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筱竹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通過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故事情節神奇曲折,生動淺顯,對自然物往往作擬人化描寫,能較好適應兒童的接受能力。童話故事與動畫有極為相似的本質特征,因而被廣泛用作動畫電影劇作題材。法國作家安東尼·德·圣·??颂K佩里創作的童話故事《小王子》發行70年,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本文通過《小王子》熱銷現象,分析童話故事與動畫電影劇作之間的本質聯系以及童話故事對動畫電影劇作的影響和啟示。
《小王子》(Le Petit Prince)是安東尼·德·圣·??颂K佩里于1943年在紐約創作完成的一部童話。1943年和1946年,這本書分別在美國與法國出版。如今,《小王子》已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著作,據說其讀者數量僅次于《圣經》。出版近70年來,《小王子》在全世界廣獲好評,被評為“20世紀最佳法語圖書”,并被選入許多西方國家的教科書,成為青少年的必讀書籍。《小王子》創造了出版、翻譯和銷售的紀錄,迄今全球銷量已突破1.3億冊。據統計,至2006年,翻譯《小王子》的語種已經達到159種。[1]在中國,《小王子》同樣受到讀者熱捧,2011年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外版圖書中,暢銷70年的《小王子》故事繪本中文版獲得一片叫好聲?!靶⊥踝印迸c“玫瑰”的故事穿越了戰爭與和平的年代、穿越兒童與成人的屏障,帶給讀者啟迪一生的智慧與美好憧憬。
《小王子》的熱銷,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擁有廣大的讀者群。雖然關于《小王子》的創作究竟是“為了大人還是為了孩子”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但是從兒童到成人,8~80歲的讀者都從這部童話故事中獲益匪淺?!缎⊥踝印烦霭婧蟛痪茫霭嫒司訝柕偎埂は^柯克曾寫信給圣·??颂K佩里說:“孩子和成人最熱情地歡迎《小王子》……我們即將突破英文本30000冊、法文本7000冊之大關,盡管天氣炎熱,銷售仍以每周500至1000本的速度正常進行?!?943年4月11日,《紐約先驅論壇報》刊登了P·L·特雷沃斯的評論,他認為“為何人寫書的問題”本身并不重要,無論小孩子還是大人,人人可讀之,讀之有益?!啊缎⊥踝印芬砸环N間接的方式使孩子們懂得一種道理……深入到他們心中最隱秘的地方,當他們可以明白的時候,它就像一束小小的光亮閃現出來……書不厚,但足以關涉到我們每一個人?!?/p>
作為經典文學作品,《小王子》受到全世界讀者的喜愛,并被改編成各種藝術形式,迅速在各國傳播。1954年,第一次被改編成廣播劇,在法國電臺錄播,其后又數次被改作音樂劇和歌??;1966年,蘇聯拍成了第一部《小王子》電影;1974年又被美國著名導演斯坦利·多南搬上了銀幕;1990年,法國重新制作了法語電影版。日本人在1978年率先把《小王子》改編為39集動畫片,1979年美國女導演蘇珊·沙波恩制作了一部劇場版動畫片。迄今,《小王子》音樂劇在全球巡演多年,經久不衰,其中《我們永遠有個約會》《因為這是我的玫瑰》成為了傳唱一時的金曲。[2]2008年,法國公共電視三臺(France 3)獲得《小王子》版權,將劇本改編為動畫系列片,共52集,每集約26分鐘。本著尊重原著的原則,電視臺負責人介紹:“我們認為原作的觀點偏向于成人,在新的動畫里,將更多地考慮兒童的想法?!敝破税|·蘇馬什是原作者圣·??颂K佩里多年的研究者,他表示:“這是我們的文化遺產,《小王子》具有太多的現實意義,同時又充滿了詩意和幻想。所以我們要在原作的基礎上再次挖掘,讓小王子去尋找新的星球,例如音樂星球、森林星球等。當然,我們不會違背原作者的初衷和精髓?!逼浜螅簧賴叶荚谥谱麟娨晞赢嫲妫S動畫電影則由法國電影制作人阿托恩·索瑪(Aton Soumach)和迪米特里·拉薩姆(Dimitri Rassam)買下版權并共同制作,制作方表示,電影版將忠于原著,2011年年初正式投入制作。[3]目前,《小王子》動畫片已授權至眾多國家,三維動畫《小王子》已銷售發行到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一部“為成年人寫的童話”,無論從《小王子》的熱銷現象還是世界各國對其動畫劇本改編的情形來看,童話故事仍被用作當前動畫電影劇作的首選題材。從讀者和觀眾對《小王子》的熱烈反饋當中,可看到動畫市場消費群體對童話題材的心理需求程度以及童話故事在動畫劇作題材立意上的啟示作用。
