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延霞
(南陽電視臺,河南 南陽 473000)
自央視2003年對伊拉克戰爭進行直播以來,除了山東齊魯電視臺、湖南經濟電視臺、福建廣電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省級媒體先嘗螃蟹外,近十年時間來,新聞直播在地市縣一級電視媒體仍然止步不前。盡管如此,新聞直播經過電視媒體人的嘗試和推廣,其優越的傳播特性和傳播效果在逐漸改變著社會和受眾對電視媒體的認知和接受方式,也為地市一級電視媒體實現新聞直播常態化樹立了目標。那么,地方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新聞直播常態化到底還有多遠的距離,本文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
地方電視臺實現新聞直播常態化,意味著這一地區政治、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的新聞,將在第一時間呈現給受眾,受眾對社會事件的知情權將得到大幅度提升。隨著媒介生態環境的改變,地方臺實現這種傳播方式已有適宜條件。
改革開放的政治氣候為新聞直播營造了適宜的環境。當代中國,經歷了30余年的改革開放,政治的開放程度、社會的高速發展為新聞傳播營造了更加寬松的輿論環境,同時,也對新聞傳播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電視新聞報道能及時做到上情下達,為受眾提供有用的服務信息,真實地反映社會現實,搭建起社會各界溝通交流的電視媒體平臺,讓電視成為構建和諧社會、輿論監督的主力軍。在這種環境下,地方臺實現新聞直播也就有了合適的社會環境。
社會民主的進步為新聞直播創造了可能。新聞直播常態化,目前在中國有兩種形式,一是對大型綜合類新聞現場的直播,比如央視的香港回歸直播。這種直播形態更多地體現為黨和政府服務,對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影響并不直接。而另一種形式的直播則是小型的、簡單化的新聞直播,即對關系到老百姓生活的新聞事件的常態化直播。這種小型直播形式則是我們地方臺追求的目標。隨著社會民主進程的推進,各級各部門對民生問題更加關注,老百姓的民生訴求也體現得更加直接,這一現狀為新聞直播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只有對民生新聞事件進行立體全方位的直播,才能抓住受眾,吸引眼球。從另一方面來講,通過對民生事件的新聞直播,也能參與和影響政治決策,從而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
決策者傳播理念和管理思路的更新是實現新聞直播的關鍵因素。新聞直播之所以在中國地方電視媒體遲遲得不到普及,其根本原因在于決策者的顧慮和謹慎。一直以來,對中國地方電視業來說,新聞直播都是一種謹慎的傳播方式,即使偶爾嘗試,也僅限于時政活動的正面直播。而恰恰是這些為數不多的直播活動,獲得了該地區受眾廣泛的關注,提升了電視媒體的地位,這也讓決策者直觀地看到直播的魅力所在。在信息多元化時代,地方電視媒體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如果能夠對受眾關注的民生問題進行常態化直播,必將促使電視媒體占領本地區媒介宣傳的制高點,其社會地位、市場發展環境會得到提升。對這一點,有遠見的決策者已經有了充分認識,這也為地方臺實現新聞直播提供了可能。
受眾需求是實現新聞直播的必要條件。在與網絡媒體的競爭中,電視傳播優勢已經不復存在,再加上中央、省級媒體的競爭,地方臺所占市場份額是少之又少。這就要求地方電視媒體要根據受眾需求,有的放矢地加以調整。新聞直播將傳播觸角不斷延伸,對突發事件迅速反應,及時把握,牢牢抓住受眾的眼光,提高自己的收視率,這是電視新聞欄目生存的關鍵。所以,地方電視臺生存和發展問題也是促使新聞直播實現的原動力之一。
沒有堅強的技術做后盾,地方電視臺也就不敢攬下現場直播這一技術活兒。縱觀電視媒體的每一步發展,從最初的新聞紀錄片,到后來的錄播,再到如今的新聞直播,都緊跟電視技術發展步伐。而在新聞直播中,技術進步對直播中的信號傳輸起著關鍵作用。受眾能否在第一時間獲得清晰準確的電視信號,取決于信號傳輸系統的技術進步。新聞現場直播的信號傳輸正是經歷了微波、光纖、衛星的發展歷程。
小型微波采訪車是地方臺進行新聞直播的首選。目前,鑒于地方臺的經濟實力,一輛造價幾百萬元的SNG衛星新聞采訪車成本過于昂貴,而每一次出動直播,租用衛星的費用也不菲,這些都不是一般的地方電視臺所能夠承受的。而在實際工作中,河南南陽電視臺則已經擁有兩輛直播車,它們可以通過光纜、微波傳輸,將新聞現場的信號傳輸到發射機房,然后再傳遞到千家萬戶。這種直播技術成本相對低廉,操作起來也相對簡單些。而在實際操作中,每年的人大政協會議直播、大型體育賽事直播,都運作得非常成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地方電視臺這些技術能力的積累,也為盡快實現新聞直播常態化提供了技術條件。

實現新聞直播,除了技術支撐外,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在一場直播活動中,負責信號傳輸的技術人員、現場攝像人員、現場編導、現場出鏡記者、演播室主播,這些人力資源通過自己每個單元有效的工作,才能組接起一場成功的新聞直播活動。
一套訓練有素的直播班子是實現新聞直播的保證。那么在受眾心目中,什么樣的直播活動才真正受歡迎呢?是一場事先經過周密策劃、部署,現場嚴格按計劃行事,呈現給觀眾一場完美的、萬無一失的、計劃內的、按步就班地的直播活動嗎?事實上,這種靜態的直播活動,看起來現場感不足,有些僵硬,失去了直播的意味,因此并不能引起受眾的興趣,而真正意義上的現場直播活動才能給受眾帶來懸念和刺激。面對這種現場直播,沒有一套訓練有素的人才班子是拿不下來的。作為地方電視臺,在實際工作中,技術人員的信號傳輸經驗已經具備,而現場攝像人員作為地方臺并不匱乏,可以選取攝像功底扎實的人員組成新聞直播攝制組,確保在現場能捕捉到最真實最漂亮的畫面,滿足受眾對突發新聞現場的求知欲和興趣。而新聞直播最核心的人才便是現場出鏡記者,她需要具備迅速搜集現場最新信息,做到把握好題材、組織新聞內容串聯和現場控制的能力,并且要有高超的口才表達能力,通過鏡頭將最新信息傳遞給受眾。
總之,地方臺實現新聞直播是箭在弦上之事,它的實現取決于媒體環境、決策者思想認識、技術和人才儲備,而這些作為有實力的地方臺都已基本上具備,就待管理者的魄力和決策來付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