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珊
肺結核合并糖尿病31例臨床分析
梁 珊
目的探討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方法。方法回顧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31例患者經治療后,痰菌轉陰患者28例(90.3%);X線胸片檢查:顯著吸收14例(45.16%),吸收15例(48.39%),惡化2例(6.45%),總吸收率為93.55%。血糖控制良好15例(48.39%),一般13例(41.94%),不良3例(9.68%)。經觀察顯示,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若血糖控制良好,則肺結核療效也較為滿意,反之若血糖控制不好,則肺結核治療效果欠佳。結論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應該做到早發現、早診斷,盡早采取抗結核治療與控制血糖并重的療法,達到控制結核和糖尿病的目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肺結核;糖尿病;血糖控制;X線胸片
糖尿病和肺結核是兩種危害人體健康的慢性疾病,近年來糖尿病和肺結核的發病率均呈現出顯著增加,臨床上,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患病率逐年遞增,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臨床表現為內分泌代謝異常,因此其機體抵抗力較弱,易感染肺結核疾病[1]。糖尿病患者在同時發生肺結核感染后,肺結核疾病會進一步影響患者體內的糖代謝情況,從而對患者病情起到加重效果,兩種疾病同時發生,相互產生影響,從而導致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自身病程發展速度較快,臨床治療難度增大,療效差,使患者耐藥性和復發率增加[2]。但早期合理用藥,積極有效的控制血糖,可提高治愈率。為了進一步認識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相互影響及療效,本文對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間前來就診的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收治的31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進行X胸片醫學影像檢查、胸部CT醫學影像檢查以及對患者痰液標本進行實驗室涂片檢查,確診為肺結核疾病,均符合臨床上制定的關于糖尿病診斷標準確診為糖尿病。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齡42~79歲,平均52.6歲。患者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午后發熱23例,其中4例為高熱;咯血5例,其中1例為大咯血;胸悶、胸痛8例;氣急、氣短6例;20例伴有消瘦;13例伴有盜汗。
1.2診斷標準肺結核診斷標準:根據2000年,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制定的關于《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3]進行診斷,糖尿病診斷標準:根據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關于《糖尿病診斷標準》[4]進行診斷。
1.3治療方法
1.3.1抗結核治療初治結核病患者采用方案3HRZS(E)/6-12HRE不固定化療,以利福平(R)、異煙肼(H)為主,在鏈霉素(S)、吡嗪酰胺(Z)、乙胺丁胺(E)等藥物中選取3~4種藥物聯合化療,療程10個月。部分復診患者參照既往用藥史,方案適當延長。治療過程中少部分耐藥者選用左氧氟沙星、丙疏異煙胺或丁胺卡那霉素、利福噴汀膠囊等藥物。
1.3.2糖尿病治療采用控制飲食、合理運動、健康教育及藥物治療相結合的綜合療法,所有患者均要注意飲食的控制。1型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進行血糖控制指令;2型糖尿病患者在每日清晨測得空腹血糖值小于11.1mmol/L時,或患者病情較輕時,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二甲雙胍、優降糖等降糖藥口服治療;空腹血糖>11.1mmol/L或病情較重者,并發酮癥酸中毒、高滲狀態者或有肺結核空洞出現的患者應用胰島素藥物進行血糖控制。血糖控制療效判斷標準: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每日清晨測得空腹血糖值<7.2mmol/L,餐后2h測得血糖值<10mmol/L為良好;一般。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每日清晨測得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 2h測得血糖值<11.1mmol/L為一般;不良。患者臨床癥狀未改善或有加重情況,每日清晨測得空腹血糖值>8.3mmol/L,餐后2h測得血糖值>11.1mmol/L為不良。
31例患者經治療后,痰菌轉陰患者 28例(90.3%);X線胸片檢查:顯著吸收14例(45.16%),吸收15例(48.39%),惡化2例(6.45%),總吸收率為93.55%。血糖控制良好15例(48.39%),一般13例(41.94%),不良3例(9.68%)。經觀察顯示,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若血糖控制良好,則肺結核療效也較為滿意,反之若血糖控制不好,則肺結核治療效果欠佳。
近年來,肺結核合并糖尿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兩種疾病關系十分密切,且兩種疾病發生并發癥的患者逐年增加[5]。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為患結核病的高發人群。患者發生糖尿病時,體內糖代謝情況出現異常,從而使患者機體抵抗力顯著下降,易感染結核病[7],結核菌素會對患者體內糖代謝情況造成進一步干擾,從而增加患者對胰島素藥物的需求量,而某些臨床上用于抗結核的藥物副作用較大,會對患者所進行的糖尿病控制產生干擾,甚至加重患者所發生的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糖尿病患者由于體內出現代謝紊亂,導致營養不良以及減弱機體抵抗力,使其感染結核病的幾率加大,加速患者體內肺結核病情的發展。另外,糖尿病對患者血液以及組織內造成高糖環境,而自身出現的脂肪代謝障礙也會使患者體內甘油產物增加,上述現象為患者體內結核菌的滋生創造了有利條件。當糖尿病與結核病并發時,肺結核疾病多表現為侵潤性,與單純性肺結核相比,侵潤性肺結核疾病病情進展速度較快,且發生病變的范圍較廣,常對患者多個肺野進行侵犯,從而出現較多空洞,此時肺結核疾病的傳染性更強,容易引起患者大咯血情況,且對患者痰液標本進行實驗室檢查可知其結核陽性高,若對此類患者未進行及時確診和治療,對社會危害較大,易發生肺結核的流行[9]。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一般較為嚴重、且病情進展較快、臨床進行治療后效果不甚理想、復發率較高,故在臨床上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應引起足夠重視。一般情況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癥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無糖尿病典型的多尿、多飲、多食癥狀,但患者出現消瘦情況較為多見,而結核癥的相關臨床表現較為嚴重,故在臨床上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應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在對患者進行抗結核治療的同時積極控制患者體內血糖含量,早期使用胰島素類藥物進行治療,能達到控制結核病以及糖尿病的目的,從而使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肺結核盡早治愈。而臨床上對糖尿病患者也應進行定期X線胸片醫學影像檢查,同時應當對患者進行抗結核治療時相關藥物對患者的肝腎功能造成的影響進行重視。綜上可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應根據其臨床特點進行病因詳細分析,并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臨床上將抗結核治療與控制血糖治療同時進行,才能提高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
[1]曹維寧,陳紅梅,秦惠秋,等.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及社會支持狀況的研究[J].醫學信息,2010,23(16):2581- 2582.
[2]黃惠安.肺結核合并糖尿病 192例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10,23(7):106-108.
[3]中華醫學會結核學會.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24(2):71.
[4]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778-779.
[5]張敦熔.現代結核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0: 582-586.
[6]趙波.90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臨床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11):180.
[7]劉紅艷,石海平.肺結核合并糖尿病100例臨床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07,16(4):176-177.
廣西上思縣人民醫院,廣西防城港 53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