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俊芬
綜合治療早期糖尿病足的療效評價
門俊芬
糖尿病足;綜合治療
選取來我院就診的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齡51~75歲,平均60.7歲,發病時間1周~6個月。隨機分期中藥組43例,對照組37例。治療前兩組病種、性別、年齡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1對照組
嚴格控制血糖,給予常規西醫內科治療,蝮蛇抗栓酶0.75g加入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點滴,每日一次,2周為一個療程;654-2注射液(鹽酸消旋山莨菪堿注射液)10mg加入生理鹽水200ml中靜脈點滴,每日一次,2周為一個療程;神經細胞生長因子2ml肌肉注射,每日一次,2周為一個療程。
2.2中藥組
除給予與對照組相同的治療外,根據中醫辨證分型加用中藥,具體治療如下。
2.2.1氣陰兩虛、脈絡不和型
證見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自汗、口干咽燥、五心煩熱或手足心熱、大便干、舌紅少苔、胖或有齒痕、脈細無力。方藥:生黃芪15g、生地15g、麥冬10g、黨參12g、丹皮10g、赤芍10g、桃仁10g、白芍10g等加減。
2.2.2陽虛血瘀型
證見胸悶刺痛、畏寒肢冷、肢體麻痛、口唇發暗或肢端紫紺、面足水腫、大便溏薄或黎明腹瀉、腰腹怕涼、舌胖苔潤、舌質紫暗或舌有瘀斑。方藥:桂枝6g、細辛2g、制川烏9g、當歸10g、赤芍10g、丹參12g、木瓜15g等加減。
2.3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動脈搏動、皮膚顏色、溫度及營養狀況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動脈搏動、皮膚顏色、溫度及營養狀況好轉六成以上者;好轉:臨床癥狀、動脈搏動、皮膚顏色、溫度及營養狀況好轉三成以上者;無效:臨床癥狀、動脈搏動、皮膚顏色、溫度及營養狀況無好轉或好轉不足三成者以及臨床癥狀加重者。
兩組患者于治療兩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價,結果顯示中藥組43例患者治療2個療程后痊愈13例,顯效22例,好轉7例,無效1例,顯效率為81.39%;對照組37例患者治療2個療程后痊愈4例,顯效10例,好轉16例,無效7例,顯效率37.84%;經χ2檢驗統計學處理,P<0.05,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表明中藥組臨床總療效優于對照組。
糖尿病足是一種損及經絡、血管、皮膚、肌腱甚至骨骼以至壞死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多見于 2型糖尿病肥胖者、血糖經常控制不佳者,是糖尿病嚴重的血管并發癥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殘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同時糖尿病足還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特別是截肢延長了患者住院日、康復時間,往往還需要家庭護理和社會服務,患者及社會的經濟負擔更為嚴重,因此,探討一種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減輕患者的痛苦是非常必要的。
中醫認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久治不愈、氣陰兩虛、陰陽兩虛,加以熱毒或濕熱邪毒侵襲導致血瘀阻絡。以陰陽兩虛為本,瘀血、熱毒為標,以氣虛血瘀、陽氣不達為病機關鍵。治療應強調標本同治、內外結合,既要注意補氣溫陽治其本,又不忘活血化瘀、溫陽通脈治其標。治療的關鍵在于活血化瘀,同時配合益氣養陰、助陽治法,或兼以清熱解毒除濕以標本同治,扶正與祛邪相結合,客觀上可阻止病情發展,使部分患者免于截肢之苦。
[1]張旭東.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學[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2:296-297.
[2]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828-861.
山東省德州市德棉醫院內科,山東德州 25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