世界上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白雪公主》就是改編自著名的《格林童話》,影片獲得了空前的成功。迪士尼用《白雪公主》開啟了動畫電影史的新篇章,開啟了好萊塢動畫片取材于經典童話題材的時代。《木偶奇遇記》是迪士尼的第二部動畫長片,其藝術感染力不亞于《白雪公主》。《睡美人》是法國作家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所著的童話故事,1697年出版,之后迪士尼將之改編為動畫長片,于1959年公映,其故事風趣幽默,情節豐富精彩,并極具教育意義。早期迪士尼改編了大量的經典童話劇本,例如《美女與野獸》取材于法國童話、《大力士》取材于希臘神話、《小美人魚》取材于安徒生童話等。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迪士尼動畫電影的童話題材改編及故事風格、造型風格、藝術形式等對動畫藝術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后來,日本、歐美動畫電影都相繼采用童話故事改編劇本。例如,宮崎駿編導的動畫影片《霍爾的移動城堡》改編自英國兒童文學作家戴安娜·韋恩·瓊斯(Diana Wynne Jones)于1986年發表的作品《霍爾的移動城堡》(Howl’s Moving Castle)。原著作品1997年在日本被翻譯發行。2011年,夢工廠出品的三維動畫影片《穿靴子的貓》(Puss in Boots)取材于童話故事,電影上映后廣受好評。上映首周末就以總票房3400萬美元成為美國萬圣節周末影市的票房冠軍。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劇作者對新觀念、新題材進行思考,并逐漸將注意力從經典童話改編轉向原創動畫故事。觀眾審美趣味的改變同時也對動畫劇作水平提出新的要求。然而,創造性的想象力與創新能力永遠是動畫劇作者所應具備的能力。想象力是人類特有的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形式,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達到“神通萬里”的境界。童話誕生于文學盛行的年代,伴隨著“讀圖時代”的到來,動畫藝術逐漸成為人類夢想的搖籃。動畫電影劇作中的童話故事情結與動畫的本質特征有著密切聯系。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本真現象”哲學認為,“真”指“存在的無蔽”,“本真”即是“生存可能性的無蔽展開”,意為“在群體傳播中的群體壓力和趨同心理下,能夠保持自身的優勢基因,體現個性,維護自我,拒絕異化,拒絕權威,顛覆傳統,勇于承擔責任,追求真理的精神”。童話故事與動畫電影的本質特征同時體現了人類對于精神世界的一種純真質樸的假想與追求。
童話故事是一種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在創作方面,童話創作一般運用夸張和擬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邏輯開展離奇的情節,超越時空制約,造成濃烈的幻想氛圍,亦虛亦實,似幻猶真。此外,童話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現實中的人事關系。童話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豐富的想象力,賦予動物、植物等物體以人的感情。其主旨是教人勇敢、熱情、善良、樂觀、慈愛,反對卑鄙、怯懦、邪惡、虛偽。[4]在角色塑造方面,童話故事通常將善惡極端化,往往好人很善良,壞人很惡毒。一般來說,童話故事主要是寫給孩子的,故事中往往包含神奇的魔法、無盡的財富、兇惡的怪獸等引人入勝的元素和場面,以打動孩子的好奇心,豐富孩子的想象力,有童心的成年人同樣能夠在童話故事中找到快樂,純凈心靈。
動畫電影通常以娛樂為主要目的,以實現商業成功為目標??梢哉f,多數動畫電影的本質特征是幽默搞笑的。從動畫發展史來看,迪士尼動畫對動畫電影的創作風格包括敘事和角色塑造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主要原因在于社會文化革新對大眾的影響。美國是典型的后工業社會,這一社會的文化呈現后現代特點,幻像充斥著消費社會,圖像文化消解了深度意義而縱容了消費欲望。動畫由于為民眾帶來純粹的感官快感則成為其中的典型。然而,動畫的“快樂”本質是這一現象的內在原因,幻想、夸張及敘事語言的幽默性永遠是動畫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創作元素。動畫所表現的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虛幻空間,與童話故事的創作手法類似,它同樣是一門依靠想象力進行創作的藝術形式。動畫電影藝術規律的重要特性就是“虛幻”和“夸張”的表現手法。這種本質特征使動畫電影的創作比其他任何藝術形式都要靈活自由。在創作過程中,劇作者可拋開一切束縛,運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創造任何幻想中的世界和角色。
