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靖
全血細胞計數是臨床常用的一種實驗室檢查指標,其在臨床不同疾病的診斷、治療、監測等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1]。隨著醫療衛生技術的提高,全血細胞技術的檢驗已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我院在診斷和鑒別再生性障礙性貧血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中,輔助使用全血紅細胞計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86例骨髓增生異?;颊吲c122例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確診。86例骨髓增生異常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20例,最小年齡為14歲,最大年齡為83歲,中位年齡(49.87±6.27)歲。122例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48例,最小年齡為15歲,最大年齡為82歲,中位年齡(48.29±9.1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全血細胞計數檢查。儀器使用希森美康的XE5000型血細胞分析儀,試劑采用原廠配套試劑。為患者取清晨空腹肘靜脈血約2ml,放入抗凝管中,輕輕搖勻后送檢。實驗室工作人員在2h內完成對患者的檢測,整個步驟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進行。檢測項目共30項。重點比較兩組患者的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C(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RET#(網織紅細胞絕對值)、RET%(網織紅細胞百分比)和MPV(平均血小板體積)。
1.3 數據處理 將我院的實驗數據均錄入SPSS 18.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取95%可信區間,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各指標組間比較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各組間對比方法為t檢驗。
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患者MCH、MCHC低于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患者,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患者RET#、RET%和MPV高于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患者,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其發生的病理生理機制尚不清楚,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骨髓增生存在高度的異常性,進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2]。我院在臨床診斷中,輔助使用全血細胞計數診斷,結果表明: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患者 MCH、MCHC低于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患者,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患者 RET#、RET%和 MPV高于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患者,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患者MCH、MCHC這兩項指標較低,其主要是由于再生性障礙性患者是由于各種因素導致的造血干細胞被破壞,進而使骨髓的微環境改變,血細胞的生成減少,但是細胞增殖無變化,因此紅細胞形態和結構均未發生異常。而骨髓增生異常的患者,是一種骨髓的病態造血,細胞的DNA復制發生紊亂[3],因此會有紅細胞的異常。MPV能夠很好地反應血小板的生成和巨核細胞的增生。在骨髓異常增生的患者中,由于病態的巨核細胞多,因此檢測值增多。而再生性障礙性貧血的患者,其骨髓增生不良,巨核細胞的生成被抑制,因此外周血中其值降低。綜上所述,在臨床工作中對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患者的診斷,可參考使用全血細胞計數進行篩查和初步診斷,可避免骨髓細胞檢查的較長檢驗時間,值得在臨床應用。

表1 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患者與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患者的比較
[1] Ribeiro, RM, de-Boer, RJ.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hymus to the recovery of peripheral naive T-cell numbers during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for HIV infection.[J].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2008,49(1):1-8.
[2] Dauer, LT, St-Germain,J, Williamson, MJ, et al.Whole-body clearance kinetics and external dosimetry of 131I-3F8 monoclonal antibody for radioimmunotherapy of neuroblastoma.[J].Health Physics,2007,92(1):33-39.
[3] 邱林.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發病機制和臨床治療的研究進展[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9,14(12):1057-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