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收入不平等、健康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來自中國老齡化背景下的經驗證據

2012-01-28 06:46:04胡洪曙魯元平
中國軟科學 2012年11期
關鍵詞:老年人農村影響

胡洪曙,魯元平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湖北武漢430073)

一、引言

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0 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占總人口的13.26%,達到1.78億人,成為全球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1 億的國家,并且國家老齡委預測到2030年這個數字將有可能突破4 億,這進一步加重了學者們對中國老齡化問題的憂慮。然而,在大多數學者的憂慮中,更多地關注“未富先老”、“中等收入陷阱”、“劉易斯拐點”等相關的命題[1-2],似乎我們在意的只是老齡化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影響,而沒有看到它給老年人自身所帶來的效應。在關于老齡化的社會大辯論中,老年人自身的感受、他們的主觀幸福感卻很少受到學者關注。對于老年人而言,生理變化、經濟地位的變化以及社會角色的轉變,威脅著老年人的獨立與尊嚴,易使老年人出現調適危機。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心理障礙等問題應該越來越多的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陳柏峰(2009)發現中國農村的老年人自殺率之高[3],伍小蘭等(2010)指出老年人口抑郁癥發病之多,令人驚訝[4]。這越發顯得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研究的重要性和意義,它已然成為政策制定者必須高度重視的民生問題。

如果把提高老年人幸福感作為政府制定老齡政策的目標的話,那么與此相關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影響老年人幸福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它們如何影響老年人的幸福?對此問題,早期研究者大多從社會學、心理學等視角進行分析,1990年代以來,由于幸福經濟學的興起,學者開始從經濟學的角度對老年人的幸福感進行研究,其中收入不平等和健康作為兩個重要的因素日益受到經濟學者的關注。國外對老年人幸福感的經濟學研究已經有較多的文獻,相對而言國內學者很少對此進行研究,有限的研究也較少從收入不平等、健康等影響因素出發。而中國老年人的收入差距已經較為嚴重[5]、健康狀況相對較差,所以更應該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考察。正是基于這些思考,本文根據2005年中國老年人長壽調查數據(CLHLS),分析以下問題:(1)收入不平等、健康是否會對老年人幸福感產生影響?(2)健康是否是收入不平等影響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作用機制?(3)以上影響和作用機制是否存在城鄉差別,在有無醫療保險的老年人之間是否存在差別?

相比于類似的研究,本文可能的創新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1)前人的研究,只考慮收入不平等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或者只考慮健康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缺乏收入不平等對幸福感作用機制的研究。而本文將同時考慮這兩者對幸福感的影響,并試圖找到收入不平等影響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渠道,這有利于更全面地分析收入不平等與老年人幸福感之間的關系。(2)中國特有的城鄉二元結構,使得老年人的收入不平等、健康以及醫療保險狀況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本文進一步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和健康對城鄉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并對其差異的原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這豐富了幸福經濟學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3)本文運用CLHLS 數據考察老年人的幸福感影響因素,能夠避免計量上多重共線性、內生性等問題,因為老年人的幸福感與年輕人不同,他們不再受到就業狀態、教育、結婚、生育等變量的擾動,所以得出的收入不平等、健康等因素對幸福感的影響更加純凈,這提高了本文結果的可靠性和穩健性。本文余下部分的內容安排如下:第二節對居民幸福感方面的文獻進行了簡單回顧;第三節介紹數據來源、計量模型設定以及相關變量的信息;第四節報告回歸結果并進行分析;第五節結論與政策建議。

