為延伸檢驗試點“模板”后,29家經該局審核批準的輸非商品集中監裝單位也開始緊鑼密鼓的試點工作。
——延伸檢驗促改革。浙江集海物流有限公司是義烏檢驗檢疫局的延伸檢驗試點“模板”單位。以前,公司就是一個簡單的外貿倉儲貨運中轉,倉庫管理亂、運轉效率低、檢驗周期長,只能做一單是一單,小打小鬧過日子。在義烏檢驗檢疫局的幫助指導下,集海物流有限公司對硬件、軟件進行了改革,短短幾個月就見成效。最明顯的就是倉庫堆放整潔,利用率大大提高。貨物入庫后按照要求分柜堆放,并配備貨物標識牌,所有信息一目了然。其次,人員素質和業務能力大大提高,報檢員、質量監督員現在都能獨當一面,貨物入庫后報檢員及時聯網申報,質量監督員負責驗收貨物,合格入庫,不合格直接退貨,流程順了,效率也高了。第三,通檢速率大大提高,給集海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現在檢驗檢疫局認可集海的質量驗收結果,95%以上的單證都可采用驗證放行和信用放行方式,從報檢到出證平均節省2天。就是剩下5%需檢驗放行的單證,由于在貨物入庫聯申報后即可得知是否被抽批,且報檢前即完成現場檢驗,公司也能合理安排出貨時間,掌握貨運主動性。
義烏檢驗檢疫局還對市場采購出口商品實行集中倉儲、封閉管理;對組貨單位等市場采購商品經營主體實現聯網監管,如實申報全部出口商品;建立健全“生產-經銷-倉儲-貨代-外貿-船運”出口環節溯源信息全申報機制;將市場采購出口商品的入庫驗收、延伸檢驗、聯網核銷、裝箱報檢、放行等各環節作為控制點,實現由報檢后檢驗向報檢前把關轉變;探索不合格品處置辦法,實現閉環管理。管理效率的提高,帶給用戶的是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提升。這正是試行市場采購出口商品延伸檢驗模式所帶來的變化:變“檢驗檢疫被動檢驗”為“企業主動把關”,向實現“管得住、通得快、質量可追溯、責任可追究”的改革目標邁近了一大步。
——聯網申報搭平臺。義烏檢驗檢疫局組織開發了市場采購出口商品監督管理系統,企業在倉儲現場安裝軟件,商品入庫后即可通過企業端輸入基本的商品信息和溯源信息,實現與檢驗檢疫終端的聯網共享。質量監督員對貨物驗收后登記檢驗結果,檢驗檢疫根據設定的抽檢比例隨機抽查進行現場檢驗,商品報檢出庫后企業端對庫存進行聯網核銷。點開“市場采購商品監管系統”,即可感受到信息化手段的便利——通過該聯網申報系統的使用,檢驗檢疫工作人員能隨時掌握任一組貨單位倉儲現場的商品出入庫、庫存、來源、質量驗收等情況,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控各單位各商品的動態信息。義烏檢驗檢疫局還打算開發移動辦公功能,這樣現場檢驗后就能現場輸單,出證速度將更快了。
——有效監管強基礎。檢驗流程的簡化,意味著監管強度和難度的增加。新階段的工作任務就是要加強組貨單位管理,增強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完善組貨單位分類管理和監管工作規范,引入動態管理機制,落實質量責任,根據誠信程度、遭國外通報召回情況、違法情況、檢驗中發現問題、質量保證能力和商品風險等級等因素綜合評定,實施動態分類監管。監管抓重點,合理分布監管人力,重點監管企業信用等級低、商品風險等級高的單位;監管抓實效,注重監管結果的合理使用,注重監管不符合項的整改效果。繼續規范和完善檢驗監管本的使用,加強對組貨單位現場管理的監督力度,特別是休眠、半休眠單位的突擊檢查力度。明確貨物堆放要求,核查倉儲能力、不合格處理、帳物一致性、體系有效性、人員適宜性等內容,規范監督軟件和視頻監控的使用。
——質量監督是關鍵。質量監督員擔負著把好產品質量第一關的重任,是檢驗工作有效延伸的一環。如何培養一支合格的質量監督員隊伍,一直是義烏檢驗檢疫局工作發展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近年來,該局不斷加大質量監督員培訓和監督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強化檢驗檢疫法律法規及各類商品檢驗標準的學習,提升質量監督員質量管控能力。引入質量監督員工作考核和退出機制,對質量監督員實行動態管理,落實質量責任,根據年度工作表現進行推優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