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巖巖
不典型心肌梗死52例臨床特點及防范措施
孫巖巖
目的提高臨床醫生對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認識。方法分析52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誤診、漏診原因。結果52例心梗患者均無典型胸痛,首發癥狀心悸、頭暈、胸悶、腹痛、惡心、出汗、臂痛等為主,梗死部位以前壁、下壁,心內膜下心梗為主。所有病例最后均有心肌酶、肌鈣蛋白及心電圖特征性改變證實。結論不典型心肌梗死臨床表現多樣化,臨床醫生要提高警惕,對可疑病例及時行相關檢查,明確診斷。
心肌梗死;診斷;誤診;防范措施
現將我院近年來52例不典型心肌梗死病例臨床特點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男40例,女12例,年齡36~87歲。其中合并糖尿病19例,高脂血癥22例,高血壓病23例,惡性腫瘤12例。均有典型的心電圖改變及酶學變化,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
1.2誤診情況
本組均無典型胸痛,其中3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悶、氣短、心悸、心慌、呼吸困難,及時行心電圖等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另外誤診為心肌炎4例,急腹癥2例,腦血管病2例,頸椎病2例,肩周炎1例,三叉神經痛1例,牙痛1例,糖尿病低血糖反應1例,氣管炎1例,腫瘤轉移1例。
1.3方法
本組后來均經反復心電圖及心肌酶學等檢查而確診。心電圖呈典型表現者34例(ST段弓背向上抬高,壞死Q波),ST段壓低10例,T波高尖8例。梗死部位:下壁心梗20例,前壁心梗12例,心內膜下心梗9例,下后壁心梗8例,右室心梗1例,高側壁心梗1例,多發性心梗1例。確診后溶栓、抗凝、擴冠、支架植入等治療。
本組痊愈出院48例,死亡4例。有些患者因癥狀不典型,確診時間延長,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而導致療效欠佳。
3.1誤診原因分析
典型的心肌梗塞癥狀典型,結合心電圖、心肌酶改變,不難診斷。不典型心梗約占 30~40%,因癥狀多樣化而表現不典型[1]。據國內外有關資料,老年人急性心梗缺乏疼痛癥狀或疼痛表現不典型者占1∕2[2]。極易造成誤診、漏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老年人痛域增高,對痛覺敏感性下降。②既往有冠心病史者因冠狀動脈狹窄形成緩慢,側枝循環廣泛建立,心肌逐漸缺血、缺氧,向血中釋放致痛物質少,不足以引起疼痛。③有時冠狀動脈閉塞極快,立即引起心肌缺血壞死,來不及釋放足量的代謝產物刺激神經末梢引起疼痛。④合并糖尿病者多,糖尿病患者可能因交感神經痛覺纖維的變性造成痛域升高;⑤心梗合并心衰,嚴重的心理失常,腦卒中等較重的并發癥時,易被掩蓋,造成無痛的假象;⑥腫瘤病人常被認為是原發灶或轉移灶引起的疼痛不適,不能及時確診;⑦因傳統教科書急性心梗常見于40歲以上,對于40歲以下發病者,易被誤診;⑧有些部位的心??赡芤鹋c該部位同一神經節支配的其他臟器出現更為明顯的癥狀,如下壁心梗常引起惡心、腹痛,后壁心梗引起背痛、腰痛等導致誤診;⑨有些患者同時存在多發梗死,心電圖圖形被彼此中和,不易出現典型的梗死波形而誤診;⑩目前多數醫院常規行12導聯心電圖,易使右室、后壁心梗漏診。
3.2誤診預防
急性心梗起病急,變化快,病情兇險,病死率高,而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年來心臟微創介入進行溶栓、支架植入等方法的廣泛應用,使急性心梗的治療效果大大提高。這就需要臨床醫生提高警惕,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減少誤診、漏診。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防范:①提高臨床醫生對不典型心梗的認識。②對于每位病人要仔細詢問病史,進行全面體格檢查,認真分析患者的臨床表現,及時進行相關的輔助檢查。③加強責任心,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可疑患者及時行心電圖、心肌酶等檢查,有的需動態觀察心電圖,心肌酶;有的需加右室、后壁心電圖;有的需行心臟彩超;另外,有條件的可行冠狀動脈造影;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青年人,甚至兒童中,高代謝綜合癥、糖尿病發病率升高,急性心梗也隨之年輕化,要注意防范。⑤腫瘤患者常合并高凝狀態,比一般患者更易形成血栓[3],要提高認識。
[1]廖新慧,玉素埔江 無痛性心肌梗死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綜合版,2007,9(15):27.
[2]吳鶯鶯,潘戈英,老年高齡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誤診 4例[J],中國臨床醫生,2003,31(4):36.
[3]銀正民.臨床腫瘤急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480-482.
山東省乳山市乳山口鎮醫院,山東乳山 26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