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英
淺談心理護理對急救患者的影響
張發英
心理護理是現代醫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特別維護患者身心健康,使患者取得最佳治療效果的必要條件,積極地影響和改變患者的認知、情緒和行為,以達到促進患者康復的護理目的,這就要求急診科護士要善于用語言行為開導患者,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準確而熟練的技術操作,能最大程度的解除患者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懼,從而提高急診護理的效果,提高搶救質量使患者達到最佳的身心狀態。
急診科;心理護理
急診科是搶救急危重癥患者的場所,急診患者的病情特點是發病急、變化快,來診時間和人數及危重程度難以預料,可控性小,隨機性大;患者病種復雜,無家屬陪護等特殊患病群體。急診患者由于疾病較急往往表現為焦慮恐懼、緊張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時的救治,心理活動是復雜而多種多樣的,患者的不穩定情緒可使意志減弱,對疾病的耐受性和抗病能力降低,不利于疾病的康復,嚴重者可能加速患者的死亡[1],本文就對急診患者的心理護理作如下探討。
1.1焦急焦慮的患者急診就診的患者大多是突發性急病,如心血管、腦血管意外、急腹癥、消化道出血、腹痛發熱等患者。由于患者起病急驟,病情危急患者突然出現一系列嚴重的臨床表現,如胸悶、胸憋、呼吸困難、肢體活動功能障礙、意識不清、疼痛、嘔血、便血、發熱等、這些癥狀使患者和家屬從心理上感到害怕,并且大多數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發病原因,能否治好而產生焦慮。希望醫生護士立即看病、輸液得到救治。
1.2悲觀絕望的患者急診科這類患者多見于服毒自殺、自殘患者。此類患者都有明顯的心理社會因素,因心理受到強烈刺激并處于激情狀態,自制力減弱,覺得活著不如別人,不能約束自己以至于出現自殺行為。對于此類患者,在態度上應給予尊重、同情。在思想上重視,用耐心和理解的態度,接觸患者并感化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并嚴守,用有效的溝通來穩定患者的情緒,認識自我社會價值,解決思想問題,增加生活的勇氣,引導正確對待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從而消除心理負擔欣然接收治療和護理,使良好的情緒狀態與治療效果同步發展。千萬不能訓斥、諷刺、嘲笑患者,以免使患者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在治療與護理過程中,從病情上多解釋,生活上多關心體貼,與患者交流時要真誠專注,態度和藹可親,交談的內容簡單易懂,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滿足其心理需要,提高患者的心理效應和用藥的自覺性和順應性[2]。
1.3緊張、恐懼的患者急診患者有很多是由意外事件致傷如顱腦外傷、休克、四肢外傷、腹部閉合性損傷等,這些損傷來時兇猛且嚴重,患者毫無思想準備。這類患者及家屬大都表現的比較急切,大部分愿意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以求盡快得到診治,醫護人員應表現急切的診治處置,使患者及家屬認為我們對患者的病情很關心很著急,是真正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2.1護理措施心理疏導及心理支持,對患者表現出的怨言、冷漠無情、脾氣多變的急躁易激動,甚至與病友、醫護人員發生沖突。護士應予以諒解,首先尊重與理解患者,傾聽其訴說并勸慰和關心患者,保持安靜,調整其情緒,增強其抗病能力。營造安全舒適的環境,耐心與患者交談,減少對患者的刺激,為患者提供安靜的環境。
2.2護理要點急診患者的心理反應狀態不同,時常出現一個護士要同時面對多個心理狀態完全不同的患者,故在實施心理護理時,護士要因人施治,以滿足不同患者的心理及需求。先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護士在患者面前應沉著有序的進行搶救工作,可邊搶救、邊觀察、邊用親切溫和的語言安慰患者,有可能會出現少數危重患者搶救無效,此時應提前告知其家屬,使其有各種心理準備并避免醫療糾紛。對患者出現煩躁、沉默不語、術前更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向患者及家屬講明手術的必要性、盡快取得患者及家屬的合作,做到心理護理與治療護理同步進行,這個是提高療效的重要一環。
從我科近十年醫患或護患起沖突的事件看,99%的患者或家屬屬于暴躁易怒型的,許多急診患者及家屬往往認為自己的疾病最重,必須優先得到診治,否則心理上難以承受,如果醫護人員有一點不順著他們的意愿,則會自制力下降,產生急躁心理。這類患者病情一般不重,按急診病情分類也就是普通急診,但內心緊張,較為敏感,對疾病的癥狀反應強烈,情緒及不穩的患者,護士不能表現出煩躁情緒[3],如飲酒的患者,意識清楚,生命體征平穩,就是說話滿嘴帶有酒味,步履看上不穩,走路左右搖晃,無需特殊處理,所以不滿意醫護人員的處理措施,誤認為醫護人員不夠重視他,服務態度不好,甚至出現辱罵、毆打醫護人員的過激行為。此類患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尤其是語言要和風細雨,態度耐心熱情,對其病情需詳細說明,使患者感到護士對自己的病情很關心,很著急給自己看病治療,從心理上對護士產生一種信賴感,給其進行心理護理的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護了醫護人員本身,遠離了糾紛。
在急診科這一特定的工作環境里,面對大多數危重癥患者,時間緊,病情重,要充分體現人性化的護理,達到高水平的搶救與護理治療。單靠急診先進的硬件搶救儀器和急診醫護人員熟練的操作救護技術,已不能滿足社會飛速發展的形勢和人們觀念更新需求,所以,醫務人員必須在接診救治急診患者的同時因人因病加以心理分析和心理護理,才能圓滿完成急診工作。
[1]趙華琴,王旭華.急診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09,13(6):426.
[2]俞惠艷,王梅英,陳紅娣.心理健康護理對急診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1,14(6):656-657.
[3]葛永紅,胡玉蘭.急診患者的心理護理[J].吉林醫學,2011,32 (26):202.
臨汾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山西臨沂 0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