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 剛
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農村面貌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農業發展已進入新階段。由于中東西部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南北經濟發展條件不同,在過去的幾年中,不同地區在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側重內容存在較大差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需要研究典型地區的典型經驗,也需要研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客觀規律,使新農村建設符合自然規律、市場經濟規律和人類發展規律。
《中國新農村建設:政策與實踐》(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就是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的階段性成果,也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的最終成果。該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注重實踐,注重實證研究。2007年8月~11月,該課題調研小組分別赴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開展實地調研,從縣、鄉、村三個層次,訪談了有關機構和人員,圍繞新農村建設中的體制和政策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此外,課題組還利用安徽省、江蘇省、吉林省和陜西省等四個省農村固定觀察點的樣本村、農戶和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資料分析。2008年年底,課題組完成大部分研究報告的初稿。2009年和2010年,課題組還對新農村建設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專門進行了兩次百縣萬戶調查。在此基礎上結合已有的公開研究成果、統計資料和相關數據等,系統分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理論問題,最終成書。
該書為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的集體研究成果,課題研究結論及相關系列研究成果所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規律和建議,已成為黨和政府制定新農村建設相關政策措施的重要參考,轉化為指導各地新農村建設的政府決策,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例如,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通過《中國農村研究》、《農民日報》和《國家社科基金成果要報》等多種途徑送達中央領導和省部級領導同志,得到省部級以上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有很多政策建議已被有關部門吸收采納。
該書共分14個章節。不僅系統回顧了我國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歷程、取得的成就、國外經驗和典型案例,而且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如何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強化公共服務、提高農民素質等重大現實問題進行綜合分析,通過完善財政支農政策、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增加新農村建設資金投入、構建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等相關問題,系統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什么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如何借鑒國外經驗和我國實踐推進新農村建設等理論問題,進一步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理論分析。此外,還研究了影響新農村建設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鄉村治理和村民自治制度等改革問題,進一步完善了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的系統性和針對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檢驗“新農村建設理論”科學與否的唯一標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給當代經濟研究學者尤其是“三農”理論研究者提供了廣闊的平臺,豐富多彩的、鮮活的社會實踐,必定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偉大理論不斷創新,推動我國“三農”事業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