二、文獻綜述

過去十年間,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簡稱SWB)引起了學者們廣泛的興趣。與以往不同的是,當下不僅心理學、社會學在研究主觀幸福感,幸福研究已經擴展到了其他的學科領域,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要數經濟學了。正如Kahneman 和Krueger(2006)所言,經濟學對主觀幸福感的研究無論是規模上還是深度上都呈指數增長,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幸福經濟學已然形成[6]①從美國經濟學會推出的ECONLIT 上搜索2002年至2010年4月的學術論文,關鍵詞中包括“Well-being”的,121 篇;關鍵詞為“Happiness”的,58 篇;關鍵詞為“Life Satisfaction”的,53 篇。再從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網SSRN 上搜索2007年4月17日至2010年4月17日的學術論文,標題中含有關鍵詞“Well-being”的,160 篇;關鍵詞為“Happiness”的131 篇;關鍵詞為“Life Satisfaction”的,55 篇。NBER 作為反映世界經濟學研究動態的窗口,也是幾乎每期都會有主觀幸福感的文獻。由此可見,關于“福祉”(Well-being)的研究已經成為國外學術界的熱點。。關于幸福經濟學發展和主要研究內容,Frey 和Stutzer(2002)[7]、Di Tella 和MacCulloch(2003)[8]、魯元平和王韜(2010)[9]等已經進行了系統和詳盡的綜述②總體而言,過去二十年幸福經濟學的發展可以簡單歸結為對以下兩個方面的研究:從微觀的視角研究個體幸福感,比如考察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健康、教育程度、收入和就業狀態等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從宏觀的視角研究個體幸福感,比如考察比如考察失業率、通貨膨脹率、政府支出、收入不平等以和城市化等對居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本文將不贅述,而是直接切入主題,將更多的筆墨用于有關收入不平等、健康與主觀幸福感的文獻上來。具體而言,本文將從三個方面進行綜述:第一,分析收入不平等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第二,分析健康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第三,分析收入不平等通過健康間接對幸福感產生的影響。

首先,國內外有關收入不平等對個體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沒有得到一致的結論,因為它主要取決于純粹的收入不平等厭惡與“隧道效應”(tunnel effect)的權衡。一方面,人類與生俱來具有不平等厭惡(inequality aversion)的社會偏好(Fehr,E.and Schmidt,K.,1999;Kahneman 等,2006;Tricomi,2010)[10-11]。Morawetz(1977)最早證實了人類具有的不平等厭惡對主觀幸福感的負面影響。作者通過比較以色列兩個收入不平等程度懸殊的相鄰小村莊(各有40-50 戶)居民的生活滿意度發現,生活在收入分配更加平等的社區的居民生活滿意度更高[12]。Schwarze 和Harpfer(2002)分析西德75 個地區的GINI 系數與當地居民的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系發現,GINI 系數對居民生活滿意度顯著為負,而且無論被調查者是窮人還是富人,也就是說德國人具有明顯的不平等厭惡[13]。Alesina 等(2004)和Ebert,U 和Welsh,H.(2009)分別對歐美和歐洲十國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14]??傊?,正是由于與生俱來的不平等厭惡,從而使得過高的收入分配差距對居民的幸福感產生了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隧道效應”帶來的收入流動性感知。收入不平等也可以理解成一種積極的因素,因為當人們看到他人的收入較高和得到改善時,會向自己傳達出這樣的信息:外部環境正在好轉、個體自身的收入也會馬上漲起來,這會對個體產生一種激勵作用,從而對其主觀幸福感產生積極的影響。Alesina 等(2004)將歐美收入不平等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的差異歸結為流動性感知的差異:“……在美國,窮人將不平等視為一個階梯,雖然陡峭,但是可以往上攀登;而在歐洲,居民將其視為收入上升(或流動)的障礙?!泵绹氖杖肓鲃有愿哂跉W洲的收入流動性,這傳達出了更多預測未來收入的信息,促進美國居民幸福感的提升。Milanovic 等(2008)發現社會轉型期國民可以容忍甚至接受收入不平等,因為收入不平等為他們提供了快速擺脫落后和貧困、實現收入快速增長的條件[15]。很顯然,收入不平等的“遂道效應”關鍵取決于對收入流動性的看法。對于我國老年人而言,其他老年人退休工資或者補貼的上漲,對多數老年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好的信號,因為這意味著自己的退休工資或補貼也可能會上升??傊杖氩黄降葘夏耆诵腋8械挠绊懭Q于以上兩個方面的權衡。

其次,健康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關于健康(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已有大量的文獻對此進行了分析,而且在心理學和幸福經濟學的相關研究中已經得出了明確的結論,即健康與SWB 顯著正相關[16-17]。Shields和Wheatley Price(2005)指出心臟病和中風減少了個體的主觀幸福感,而且這種因果關系更多地是健康影響幸福感,而不是相反[18]。Oswald 和Powdthavee(2008)利用固定效應模型發現,殘疾顯著地減少了個體的生活滿意度。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殘疾帶來的負面效應在逐步下降,但是這種影響卻一直存在[19]。

