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朋真
近年來,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得到了迅速發展,因ICU所救治患者以各臟器損害最為常見,而嚴重臟器損害是一種對全身影響極大,病理生理干擾非常顯著的損傷,可直接威脅生命,也可迅速發生一系列并發癥而危及患者生命,ICU監護在臨床救治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就我院ICU監護在臨床救治中的作用報告如下。
本組80例,均為ICU住院病人(以下簡稱治療組)。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最小32歲,最大80歲,平均(55.53±13.52)歲。病程最長2個多月,最短2d,平均(23.99±11.00)d。全部病例均接受過CT和多次生化檢查確診。對照組50例,為建立ICU前入住普通病房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最小31歲,最大78歲,平均(54.20±13.40)歲。病程最長3個多月,最短1d,平均(46.06±23.85)d。治療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前的年齡、性別和病種相似,具有可比性,經統計學處理無明顯差異。
包括一般指標監測,如:體溫、血壓、呼吸、脈搏、每日尿量、瞳孔對光反射等,同時還對入院患者昏迷時間、輸氧、手術處理過程、術后并發癥等進行了記錄。
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分析軟件包SPSS11.0進行數據的統計學處理,P<0.05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CT、化驗室檢查等綜合分析診斷。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血象RBC、WBC、BPC、HB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緩解,基本接近消失,血象有改善或接近正常。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患者家屬要求出院或患者死亡。
治療組80例,顯效40例,占50.00%;有效32例,占40.00%;無效8例,占10.00%;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50例,顯效15例,占30.00%;有效25例,占50.00%;無效10例,占10.00%;總有效率為80.00%。兩組比較,由表1看出,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Wilcoxon檢驗,P<0.05)。
治療組80例,對照組50例,住院組住院時間明顯少于住院時間(23.99±11.00)d;時間(46.06±23.85)d,治療對照組(T=6.83,P<0.01)。
治療組80例,(1.06±0.66)d;入(16.40±10.88)d。昏迷時間(2.33±0.輸氧時間(43.80±2昏迷與輸氧時間明顯昏迷患者30例,昏迷時間院后輸氧患者70例,輸氧時間對照組50例,昏迷患者20例,80)d;入院后輸氧患者48例,2.16)d。由表2看出,治療組短于對照組(P<0.01)。
隨著現代醫學治療和康復的期望發展的必然。ICU護理知識外,同時器的使用及臨床檢的發展,人們對危重病的診斷、會越來越高,建立ICU是時代要求醫務人員除了專科醫療和還應熟練掌握各種復雜精密儀測指標的分析,為危重病人搶救和恢復創造良好的條件。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昏迷與輸氧情況比較(±s)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昏迷與輸氧情況比較(±s)
組別 昏迷 輸氧例數 昏迷時間(d) 例數 輸氧時間(d)治療組 30 1.06±0.66 70 16.40±10.88對照組 20 2.33±0.80 48 43.80±22.16 t 5.66 7.64 P<0.01 <0.01
ICU能對一些危重傷員可能發生的器官、系統衰竭的征象進行及時、系統、連續地嚴密監測和處理,以防止致命性并發癥的出現,從而為專科治療贏得寶貴時間。ICU患者以嚴重外傷患者為主,患者入住ICU后,醫務人員根據病情首先治療原發病,解除危及患者生命的因素,如外傷患者給予及時手術,防止大出血;窒息患者,積極運用氣管插管疏通氣道等。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還給予患者全身支持治療,因嚴重外傷患者在創傷后24~72h內,腸道黏膜滲透性顯著增加,內臟缺血是嚴重創傷后的一個共性病理過程,所以,搶救嚴重的外傷患者,除止血外,還應注重早期改善內臟供血,同時可加大補液量,達1200~2000ml/d,而對顱腦損傷和肺損傷的患者則控制補液量,以防腦水腫或肺水腫。對冠心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危重病,用對癥治療和全身支持療法,可防止嚴重的并發癥,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等等。因措施得當,ICU患者的搶救總有效率達到90.00%,高于普通病房的80.00%。ICU的建立,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蔣東坡.嚴重交通傷的ICU監護[J].創傷外科雜志,2005,7(5):400.
[2]易云峰,胡超,陳亮.ICU在嚴重胸外傷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5,15(12):1853.
[3]尹安春.淺談重癥監護(ICU)的質量標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