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紅偉 何建平
作為沿海經濟發達縣市,諸暨工業在競爭中壯大,在困境中崛起,在紛紜變幻的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轉型提升、歷久彌新。目前工業增加值已突破400 億元,工業產值逼近3000 億元,上市企業達13 家。這其中,“五化”聯動成為諸暨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打造現代產業城市的關鍵性舉措。
品牌化——行業龍頭地位在創新整合中得以提升。工業企業在實現總量規模擴張的同時,實現了質的改善和品牌效益的提升,諸如數控機床、剌繡機、汽配等行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彰顯。電腦刺繡機占國內市場60%,大型非標軸瓦占國內市場份額的70%,普通鏈條產業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達25%,整體品牌效應不斷擴大。浣東街道繼獲得電腦刺繡設備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后,又被省工商局認定為“浙江省電腦刺繡機專業商標品牌基地”。飛鷹、申科、凱達、濠泰機械、恒久鏈條、藍博空調、鐵鎯電動工具等成為特色領域的企業“領頭羊”,大大提升了工業企業的行業地位。此外,許多傳統優勢產業充分借助國內外的知名品牌來實現共贏。
科技化——科創平臺在內引外聯中得以拓展。以“6+2”現代產業院士專家咨詢團隊和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為依托,努力培育具有諸暨特色的“院士經濟”,持續推進“人才強市”建設,形成了多層次的研發創新體系。現已建立國家認定技術中心4 家,省級行業(區域)科技創新平臺2 個,省級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7 個,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3 個,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56 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 家,享受所得稅減免的高新技術企業68 家。萬安集團所有開發的新產品申報專利數量占整個公司新產品開發的88%以上,專利產品銷售額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78%以上,專利產品利潤貢獻率達89%以上。
集群化——塊狀經濟在轉型擴張中得以集聚。諸暨已基本形成了以城市經濟為核心、城鎮經濟為支撐的多元化且集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管理、營銷服務和資源化利用為一體的各具特色、良性互動的產業集群。這是區別于其他發達縣市的顯著特征。部分塊狀產業如電腦刺繡機、汽車部件及制冷配件、軸承軸瓦、彈簧等分別在浣東街道、店口、開發區、草塔和大唐等鎮形成空間上的集聚發展。健力集團已成為國內軸承鋼管最大生產基地,恒久機械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非標鏈條生產基地。盾安集團成為中國第一家能為核電站配套生產核級冷水機組的廠家,浙江三峰集團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電熱水器安全閥生產基地。
高端化——低端產業在創新驅動中得以突破。充分借助產業的先發優勢,逐步擺脫傳統低端、低效、低附加值、粗放、陳舊的經營管理模式和制造模式,圍繞“高端”和“精品”,努力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近年來產品的價值構成、市場占有率、行業地位和話語權得以有效提升,產業集群在區域價值鏈分工的高端地位不斷鞏固。如利勃海爾的地鐵空調從研發、測試、培訓到投產要經歷八個月時間,并且完成了遠遠高于ISO9000 的IRIS(國際鐵路工業標準)國際認證,系統可靠性強,研發門檻高,產品高端化特征明顯。吉隆科技引進高精度的日本森精機,開發紡織機和地鐵的高端配件,質量和精度達歐洲標準,成為歐洲采購的定點單位。裕榮彈簧為“和諧號”動力機車配套生產的高懸彈簧生產線達到歐洲標準,成為國內第二家能自主生產動力機車彈簧的企業。
信息化——信息資源在高效整合中得以創新。諸暨加快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實現信息化與與各個行業、各種產業形態及各類管理應用模式的高度融合,促進了行業的自動化水平和精益化生產。如在產品研發方面,強化EBD、ESP 等電子控制系統與傳統汽配制造業的融合,數控機床、加工分選設備、儀器儀表等傳統制造業與嵌入式軟件的融合,實現了信息技術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在營銷模式方面,汽配、機床等產業充分借助網絡的無限擴展性開拓國際市場,形成市場交易過程電子化、網絡化,供應鏈技術智能化。在管理設計方面,許多企業在生產管理、物料管理、人事管理、客戶管理及財務管理五大管理方面推行了先進適用的信息化技術。盾安集團開發了物流模塊、生產模塊及財務核算模塊等ERP系統模塊,完善了銷售快速反應機制,提高了企業資源綜合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