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從2007年到2012年,五年的時間,我國合作社總量從2.64萬家增長到55.23萬家,實有成員總數從210萬戶增長到4300萬戶,出資總額從311.66億元增長到7995.56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后的五年時間里,合作經濟之花在祖國廣袤的農村大地上蓬勃綻放,并由此掀開了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的嶄新篇章。
五年的時間,農民專業合作社從橫向合作向縱向合作深化。我們看到,農民已經不再滿足于抱團增強市場談判力這種單一的合作效應,他們開始嘗試產業上下游間的合作,這有效降低了農民縱向交易成本,并獲取到更多產后增值收益。
五年的時間,農民專業合作社從單一功能向多種功能拓展。我們看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向社員提供的服務已經涉及生產、流通、信息等農產品產業鏈條的方方面面。如今,越來越多的合作社甚至開始嘗試內部的資金互助合作,多功能的服務讓合作社在助農增收和農業發展中的價值得到了極大提升。
五年的時間,農民專業合作社從傳統合作向新型合作演變。我們看到,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嘗試集聚農村現有各種組織資源優勢,特別是供銷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傳統合作經濟組織形式以及各種新興的專業合作社,還有農經、農技、農機、農資等基層機構,在嘗試將各種資源集聚、整合的過程中,開始向全方位、多層次、綜合性的中介服務載體邁進。
五年的時間,農民專業合作社從農戶間合作向社際間協作邁進。我們看到,隨著外部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和合作社業務的不斷擴大,合作社之間聯合起來,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降低經營成本的內在動力已經生發。合作社開始嘗試社際間聯合,通過橫向一體化實現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合作社的交易成本、提高議價能力,改善為社員的服務,解決合作社依靠自身力量無法解決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合作社這一內生力量的增長促進了縱向一體化經營向農產品深加工領域延伸,擴大了合作社的業務范圍,鞏固和增強了合作社的市場地位。
五年的時間,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在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民從“小生產”走向“大市場”、從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走向專業化經營、從貧困落后邁向富裕小康,成為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力量。短短五年的時間,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戰略部署漸趨清晰,《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在各地得到有益踐行和補充,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在諸多養分的滋養下,向我們徐徐展開一副生機盎然的畫卷。這幅畫卷帶著我們領略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最為蓬勃的發展歷程,感受合作社發展對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帶來的極大變化,促使我們積極面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現實問題,引領我們對走向更高階段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作出更深層的思考。
我們期待下一個五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