另外,童話故事與動畫電影劇本的創作始終體現了“以還原人性”為目的的設計原則——“讓故事回到人性本身”的價值體現。故事反映了人類的普遍經驗,是一種傳達價值觀的藝術,而不是單純的教化。人類經驗中的善惡是非、倫理道德的價值取向是二元的,經常從其中一面走向另一面,即表現為復雜的由善向惡、由懦弱到勇敢、由愛至恨等人類情感和行為的轉化。這一轉化可以從正面轉化為負面,或者從負面轉化為正面。羅伯特·麥基認為這種人類經驗中價值取向的二元轉化特征便是故事的價值體現。好的故事都具有通過制造沖突實現完成角色價值轉換的功能。而觀眾對故事的感受力與主題中情感的“人性還原”有著直接關系。
感情是文學藝術的共同要素,藝術作品必須用形象來感動人,不是用說教來說服人,所以藝術作品必須有感染力。只要作品有感染力,那么作品里必須有充沛的感情。[5]動畫電影與童話故事同樣注重“以情感人”而并非“情感教化”。當前國內制作的許多動畫作品往往忽視了對動畫本質的表現,在故事主題的掌控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創作上的問題?!埃▌赢嬰娪埃⑹伦髌分谐涑庵樧V化的人物和類型化的敘事,鮮有對個體的人性關懷及健康成長的助力,鮮能為人提供探索人生奧秘的精神,鮮有豐富人類自我認識的資源積累?!盵6]以上諸多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創作者尚沒有從劇本故事創作的角度出發,通過動畫最質樸簡潔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方式去深入觀眾的內心世界,沒有通過釋放壓抑的情感去滿足觀眾對于單純美好生活的渴求欲望。
華特·迪士尼曾說:“我不是主要為孩子們制作電影,而是為了我們所有人中的童真(不管他是6歲還是60歲)制作電影……最糟糕的不是我們沒天真,而是它們被深深掩埋了。在我的工作中,我努力去實現和表現這種天真,讓它顯示出生活的趣味和歡樂,顯示笑聲的健康,顯示出人性盡管有時荒謬可笑,但仍要竭力追求的境界?!盵7]
《小王子》熱銷透析出一種童話故事與動畫電影劇作的淵源關系。故事創作的方法、規律和經驗可作為動畫電影劇作者的借鑒,而實際上在劇本的實際創作過程中并沒有什么方法是可以絕對作為指導的。任何程序化、類型化的暗示都將束縛創作者的想象力。如同日本吉卜力動畫依然固守著“打破常規的創作方法”,并不斷嘗試在探尋動畫的新形式、新思想的語境下,不斷創造新的故事和角色。這一點也是“保證影片商業成功”的基本前提。然而,故事不是對生活片段的呆板刻畫,炫目的技術永不能解決藝術的深層問題,只有更好地體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通過動畫的本質反映出人性本真的純美,才能創作出讓觀眾真正獲得審美體驗的優秀作品。
注釋:
[1]張中江.《小王子》七十年:創出版、翻譯和銷售紀錄[EB/OL].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2-29/3708866.shdml,2012-2-29
[2]董銘.法國電視三臺籌拍52集動畫版《小王子》 [EB/OL].http://ent.sina.com.cn/v/u/2008-10-06/11472193505.shtml,2008-10-06
[3]張曉曄.著名童話《小王子》3D動畫化 2011年投入制作[EB/OL].http://comic.ce.cn/news/dmzx/201002/24/t20100224_21005923.shtml,2010-2-24
[4]童話故事[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8322.htm
[5]顧仲彝.編劇理論與技巧[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1:82
[6]周濤.中國動畫的原創困境及其成因[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8,(3)
[7]經典的動畫理念:迪士尼名句摘選[EB/OL].http://www.disney.com.cn
[1][法]圣·??颂K佩里,讓·皮埃爾·雷諾,雷羅姆·帕納德,《小王子》手稿畫傳版[M].汪梅子,譯.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
[2]黃俊.成人的童話 生命的寓言——簡評法國童話《小王子》[J].語文學刊,2002,(3)
[3]蔡可.童話書流行的背后[J].語文建設,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