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 躍
(本文系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譚躍8月28日在2012北京國際出版論壇上的演講)
面對全球性的數字化大潮,國內外同行群雄逐鹿、新招迭出,傳統出版的生存與發展驟然成為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傳統出版不是風聲鶴唳,危機四伏,即將終結,但數字化的現實挑戰在內容、在制作、在閱讀、在傳播、在銷售、在增值服務等重要出版環節上的趨向越來越明顯,勢頭越來越猛烈,范圍越來越擴大,影響也越來越深刻。在這歷史性的轉型關頭,我們既不能驚慌失措,丟棄傳統出版;也不能反應遲鈍,失去數字機遇;更不能葉公好龍,手足無措,最終望洋興嘆。對于傳統出版企業,數字化既是挑戰也是商機,既是危機也是重大的發展契機。
近兩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總體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在各個領域表現出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數字出版集群化初具規模,形成了點——線——面立體化的發展格局;數字出版產值屢創新高,內容產業獲得較快增長;數字出版平臺紛紛涌現,傳播渠道日漸完善;數字化閱讀隊伍不斷擴大,數字產品消費增長迅速。
從國際層面看,谷歌、微軟、雅虎和臉譜等國外大型IT公司相繼介入數字出版領域,蘋果、亞馬遜等既有的數字出版企業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大舉擴張;培生、企鵝、愛思唯爾、施普林格等跨國出版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就斐然。
這種形勢告訴我們,數字出版已經成為產業資本和產業資源的集聚方向,數字化流程管理已越來越成為傳統出版的重要支撐,數字化內容已越來越成為未來發展的戰略儲備,數字化收益已越來越成為未來出版收益的重要來源,數字化出版也越來越成為出版業未來競爭的制高點。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根據自身的發展要求,將“數字化戰略”列為集團總體發展戰略中重要的一環,我們的基本定位是:建設以集團優勢內容資源為基礎,開放式、國際化、延展性的內容集聚、傳播、交易和服務功能的綜合平臺。我們的基本思路是:以綜合平臺建設為基本定位和戰略目標,以體制機制和業態創新為基本動力,以內容資源庫建設為基礎,以內容投送和交易平臺為突破,逐步實現傳統出版的內容集聚數字化,流程管理數字化和傳播方式數字化。
集團計劃通過三到五年時間,建成國內有市場效能的優質內容資源總庫、內容投送平臺和產品服務平臺,探索出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出版商業模式和贏利模式,使數字出版成為集團主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收益和市場占有率明顯增長,形成特色顯著、影響力較強的出版品牌產品集群,實現社會效益更加突出、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傳播能力日益增強的發展目標。
我們將通過重點建設一個綜合平臺加六個專業平臺的總體架構,集中突現數字化內容的集聚、傳播、交易和服務四大功能,全面推動集團出版產業升級和業務轉型,實現數字出版的可持續發展。這七個平臺分別是:
一是綜合平臺建設。將中國數字出版網(大佳網)建設集約化的數字內容投送和運營平臺,成為全集團開展數字出版業務的主平臺。 二是工具書平臺建設。通過以《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為代表的工具書項目建設,構建最具權威的專業化數字工具書服務平臺。三是大眾平臺建設。打造精品化、高端化的人文社科類電子圖書的運營平臺。四是國際平臺建設。打造成為國內最大的數字資源進出口“中盤”。五是音樂平臺建設。通過“在線聽音樂、在線看音樂、在線寫音樂、在線學音樂、在線買音樂”的發展路徑,逐步實現音樂出版的數字化轉型。六是語聯網平臺建設。以高新技術為手段,多功能地整合語言服務,從而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我們在翻譯市場的占有率。七是ERP平臺建設。建設管理信息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加快實現辦公、出版、發行、財務的一體化流程,規范各單位的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業務流程。
此外,我們還將通過上海藍橋創意產業園和東方—虹橋國際創意出版產業園兩大園區的建設,積極探索數字出版產業集聚的發展路徑。形成以文化為內容、以科技為載體、以策劃為核心的創意產業發展模式,努力打造成立足上海、具有輻射能力的數字出版產業園。數字出版需要坐而論道,從而看清楚、想明白;但更需要起而行之,從而辦實務、謀實效。我們愿意和各位同仁一起,在論道中行進,在行進中取得實實在在的市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