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司法局)
北京市注重做好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教育矯正工作
(北京市司法局)
北京市將加強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教育矯正作為社區矯正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充分調動多個部門力量,采取各項監管、教育和幫扶措施,有效促進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健康成長和融入社會。
一是建立庭審前社會調查制度,將教育矯正工作延伸至審判階段。在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前,由人民法院向區司法局發出《社會調查函》,區司法局選派責任心強、業務精通、了解未成年人特點的工作人員擔任社會調查員,深入未成年人的家庭、學校、社區等走訪調查,充分掌握未成年被告人的性格特征、家庭情況、日常表現、犯罪原因及犯罪前后表現等各方面的第一手資料,綜合評價,形成書面報告并作出是否適用社區矯正的建議,作為人民法院量刑的重要依據;在法庭宣判時,司法局派員列席出庭,協助審判人員對未成年人進行守法教育,告知社區矯正相關規定,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矯正效果。目前,經過審前社會調查所判的未成年緩刑類社區矯正人員,無一例漏管、無一例脫管、無一例重新犯罪。
二是建立志愿服務制度,豐富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管理教育內容和方式。按照自愿原則,將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納入志愿服務隊伍,豐富未成年人參加社區服務方式;將未成年人參加志愿服務的情況納入社區矯正檔案,作為考核獎懲的重要參考;根據未成年人在志愿服務中的表現,加以引導與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三是建立前科封存制度,促進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回歸社會。部分區縣實施了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限定性消滅制度。例如,門頭溝區司法局、區公安分局、區人民檢察院、區人民法院等十家單位共同簽署《北京市門頭溝區關于實行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限定性消滅制度的實施意見》。
一是構建一個體系。建立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為一體的保護體系,努力促進未成年犯與家庭、學校、社會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
二是做到兩個注重。注重矯正方案的針對性,從個案著手,結合未成年人身心成長規律和個人特點、家庭情況等,制定針對性的個案和措施。注重教育引導方式,在談話教育中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多用鼓勵話語,使其樹立重塑自我、回歸社會的信心。
三是突出兩加強。加強行為矯正與心理矯正。通過法制教育、公益勞動等教育方式,使他們重新認識自身的社會價值,改正生活中交友、消費等方面的不良習慣。同時對他們進行心理引導。加強幫困解難,增強人文關懷。努力幫助未成年人解決生活、就學、就業等方面遇到的難題,對存在就學困難的,積極協調有關教育部門,解決其就學難問題;對家庭符合低保條件的,協調民政等部門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和相關救助;對有就業需求的,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就業服務,落實促進就業優惠政策,提供免費就業技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