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厚
CT對良、惡性脊柱壓縮骨折病因的鑒別診斷價值
王國厚
目的觀察探討 CT對良、惡性脊柱壓縮骨折病因的鑒別診斷方法,總結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58例脊柱壓縮性骨折的患者,共79個椎體,分別采取CT檢查,對其臨床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比較,觀察CT診斷的符合率。結果58例患者中,經CT診斷為外傷性壓縮性骨折有38例,手術病理確診有40例,CT診斷的符合率為95.0%;經CT診斷為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有10例,手術病理確診有12例,CT診斷的符合率為83.3%;經CT診斷為惡性壓縮性骨折有4例,手術病理確診有6例,CT診斷的符合率為66.7%,以外傷性壓縮性骨折的CT診斷準確率最高,與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惡性壓縮性骨折的診斷準確率相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CT對鑒別良、惡性脊柱壓縮骨折的病因方面具有較高的準確率,尤其針對外傷性壓縮性骨折的診斷占有相當大的優勢,能夠顯著分辨出椎骨的細微結構及骨質破壞程度,對疑似外傷性壓縮性骨折和良性脊柱壓縮性骨折的患者,應建議將CT檢查最為優先考慮的手段,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CT;脊柱壓縮性骨折;外傷性壓縮性骨折;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病因
椎體壓縮骨折屬于臨床中的一種常見病,可以按照病因分為良性壓縮性骨折與惡性壓縮性骨折。良性的壓縮性骨折主要包括有外傷性壓縮性骨折和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惡性骨折主要包括有原發與轉移性的腫瘤。由于不同原因所造成的骨折,對應的治療原則也有所不同,預后情況各異,因此,在治療前準確診斷及鑒別診斷不同病因造成的椎體壓縮性骨折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觀察探討CT對良、惡性脊柱壓縮骨折病因的鑒別診斷方法,總結其臨床應用價值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58例脊柱壓縮性骨折的患者,共79個椎體,男31例,女27例,年齡23~86歲,平均年齡64.6±3.2歲,均通過CT、MRI、X線、臨床癥狀及體征診斷為脊柱壓縮性骨折,按照致傷原因分為坐車顛簸11例,跌倒臀部著地15例,高處跌傷32例;按照傷椎個數分為單個21例,多個37例;按照受傷部位分為L4椎體8例,L3椎體有11例,L2椎體21例,L1椎體18例。分別采取CT檢查,對其臨床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比較,觀察CT診斷的符合率。
1.2方法
采用螺旋CT掃描機(GE公司生產,型號:Pro Speed AI),設置層厚為5mm,螺距為1.0~1.5,掃描范圍自病變的椎體到上下所相鄰椎體[1]。
1.3統計學方法
本組檢查結果的數據經卡方軟件 V1.61版本檢驗,期間采取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58例患者中,經CT診斷為外傷性壓縮性骨折有38例,手術病理確診有40例,CT診斷的符合率為95.0%,主要CT顯像的表現為椎體和骨小梁的密度增高、附件骨發生骨折、碎片突入到椎管內、椎體內可見縱橫交錯的骨折線、椎體的前后緣呈雙邊形或者骨皮質發生斷裂;經CT診斷為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有10例,手術病理確診有12例,CT診斷的符合率為83.3%,主要CT顯像的表現為擠壓形的椎體前、中、后的高度同時降低、椎體的骨折線不明顯,雙凹形的椎體上、下終板的中部高度明顯降低,骨小梁的密度減小、稀疏,骨折的椎體呈楔形,椎體前緣的高度降低;經CT診斷為惡性壓縮性骨折有4例,手術病理確診有6例,CT診斷的符合率為66.7%,主要CT顯像的表現為椎體的軟組織病變突入到椎管內,椎體周邊出現軟組織的腫塊影,椎體高度明顯降低,破壞區可見被軟組織密度所替代,椎體的骨折明顯受到破壞;以外傷性壓縮性骨折的CT診斷準確率最高,與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惡性壓縮性骨折的診斷準確率相比存在明顯差異(χ2=7.08,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針對脊柱椎體發生的壓縮性骨折,臨床認為確診其病因對進一步確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及評估預后,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良性的脊柱壓縮性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傷或骨質疏松癥所致,可累及一或多個椎體,屬于良性病變;而惡性的脊柱壓縮性骨折則常見于腫瘤造成,可以是骨腫瘤或轉移性的腫瘤,侵犯的范圍除了可以累及一或多個椎體,還可以累及周圍的神經、組織等。因此會有部分患者表現出背部放射性疼痛及部分的神經壓迫性癥狀,但不是典型癥狀,有部分良性病變的患者也可出現此類癥狀,臨床上容易與其混淆,導致誤漏診發生[2]。
本文統計發現,以外傷性壓縮性骨折的CT診斷準確率最高,與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惡性壓縮性骨折的診斷準確率相比存在明顯差異,主要是由于經 CT下可見創傷性壓縮性骨折有非常清晰的特征,可見明顯的椎體和骨小梁的密度增高、附件骨發生骨折、碎片突入到椎管內、椎體內可見縱橫交錯的骨折線、椎體的前后緣呈雙邊形或者骨皮質發生斷裂;皆具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因此臨床上可對此類患者優先選擇CT檢查診斷。另外,CT對于骨質破壞的診斷也占有一定的優勢,本文中對疑似惡性病變的患者,進行CT檢查,確診的4例患者,可見椎體的軟組織病變突入到椎管內,椎體周邊出現軟組織的腫塊影,椎體高度明顯降低,破壞區可見被軟組織密度所替代,椎體的骨折明顯受到破壞,表明 CT檢查中能夠明顯的看到腫瘤對周圍組織進行侵襲,也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CT對鑒別良、惡性脊柱壓縮骨折的病因方面具有較高的準確率,尤其針對外傷性壓縮性骨折的診斷占有相當大的優勢,能夠顯著分辨出椎骨的細微結構及骨質破壞程度,對疑似外傷性壓縮性骨折和良性脊柱壓縮性骨折的患者,應建議將CT檢查最為優先考慮的手段,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曾旭,董國禮,高才良,等.椎體壓縮骨折的 MR征象在鑒別良惡性病因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1,9(2):55-57.
[2]吳玉林,張燕,王增獻,等.老年人脊柱良惡性骨折MRI鑒別診斷[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0,21(2):134-136.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第二人民醫院,山東青島 26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