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婭 張 月
1例幼兒大皰表皮松解性壞死型藥疹的護理體會
吳 婭 張 月
大皰表皮松解性壞死型藥疹;致敏藥物;護理
大皰表皮松解壞死型藥疹是用藥后發生的一種嚴重的變態反應性疾病,特點是發病急、進展快、死亡率高[1],該疾病護理難度大,對護理水平的要求很高。治療成功與否,護理工作起著決定性作用[2]。我科2012年3月1日收治1例3歲的患兒,診斷為大皰表皮松解性壞死型藥疹,經過精心的治療和護理,患兒病情好轉出院,現報告如下。
患兒,男,3歲。入院前3天因腹脹、胃痛,就診于村診所,給予依托紅霉素片、異丙嗪片、緩釋茶堿片、舒喘靈片、溴己新片、蓋胃平片、亞寶寶一貼靈(患兒以前經常貼,但此次貼的價格和以前不同),患兒早晨用藥一次后,出現惡心、嘔吐癥狀,嘔吐物為少量藥物及胃內容物,下午臍部外用亞寶寶一貼靈1貼,當晚半夜家屬將患兒臍部貼劑撕掉后發現,臍周表皮剝脫,背部出現水皰,伴疼痛。第二日早晨就診于縣醫院,診斷為皮膚過敏,給予頭孢呋辛、利巴韋林、水溶維生素靜點,液體靜點過程中額頭、顏面部出現水皰,給予燒傷膏外用后療效不明顯。入院時可見頭皮、前額、眉間、鼻梁、雙側顳部、雙耳廓、肩背部均可見密集針尖至鵪鶉蛋大小透明水皰,尼氏征陽性,雙眼瞼、口唇、會陰部均輕度糜爛,張口困難,頸部散在針尖大小膿點,伴疼痛,診斷為大皰表皮松解性壞死型藥疹。
出現藥疹后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藥物,西醫以抗感染、抗過敏為原則,給予甲潑尼龍、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頭孢呋辛靜點;并予奧美拉唑靜點以保護胃黏膜,補鉀、補液等對癥治療。針對會陰部、頸部皺褶糜爛處給予氯化鈉(100ml)+利多卡因(1支)+慶大霉素(1支)外用,后給予制霉素片研末后外用,保護創面促進愈合。經過治療和精心的護理,周身原有水皰消退,皮疹顏色均恢復正常,可見少量白色脫屑。于3月14日出院。
3.1嚴格消毒隔離將患兒病房地面及物體表面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2次/日,紫外線空氣消毒,30min/次,2次/日。溫度保持18~20℃,濕度50%~60%,為預防感染,嚴格限制陪護及探視人員數量,盡量固定家屬陪伴,指導家屬接觸患兒前必須清潔雙手并用消毒劑對手部進行消毒。醫護人員在進行各項治療操作時,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
3.2口腔護理患兒口唇干裂、滲血、疼痛、結痂,進食困難,遵醫囑每日進行口腔護理兩次,清除口唇污痂。護士注意操作時動作輕柔,以減少對糜爛面的刺激,減輕疼痛。遵醫囑口唇糜爛結痂處用生理鹽水擦拭后,給予自制藥地榆油涂于患者口唇以軟化結痂,緩解干裂不適。
3.3皮膚護理靜脈穿刺時為避免皮膚搓破感染,禁用橡皮止血帶。患兒未破潰的大水皰,給予局部皮膚碘伏消毒后,用無菌注射器沿一側皰壁穿向對側抽凈皰液。已破潰的大水皰,遵醫囑局部給予生理鹽水加慶大霉素濕敷。小水皰不作處理,使其自行吸收。對會陰部、頸部皺褶處用溫生理鹽水清洗外陰,給予氯化鈉(100ml)+利多卡因(1支)+慶大霉素(1支)外用,后給予制霉素片研末后外用,保護創面促進愈合。每天進行會陰護理,保持會陰部清潔,預防感染。
3.4用藥護理遵醫囑給予抗感染抗過敏藥物治療,同時注意觀察應用激素的不良反應,定期測定血鉀、鈉、氯水平,以監測水電解質平衡情況。嚴格記錄出入量。同時,觀察大便的顏色、性質和次數等。
3.5飲食護理因患兒表皮剝脫、糜爛滲出、疼痛,導致食欲下降,遵醫囑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流質飲食。隨著病情好轉,口腔創面愈合后改為半流飲食,多食牛奶、蛋類、瘦肉、新鮮蔬菜、水果等,忌辛辣刺激、海鮮、發物等,多飲水;同時注意主副食搭配,定時定量,粗細糧搭配,做到營養均衡。
3.6積極取得家屬配合患兒起病急、皮損嚴重,家屬擔心能否治愈因而出現焦慮、煩躁等情緒,所以護士對患兒家屬認真講解此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護理及預后情況,鼓勵家屬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3.7出院指導告知患兒家屬停用一切致敏藥物,并說明口服激素類藥物的注意事項及重要性,嚴格遵醫囑用藥。如有不適及時隨診。
[1]王俠生,李慎秋,方麗華.大皰表皮松解性壞死型藥疹 43例回顧性研究[J].臨床皮膚科雜志,1994(6):311-313.
[2]楊國亮.皮膚病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1:397.
石家莊市中醫院皮膚科,河北石家莊 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