當然,關于健康的內生性也是學者們一直經常探討,但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即通常會存在某一個變量(比如性格)既與健康相關又與幸福感相關,從而導致內生性問題,使得我們誤以為健康確實與幸福感高度關聯。不過,隨著主觀幸福感面板數據的日益可獲得性,以及面板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使得這個問題已經得以解決。在控制了個體固定效應之后,大多數文獻發現兩者之間的關系主要依舊是健康導致幸福而不是相反的情況。不過,Diener 和Chan(2011)在其心理學文獻綜述中依舊堅持認為幸福感影響健康這條路徑也是存在的[20]。

最后,除了以上分別考察收入不平等、健康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之外,我們還進一步分析收入不平等通過影響老年人的健康,從而間接地對其主觀幸福感產生影響,所以在此有必要對收入不平等與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簡要的評述。關于收入不平等影響健康的作用機制,在1990年代形成有關健康決定的收入差距假說(Income Inequality-Hypothsis,IIH),該理論指出在較高地區層級上,收入不平等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負相關關系。

具體而言,關于收入不平等影響健康的作用機制大致上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1)通過影響醫療等公共品的提供影響健康。收人差距的擴大使富人與窮人的興趣出現分化,富人傾向于到本社區以外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對本地公共服務并不感興趣。當人們的偏好差異較大時,公共品的價值會被低估,導致相應的公共投資和支出不足[21]。(2)基于社會心理的解釋。Wilkinson(1996)提出,人們通過與周圍的其他人相比較而確定自己在群體中的相對位置。如果收入不平等非常嚴重,那些處于較低的相對位置會使人感到無助、壓抑和沮喪。長此以往就會帶來健康問題,如導致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癥等[22]。(3)通過降低社會資本來影響人口健康。Kawachi 等(1999)在收入不平等與健康之間加進“社會資本”環節。他們發現隨著收入不平等的擴大,人們之間信任和互惠程度下降、社會矛盾逐漸激化、社會凝聚力減弱。隨之通過犯罪、個體行為風險以及社會經濟等因素危害社會成員的健康[23]。由于老年人的健康比較脆弱,他們可能更容易受到收入不平等的影響,所以收入不平等影響中國老年人健康的作用機制可能是存在的,不過這需要進一步的實證檢驗①王曲、劉民權(2005)[24]和余央央、封進(2006)[25]等文獻曾對收入不平等與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過詳細和系統的歸納和闡述。。

以上文獻主要是西方學者一般性的研究,而且針對某一具體的群體,如老年人的相關研究較少②關于老年人幸福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宗教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26]、居住安排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27]、社會支持與老年人幸福感[28]、養老方式與老年人幸福感[29]等方面,而從收入不平等、健康等角度考察它們對老年人幸福感影響的文獻較少。。本文認為隨著全球性老齡化的不斷深入,考察收入不平等、健康等因素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是十分有價值和必要的。因為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下降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這是自然界的必然規律。收入不平等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相比于年輕人可能更加顯著,從而使得它對幸福感的影響更為明顯。對我國老年人而言,更是如此。首先,我國老年人收入來源的三大支柱是社會養老保障、子女和親屬供養以及老年人自己的勞動收入。但是由于身體狀況、子女收入以及養老保險的差異,導致我國老年人的收入差距較為嚴重,并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其次,中國醫療保障很不完善、醫療公共品的可及性較低,老年人普遍存在醫療困難,特別是由于體制上的原因,使得農村老年人無錢看病的情況較為普遍,這都導致中國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要比發達國家差。這兩個因素可能會對我國老年人的幸福感狀況產生影響。綜上所述,本文運用幸福經濟學的方法,考察收入不平等、健康對我國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有重要意義。

三、實證模型、數據來源與變量描述

(一)實證模型

參考Alesina 等(2004)等相關研究[8],本文采用Ordered Probit Model 來分析收入不平等、健康對我國老齡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實證模型設定如下:

其中,下標i、j 分別表示個人和地區。在模型(1)中,HAPPYij表示j 縣/區第i 個人的主觀幸福感(包括正向主觀幸福感positive well-being 和負向主觀幸福感negative well-being);GINIj表示第j 縣/區的基尼系數①這里是直接用微觀人均家庭收入數據進行計算的,直接通過stata 軟件中的fastgini 命令得到。;HEALTH 是包括有自評健康等級、慢性疾病和日?;顒幽芰θ齻€0-1 變量,用向量表示;GINIj×HEALTH 表示基尼系數與三項健康虛擬變量的交互項;向量Xij表示那些被前人研究證實的、能夠影響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微觀層面的個體特征變量和宏觀經濟變量,它包括年齡、性別、教育水平、婚姻狀況、收入狀況、自評經濟地位、居住地在城市虛擬變量、居住狀態、是否看電視或聽收音機、是否看報紙或書、是否鍛煉、是否有醫療保險、當地經濟狀況、當地醫療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ηj表示縣/區虛擬變量。μij表示該回歸模型的誤差項,服從經典假定。各變量的具體定義見表1。

