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英
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護理
田 英
目的探討高血壓腦出血微創顱內血腫清除引流術的護理。方法取我科3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行微創血腫引流術為臨床資料進行研究。結果與結論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通過合理護理有利于預防并發癥,促進疾病恢復,減少致殘率,提高治愈率。
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高血壓;腦出血;護理
近年來,高血壓腦出血患病率越來越多,本病發病與遺傳、精神過度緊張、肥胖、吸煙、酗酒、高鈉飲食有關。患者起病急,來勢兇猛,病情重,發病時經常出現頭暈頭痛,肢體活動障礙,甚至神志不清,易發生各種并發癥,致死率、致殘率高。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是治療顱內出血,簡便可行的新技術,操作簡單,創傷小,不受年齡和重要器官功能的限制[1]。我院采用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收到良好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臨床資料我院從2009年~2011年共收治3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45~70歲,平均55歲,20例治愈,6例好轉,1例自動出院,3例死亡。
1.2治療方法為患者剃頭,根據CT測量好合適的穿刺部位,在嚴格無菌技術操作下,置 YC-I型穿刺針,行血腫抽血,并以尿激酶2萬單位加生理鹽水沖洗,末端與無菌引流袋連接,引流管置于穿刺部位以下10~15cm處,固定于床頭,術后給予脫水降顱壓,止血、降血壓等治療。
2.1術前護理做好術前準備,向家屬說明該項操作的目的、方法、優點,消除思想顧慮,以便取得合作,利于手術過程順利進行。
2.2術后護理
2.2.1 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扭曲、受壓,保持引流管周圍清潔、干燥,減少污染機會,昏迷者用約束帶固定健側肢體,以防拔出引流管,頭部活動不可過頻,幅度不可過大,更換臥位時動作要輕、緩慢,避免牽拉引流管。如腦脊液由管口流入引流袋,管口的液面隨呼吸、脈搏而上下波動為通暢,將引流袋抬高放低(不能低于腦室),液面不波動時表示引流管不通,及時通知醫生給予處理,一般在無菌技術操作下于引流管內注入尿激酶 2萬單位+生理鹽水5ml,隨管注入后夾閉引流管,待30min后放開,以融解血凝塊,保證引流管通暢。尿激酶是一種纖溶酶激活物,有較強的溶解血塊作用,還可清除抑制因子對纖溶酶的作用,小劑量應用可達到分解血凝塊的作用,體外血液分解實驗證明,4h對血凝塊的作用可接近完全[2]。
2.2.2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瞳孔、意識變化,如意識突然加深,瞳孔不等大,脈搏緩慢,血壓升高,提示顱內壓升高,顱內有出血或腦疝形成可能,應及時通知醫生,遵醫囑給予脫水劑,一般用20%甘露醇 250ml 8h快速靜點,血壓高者,遵醫囑給予0.9%生理鹽水+硝普鈉針 25mg,或以 0.9%生理鹽水50ml+尼莫地平針4mg避光泵入,隨血壓調整泵入速度,以降低顱內壓,如患者頭痛加重,煩躁、嗜睡、昏迷,及時通知醫生,復查CT。
2.2.3 行心電監測,每30min測量呼吸、脈搏、血壓一次,每 4h測體溫一次,血壓應控制在 120~150/70~90mmHg,血壓不可過低,以免腦血流量灌注不足而加重腦水腫,腦缺血,持續頭置冰袋,做好記錄。
2.2.4 保持呼吸道通暢,氧氣持續吸入,保證腦組織氧氣供給,以防腦細胞水腫引起顱內壓升高。
2.2.5胃管護理因患者吞咽功能減弱,昏迷,不能經口進食,機體處于高代謝、高分解狀態,胃腸外營養不能滿足機體需要,則要通過鼻飼給予營養食物,鼻飼前后注入溫水以沖洗胃管,防止胃管堵塞,食物發酵、變質,引起腹瀉[3]。
2.2.6皮膚護理由于血腫壓迫中樞神經,易引起高熱,應給予頭置冰袋,以減輕高熱,給患者機體造成的消耗[4],降低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同時定時翻身、按摩、擦洗受壓部位,保持床鋪清潔、干燥,預防壓瘡的發生。
高血壓腦出血行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可使腦組織受壓時間短,其意識多在術后2周逐漸恢復,療效快而安全,其治療效果與術前準備、術后護理配合有重要關系,只要細致觀察,精心護理,就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使治療順利進行,即提高治療效果,又縮短病程,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致殘率,從而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1]劉安玲.性腦出血血腫穿刺術后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9):855.
[2]胡長林,呂涌濤,李志超.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規范化治療指南[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3:152-154.
[3]梁玉玲,蘇愛武.微創治療腦出血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3,17(1):54.
[4]張心良,曾因明,陳百鑾.現代麻醉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14-529.
內蒙古包頭市第八醫院神經內科,內蒙古包頭 0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