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暢
一個有智慧有戰略眼光的企業經營者,一定會把拓寬員工的發展空間放在經營管理的重要位置上,并落實在日常行動措施中
一個企業要生存,要發展,靠什么?靠投入,靠技術,靠產品,靠市場,靠管理,這都沒有錯。但歸根結蒂,還得靠人。靠人,除了靠領導層、技術層、管理層外,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靠職工這一生產層。依靠職工,引導好、保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該是企業經營者最為明智的選擇。如何有效地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關鍵是要在營造環境、提供平臺、建立制度上下功夫。
毋庸諱言,一些職工在一線崗位工作,之所以難以脫穎而出,原因是絕大部分人都按部就班、平庸度日。換言之,企業上下缺乏競爭的氛圍。建立良性競爭的環境,營造技術創新的氛圍,企業選擇的方式方法固然是多種多樣的,但首要的問題是,必須讓職工充滿這樣的希望和期待:每一個職工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命運。在企業內,當職工的被壓迫感以及權利失落感、人格矮化感等得到有效消除時,也定然是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極大迸發之時。因為他們終于相信,自己就是企業不可分離的一分子,自己就是企業的主人,自己只有立足本職崗位,精益求精,爭創一流業績,才能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企業,也才是真正體現了“干主人活、流主人汗、盡主人責”的要求。
據《半月談》報道,日本從1959年開始每年舉辦“技術奧林匹克全國大賽”。如今,每年有超過20萬名技術工人參加此項活動,成為日本藍領工人展示自我、切磋技藝的重要舞臺。前些年,日本富士電視臺曾推出一檔名為“矛盾”娛樂節目,每期節目請出兩樣屬性相互矛盾的產品或人物進行對決,比如“最尖銳的鉆探機對決最堅固的合金”、“最強勁的拉力機對決最牢靠的磁力吸盤”、“最專業的開鎖匠對決最先進的保險箱”等。節目中連續獲勝的公司和藍領工人也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其背后是企業、政府和社會對藍領工人的充分認可和不斷鼓勵。
拓寬藍領工人發展空間,還理應從制度的層面上進行有效設計。當前歐債危機中,德國經濟卻一枝獨秀。研究發現,德國奇跡是被稱為“隱形冠軍”的中型企業制造的,其背后是從制度上有效留住工人。其中,“四項制度”頗引人注目:一是出現不景氣時,公司管理層與員工抱團通過降薪來渡過難關,而不是通過解雇工人來降低開支以自保;二是對員工進行持續不斷的技術培訓,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使工人們在技術上不斷完善;三是公司保證技術優秀工人有足夠的成長空間,鼓勵工人技術發明創造,給以豐厚回報;四是公司的管理層與技術工人的薪水差別并不巨大。這體現的是一種人性化的制度管理,或者說體現了一種難能可貴的人文關愛。在這充滿溫馨愛意的制度面前,誰能不被感染、感動,進而以主人翁姿態去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有所作為、有所提升?
職業擇人、崗位擇人是時代的總體特征,但多數人都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工作和職業,并且任何職位和行業都免不了瑣碎的勞動和孤寂的奮斗。對于選擇企業者來說,更是如此。這一方面要求企業員工做到“既來之,則安之”,沉下心來,殫精竭慮,把平凡工作做到極致;另一方面則要求企業要設身處地考慮員工的感受,為他們的成長、為他們的發展而創設良好的環境,以扎扎實實的行動和舉措去感動每一個員工。
毫無疑義,企業若將員工當寶貝,員工也必把企業當寶貝。一個有智慧有戰略眼光的企業經營者,一定會把拓寬員工的發展空間放在經營管理的重要位置上,并落實在日常行動措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