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紅
創傷患者心理行為反應特點及護理體會
許春紅
目的觀察分析創傷患者的心理行為和反應特點,探討相應的護理。方法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創傷患者120例,分析其心理反應特點,并探討相應的護理對策。結果研究發現創傷患者的主要心理問題包括無助、羞辱、身體形象改變、精神癥狀,心理反應主要表現為焦慮、驚慌和恐懼、孤獨與憂郁、憤怒。結論創傷不僅可以引起機體應激反應,導致全身各個系統多方面的生理改變;同時也引起心理應激,導致心理創傷,產生一種危機感,并引起患者心理行為的改變,正確疏導患者心理行為問題,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加快患者身體恢復。
創傷患者;心理行為反應;護理對策
創傷是指機械因素加于人體所造成的組織或器官的破壞。它不僅可以引起機體應激反應,導致全身各個系統多方面的生理改變;同時也引起心理應激,導致心理創傷,產生一種危機感,并引起患者心理行為的改變。心里改變可導致患者機體病態,免疫力下降而產生各種疾病,影響患者的身體恢復。因此,正確疏導患者心理行為問題,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加快身體恢復。為探討創傷患者心理行為的特點,本文針對我院接受治療的120例創傷患者的心理行為反應和護理體會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1]。
本組120例均為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創傷患者,其中男 87例,女 33例,平均年齡為37歲;主要的致傷原因有自然災害、車禍、爆炸傷、暴力、機械絞軋傷、高空墜落傷等[2]。
2.1心理問題
2.1.1無助創傷患者送到醫院后就完全依靠陌生的醫務工作者進行治療護理,包括各種治療項目甚至患者基本的生理需要都由陌生的醫務工作者完成。此外,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并與家人的分離使患者產生無助的感覺。
2.1.2羞辱創傷患者每天必須接受各項治療和護理,特別對ICU的患者,一些項目可能會使患者產生羞辱感,如大小便護理、直腸檢查等。其中很多患者可能是在無意識狀態下完成這些操作,但當患者蘇醒時回憶這種經歷就會本能的產生羞辱感[3]。
2.1.3身體形象改變這一問題多出現在嚴重創傷使身體或面貌發生改變的患者,每個人的身體形象都是與生俱來的,是一個人生理上的外在表現。但嚴重創傷患者身體形象將受到損害,因此而引發的一種恐懼和不認同的心理改變。
2.1.4精神癥狀創傷患者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遭受如此打擊,心里充滿恐懼等導致精神意識的改變。
2.2心理反應特點
2.2.1焦慮患者在毫無預知的情況下突然受傷,并且患者不了解病情而產生期待性焦慮;進入ICU與親人隔離,使其出現分離性焦慮,擔心自己造成的事故或過失導致無辜受害者,會出現急性心理創傷后的“情緒休克”狀態。
2.2.2驚慌和恐懼患者突然受傷害怕死亡、疼痛,擔心日后殘廢及對事故的負罪感等,都會使患者表現出驚慌和恐懼的心理。若患者是家里唯一有經濟收入者,患者擔心自己將來殘疾而拖累家庭和親人,也容易使患者出現恐慌的心理[4]。
2.2.3孤獨與憂郁多數患者是在突發事件后被緊急送入醫院,對突然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而進入醫院這陌生的環境缺乏心理準備。尤其是ICU中的患者,親人不宜進出而醫護人員繁忙,缺少與患者交流時間,因此很多患者在病情穩定后會感到很憂郁而產生孤獨感。
2.2.4憤怒患者在病情穩定后,回想整個事件而表現出焦躁不安、心神不寧、暴躁易怒,無法理解為什么自己這么倒霉;為什么這件事就發生在自己身上等,經常莫名其妙的發怒,不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
3.1創造良好的醫護形象醫護工作者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時刻保持沉著、冷靜,面對患者要有信心、熱情、細心。對于不同心理狀態的患者,針對具體病情,對其進行耐心細致的講解,安慰患者消除其心中的恐懼和焦慮情緒。護士在進行各項檢查操作時盡量避免暴露患者的身體,尊重患者的人格。以嚴肅認真的態度,緊張而有序的進行各項工作,樹立良好的形象[5]。
3.2創造舒適的居住環境居住環境的好壞與患者心理和身體恢復有密切的關系。因此,要時刻保持病房安靜整潔,各種儀器擺放要整齊。室內可以擺放一些花卉和盆栽等,或放一些輕音樂,緩解室內緊張的氛圍,盡可能使患者感到身心愉悅,樂觀向上,使患者有正常生活的感覺[6]。
3.3做好溝通交流的工作護士要盡快讓患者適應ICU(病房)環境,主動多次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情況,制定合理的護理措施。向患者詳細耐心的介紹病情,做好健康宣傳。
[1]王國戧,牛菊霞.骨創傷患者血清脂蛋白(a)的變化及臨床意義探討[J].檢驗醫學,2010,25(7):536-538.
[2]沈偉鋒,李輝,馬岳峰,等.創傷患者住 ICU期間發生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1,20(6):588-592.
[3]陳衛強,李輝,馬岳峰,等.浙江省8家醫院創傷患者死亡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1,20(3):297-301.
[4]楊帆,劉亞波,王滿宜,等.創傷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與D-Dimer的相關性[J].山東醫藥,2010,50(44):20-21.
[5]趙麗娟,劉燕,雷玉萍,等.護士陪伴對減輕創傷患者早期不良情緒反應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27-28.
[6]蔣建新.創傷患者院內感染,危險因素與對策[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9,31(1):13-16.
廣西大新縣人民醫院,廣西崇左 53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