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賈 園
(太原教育電視臺,太原 030024)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當今社會發展的形勢之下,信息的傳播與交流在促進社會進步以及提高人們生活質量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經濟社會以及信息社會發展的需求之下,傳媒業在神州大地上蓬勃發展起來,在1998年就已經在我國的支柱產業中占據著第四的位置。而新聞即是傳媒業的重要產物,其對社會的影響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為了將新鮮并真實的信息傳播給大眾,就需要新聞采編方面的專業人員對新聞進行采訪、寫作以及編輯等處理。筆者通過結合自身多年的研究經驗,將在本文就如何使教育新聞采編更出彩,更好地為大眾服務這個問題做了詳細的探討。
雖然新聞教育事業在我國已經有數年的發展歷史,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新聞采編的教育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很大一部分新聞專業畢業生走出校門后缺乏寫新聞、編輯報紙以及做節目的專業能力。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以下就是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1)大多數院校太過于重視為新聞專業的學生灌輸新聞方面的理論知識,而忽略了新聞學教育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的特點。當學生步入到現實的新聞采訪工作中時,學習的理論知識就顯得派不上用場,編排新聞的實踐缺陷就暴露了出來,使新聞的整體采訪效果欠佳。(2)雖然為新聞專業的學生們安排了比較繁重的理論課程,但是卻沒有認識到理論應該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沒有讓學生們在真實的實踐過程中去鍛煉自身的動手能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導致學生剛接觸新聞工作時,感覺無從下手,找不到思路。
據調查顯示,在新聞專業的課程中有較大一部分的內容是與實踐有關的,而老師應當充分利用好這部分內容,在課堂上就注重培養學生們的業務素質。比如:就最近發生的新聞案例,讓學生們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后對此新聞案例做出自己的評論并編輯成稿,這樣不但讓學生們在討論的同時集思廣益,更能夠讓他們融入到新聞工作者的角色之中提升自己的采編能力。
新聞專業學習的科目一般為《新聞采訪》、《新聞寫作》以及《報紙編輯》,在為學生們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老師們完全可以在授課中幫助學生們提升自身實踐能力。在《新聞采訪》中,為了提高學生對新聞的興趣與敏感度,老師可以安排學生們觀看一些重大活動比如“兩會”、“國慶節”等的相關視頻資料,讓學生在真實的新聞事件中,學到新聞的采訪方法。同時為了督促學生們養成多看新聞、篩選新聞以及拓展自身知識面的職業習慣,并且提升自身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老師可以定期為在課堂上開展“重要新聞播報”的活動。在《新聞寫作》與《報紙編輯》的授課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們針對同一新聞事件在不同的角度進行評論,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們在掌握了必要的寫作、編輯方法與技巧的同時,增強了自身的創新能力與學習積極性。
為了鍛煉學生們對新聞的采集與編輯的專業素質,學校可以在課堂之外為新聞專業的學生們開展一些校內時間培訓活動,比如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空間與資金,讓他們自己去辦報紙、做節目等。而且為了將最重要的、專業性以及可讀性等最強的新聞成品帶給大家,在每期報紙發稿或者是節目播出之前,參與新聞采編的學生們都要對新聞稿件進行細致認真的篩選。在這樣的實踐培訓活動中,學生們可以考驗自己在課堂中對業務知識的掌握水平,發現問題,可以及時向老師請教并且也可以在集體的討論中提升自身的團隊協作能力,總而言之,校內實踐培訓活動在很多方面都培養與提升了學生作為一名未來的新聞工作者所應具備的業務素質。
為了讓新聞專業的學生們在學校中掌握必須的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以期讓他們走出校門后就能勝任自己的職業,滿足社會的需求,學校應該為新聞教育投入一定的資金,為新聞專業創建專業訓練所需的模擬實驗基地。在模擬教學中,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們的社會競爭力,讓他們更好地完成新聞采編任務,更能夠促進學生們在集體中交流信息、互相配合的綜合能力。
綜上可知,雖然在如今新聞采編的教育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容忽視。但是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新聞采編方面的專業人員對新聞進行采訪、寫作以及編輯等處理一定會使新聞采編的教育更加的成功,更能滿足信息社會的需求。
[1] 馮恩大.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的教學特色初探.中國成人教育,2008(8):90-91.
[2] 周秦玉,龐萬紅,吳朝香.高職新聞專業學生采編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新聞知識,2008(5)34-35.
[3] 柳斌杰.文化產業是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中國報業,2006(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