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善超
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96例分析
劉善超
目的本文將對顱腦外傷患者進行臨床對比分析,以探討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的臨床特點以及有效治療措施。方法顱腦外傷患者在入院初期均進行腦部CT檢查,于顱腦外傷患者入院后48h之內再次進行腦部CT復查。臨床治療主要采用開顱方法清除患者顱內血腫現象,若有需要應在進行開顱清除血腫的同時去除骨瓣進行減壓,若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患者病情輕微或有特殊情況不易進行開顱手術,應進行保守治療。結果患者經腦部 CT復查以及各項檢查后,有 24例顱腦外傷患者發生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癥狀;72例顱腦外傷患者未出現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癥狀。24例發生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患者中,有8例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腫治療;13例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腫的同時去除骨瓣進行減壓措施;3例進行保守治療。結論患者若發生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應進行及時的診斷與處理,是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患者預后是否良好的關鍵。
顱腦外傷;進展性;腦出血
顱腦外傷是由于患者受到外界暴力作用,而導致患者腦部組織發生器質性損傷[1]。其特點是患者發病較急、病情較重而且復雜多變,并發癥較多,病死率極高,是神經外科常見的危險疾病之一[2]。若患者在出現顱腦外傷后發生進展性腦出血,則會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產生更為嚴重的威脅。本文將對我院自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前來就診的96例顱腦外傷患者進行臨床對比分析,以探討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的臨床特點以及有效治療措施,從而提高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全,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就診的96例顱腦外傷患者,男57例,女39例,年齡12~75歲,平均46.3歲。導致患者出現顱腦外傷的主要原因為車禍,占總病例數的83.33%,其次為工傷事故、擊打傷以及其他原因等。
1.2治療方法對 96例顱腦外傷患者在入院初期均進行腦部CT檢查,顱腦外傷患者由發生外傷時至首次進行 CT檢查間隔時間為 30min~196min,平均間隔時間為 113.4min。并于顱腦外傷患者入院后 48h之內再次進行腦部 CT復查,CT復查指征包括:瞳孔變化;意識的變化,如意識進一步惡化或意識發生好轉后又出現惡化現象;出現新的神經系統癥狀以及體征[3];出現局灶性癲癇情況[4];通過顱內壓檢測發現顱內壓有增高趨勢[5];進行顱內血腫清除后,臨床癥狀未出現好轉現象,甚至出現加重情況。對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主要采用開顱方法清除患者顱內血腫現象,若有需要應在進行開顱清除血腫的同時去除骨瓣進行減壓,若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患者病情輕微或有特殊情況不易進行開顱手術,應進行保守治療。
96例顱腦外傷患者經腦部CT復查以及各項檢查后,有24例顱腦外傷患者發生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癥狀;72例顱腦外傷患者未出現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癥狀。24例發生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患者中,有8例患者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腫治療;13例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腫的同時去除骨瓣進行減壓措施;3例進行保守治療。
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簡稱PIH)是指顱腦外傷患者經過再次CT掃描后,掃描結果顯示出患者腦部病灶發生擴大或出現新的出血病灶現象[6]。患者若發生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應進行及時的診斷與處理,是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患者預后是否良好的關鍵[7]。臨床上對于發生顱腦外傷患者應進行強化腦部CT的動態復查措施,以及改善微循環治療,以便減少由于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對患者造成的傷害。因此在顱腦外傷患者早期發生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現象時,應注意加強對患者體內微循環的改善治療,同時可對患者適當使用蛋白質、高滲鹽水擴容等措施,有助于糾正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患者的低血壓現象,同時可減少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患者腦部內水含量,從而降低患者顱內壓。在進行上述救助措施的同時,應時刻注意患者使用甘露醇的指征,防止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患者發生醫源性低血壓。在進行救治時應控制患者體內血壓,在避免患者出現低血壓的同時應防止造成患者腦組織發生過度灌注現象。盡早對患者進行凝血功能檢查,以便在出現明顯異常時應用血制品凝血因子進行保守治療[8]。
綜上所述,對顱腦外傷患者進行及時的病情監測,及早發現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現象并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對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患者起到積極的治療作用且治療效果令人滿意,同時提高顱腦外傷后進展性腦出血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全。
[1]梁玉敏,包映輝,江基堯.顱腦外傷后進展性出血性損傷的研究進展[J].中華創傷雜志,2006,22(2):156-158.
[2]Sherman CS,Claire S,Gary Y,et al.Delayed and progressive brain injury in closed-head trauma[J].Radiological demontbration,Neurosurgery,1993,32:2.
[3]Stahl N,Ungerstedt U,Nordstrom CH.Brain energy metabolism during controlled reduction of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in severe head injuries[J].Intensive Care Med,2001,27:1215-1223.
[4]茂安,張于傳,王忠誠.遲發性外傷性顱內血腫[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0,6:53.
[5]孟超,仲劍平.外科學新理論與新技術[M].上海:上海科學枝術出版社,1996:126.
[6]吳在德.外科學[M].第 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286-287.
[7]Miwis SE,WolfAl,NamaguchiY,et al.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garefion diagnosedby CT [J].AJNR,1990,11:355.
[8]陸建吾,李旭光,游潮.外傷性遲發型顱內血腫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臨床分析[J].中華創傷雜志,2005,21(4):299-300.
廣西羅城縣人民醫院,廣西河池 54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