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麗
鼻內鏡下電刀電凝治療鼻出血的療效觀察
高慧麗
目的探討鼻出血更好的治療方法。方法鼻腔表面麻醉下行鼻內鏡檢查,查找出血部位,用電刀的電凝灼燒治療鼻出血。結果98例全治愈,治愈率100%。結論電刀電凝治療鼻出血是一種方法有效,且經濟、方便,在基層醫院設備不全的情況下可代替五官科射頻治療儀。
鼻出血;鼻內鏡檢查;電刀電凝,治療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臨床常見病,同時也是許多疾病的臨床癥狀之一,因此,引起鼻出血的原因十分復雜,而且屬于急癥,治療的基本原則是迅速查找出血部位和快速有效地終止鼻內出血。在鼻內鏡問世以前,長期沿用傳統治療方法,多采用鼻填塞方法進行止血,患者十分痛苦,一方面止血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會引起一些合并癥。對臨床常見的頑固性鼻出血通常采用后鼻孔栓塞、動脈結扎和栓塞術等,不但風險大,而且費用高。自鼻內鏡手術技術的臨床廣泛應用以來,為鼻出血檢查、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手段,診斷和治療水平顯著提高。借助鼻內鏡的照明、放大和觀察作用,可準確地探明鼻內出血的部位和局部情況,同時在直視下通過做填塞、激光、微波、高頻電凝等手段完成止血的治療。我科2006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8例頑固性鼻出血患者,住院第二天,均采用鼻內鏡下確定部位,用電凝灼燒治療。現報告如下。
1.1臨床資料98例患者中,男63例,女35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77歲,平均48歲。其中患高血壓病58例,患心臟病10例,腦梗5例,慢性鼻竇炎及鼻炎22例,鼻腔干燥3例。右側47例,左側37例,雙側14例。資料中不包括外傷史及鼻腔腫瘤患者。
1.2操作方法患者取仰臥位。1%丁卡因20ml加0.1%腎上腺素混和液,制備麻醉棉片,表面麻醉出血側鼻腔。用鼻內鏡從嗅裂區開始邊吸邊逐一檢查嗅裂、中鼻甲、中鼻道、下鼻道。找到出血點,用電刀的電凝功率控制選擇4~15進行灼燒。如出血較劇,可用浸有麻藥的上頜竇紗條壓迫出血范圍處10分鐘,緩慢掀起紗條,看清出血處,進行灼燒。灼燒后用涂有紅霉素眼膏的明膠海綿片填塞加壓灼燒處。術后給抗炎、止血藥物治療。
98例中,均一次成功,常見出血部位有下鼻道穹窿部、鼻底、鼻中隔高位、嗅裂區、中鼻甲前端、鼻中隔利特爾區。
鼻內鏡下電刀電凝屬高頻電凝止血治療:明確出血部位后,尤其是小血管的殘端,利用高頻電極端與組織之間形成的電弧在出血局部產生的點狀高溫和炭化作用,封閉血管殘端,達到止血目的。鼻出血多為單側,亦可為雙側;可間歇反復出血,亦可為持續出血;反復出血可導致貧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1]。鼻出血治療方法很多,大部分能成功止血,關鍵在于首先應確定出血部位[2]。利特爾區出血,部位淺在門診前鼻鏡能夠看清,可用其它方法止血,但出血點較深,有的是小動脈出血,故易反復,不易止血。非鼻內鏡下不易止血原因有①鼻腔傳統檢查看不到,凡士林紗條填塞不一定準確到位。②止血技術不熟練未用棉片試驗探查出血部位。③非專業人員填塞,只塞鼻前端,或造成新的鼻黏膜損傷。④患有高血壓病患者鼻出血,血壓過高,未給適當降壓,未給鎮靜藥治療,反復填塞,使患者情緒緊張血壓再升高,出血更劇。鼻內鏡檢查,能準確找到出血點,電刀的電凝能快速炭化出血點,使其結痂,封閉出血部位,達到止血目的。這種方法簡單易行、高效止血、經濟適用、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小,適為耳鼻喉科醫生治療鼻出血的好幫手。
[1]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80-181.
[2]后農生.69例鼻出血鼻內鏡下查找出血部位臨床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科學雜志,2005:19.
陜西省漢中市陜飛醫院,陜西漢中 72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