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串蓮
精神分裂癥在精神疾病中是一組最多見的疾病,在精神科的門診及住院部本病患者約占就診人數的4/5以上。病程多為冗長,從數月至數十年。如不及時治療常會反復發作或遷延不愈。早發現、早治療,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復發率、減輕患者的家庭經濟負擔。
我們選擇2007年~2009年期間住院的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356例進行分析,男182例,女174例。其中病程≤1個月54例,1~3個月84例,3~6個月106例,≥6個月112例,平均病程(9±4.2)月。病程≥3個月住院的病人占61.2%,病程的長短跟治療預后及復發率等密切相關,本文針對精神病人延誤治療的原因分析如下。
1.1 家庭因素 家人文化程度低,缺乏精神衛生知識,認為病人是思想問題或“上火”,只須服中藥或“涼藥”就可以解決問題,失去早期治療良機致使病情惡化。有的家人不相信科學,認為是鬼神附體,找巫醫燒香拜佛,求助于迷信巫術,導致病情加重;有的家人對知識的缺乏,夸大藥物的副作用,擔心藥物對身體有損害,認為服藥會使人變“傻”。家人擔心病人的將來,特別是青少年,將來上學、就業、婚姻等問題,不愿將病人送精神病院治療;害怕住院時會被別的病人傷害,不愿送住院治療。有些病人求診于綜合醫院非??崎T診或是“地下”診所,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精神病人不承認自己有病,不愿意就診,家人聽之任之。有的家人責任心缺乏,人際關系冷淡,對病人漠不關心,出現沖動、攻擊、傷人、毀物,家屬無法控制而求治;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只得將病人關鎖在房里,或讓患者到處流浪,病情嚴重惡化才就診。
1.2 社會因素 受社會世俗偏見影響,人們對精神疾病和精神病醫院存在偏見,歧視精神病患者,甚至連醫生本身都有這種片面的認識,使人們深怕因為自己是精神病患者而被人瞧不起,因而造成患者不敢到精神病醫院就診,使其得不到有效的治療。
1.3 患者因素 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患精神病,在社會上會低人一等,不愿就診。
精神分裂癥多發生于城市中社會地位較低的階層中[1],浦城縣是福建省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山區。雖然造成精神疾病的高發病率及低治愈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文化及社會背景,公眾對精神疾病的排斥使很多人不敢去看精神醫生是其原因。精神分裂癥的長期治療會對家庭造成經濟壓力,特別是精神病患者的工作能力下降,病情易反復發作等特點[2],加重了患者的家庭經濟負擔。因此,全社會都要重視精神衛生工作,進一步普及和宣傳精神衛生知識,使人們了解或掌握一些有關精神疾病知識,增強人們對精神疾病的普遍性、可治性、恢復過程的認識,減少病恥感和偏見。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復發率。②消除世俗觀念,相信科學,正視現實,別錯過早期治療最佳時機,病程越短,預后越[2]。③家人和單位要正確對待和理解精神病人,關心病人,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④加強精神病的社區防治工作,規范管理重癥精神病患者。⑤對基層醫務人員進行精神衛生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培訓,加強綜合醫院與精神衛生機構的合作,提高治療水平,使患者就診方便、經濟、有效。⑥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逐步建立起以患者為中心,醫院——社區為一體的精神衛生服務體制和網絡,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精神衛生服務模式。
總之,要加強精神衛生知識的宣傳與教育,提高整體人群的文化素質和精神衛生水平,加強基層精神衛生機構建設,加強綜合醫院和精神衛生機構合作,提高非專業醫生特別是內科醫生對精神疾病的識別能力,所以該疾病一旦發生即應及時治療,減少該疾病的遷延與復發,以免給他人和社會造成危害。
[1] 何伋,路英智,劉同順.精神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601.
[2] 李毅,呂路線.精神分裂癥復發相關因素[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2,29(2):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