表1 變量定義

(二)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

本研究使用中國老年人健康長壽影響因素調查①老年人健康長壽影響因素調查(CLHLS)是美國杜克大學與北京大學聯合組織的大型老年人口健康調查項目,它的數據是完全免費和公開的,只需作者提出申請即可以獲取。它已成為各國學者研究中國老年人健康影響因素和主觀幸福感所公認的權威數據,詳情請參考http://ceq.ccer.edu.cn/。(CLHLS)2005年的數據。CLHLS 是目前中國關于老年人口研究最大的微觀追蹤調查。該調查始于1998年,之后在2000、2002、2005 和2008年進行四次跟蹤調查,覆蓋了中國22 個省市的631個縣級行政區,具有廣泛的全國代表性。調查收集了受訪者人口學、社會經濟、健康狀況等翔實的信息,為我們研究老年人主觀幸福感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該調查數據通過了關于準確性、可靠性、一致性、隨機性的系統性測試,數據質量良好[30]。此外,宏觀經濟變量:當地經濟狀況和醫療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的數據來自于2005年財政部預算司和國庫司主編的《全國各縣市財政統計資料》。

由于1998、2000年兩次調查都只涉及到80歲高齡老人,沒有對低齡老人進行調查,難以反映老齡人幸福感的全貌。2002年雖然加入了65-79 歲的低齡老人,但是該次調查卻沒有考慮醫療保險狀況,而是否擁有醫療保險是本文所重點關注的變量之一,因為它一方面會影響老年人的健康,另一方面會影響老齡人對收入不平等的態度。2008年的數據暫時還沒有公布,數據不能獲得。鑒于此,我們將只采用CLHLS2005年的截面數據進行實證分析。2005年調查共采訪了15,635 位老人,由于一些老人在關鍵變量——主觀幸福感、收入狀況、健康、是否擁有醫療保險等存在缺失情況,剔除了這些樣本。加之,本文刪除了105 歲及以上老人的樣本,原因在于他們對主觀幸福感可能已經沒有太大的感知。從而最終得到回歸樣本為12798 人,其中農村6971 人,城市5827 人。

表2 構建正、負向主觀幸福感指數的各個指標的描述性統計

表2 和表3 給出了相關變量的描述統計結果。其中表2,給出了中國老年人正、負向主觀幸福感的基本狀況??傮w而言,我國老年人的正向主觀幸福感分數比較高,為11.3694 分(3-15 分得區間)。其中城市老年人的正向幸福感分數11.7369分,要高于農村老年人的11.1875 分。相應地,總體的負向主觀幸福感分數相對較小,為6.7361 分(3-15 分得區間)。城市老年人的負向主觀幸福感(6.2303 分)要低于農村老年人(6.9544 分)。

表3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圖1 健康狀況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

圖2 醫療保險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

表3 顯示,總體而言,老年人收入不平等狀況比較嚴重,在0.56-0.63 之間,而且相比城市,農村的收入不平等狀況更加嚴重。關于老年人的健康狀況,51%的人認為自身的健康狀況較好,80%左右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正常、以及沒有慢性疾病。有免費醫療、合作醫療、基礎醫療的老年人占到總比例的27%左右。通過這些數據的描述性統計還可以發現,收入不平等、健康狀況和醫療保險對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有顯著的影響,通過卡方檢驗,數值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①由于篇幅的限制,在此沒有列出chi2 的結果,三者都在1%的統計水平下顯著為正的。,圖1 和圖2 大致表明了這個結論。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收入不平等、健康對老年人幸福感影響的全樣本回歸

表4 收入不平等、健康對老年幸福感影響的全樣本回歸結果

續表4

表4 給出了計量模型(1)的全樣本Ordered Probit模型極大似然法估計結果。(1)-(4)列的被解釋變量為正向主觀幸福感,(5)-(8)列的被解釋變量為負向主觀幸福感,解釋變量都一致,下面對實證結果進行具體的分析。

首先,我們重點考察一下收入不平等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回歸式(1)顯示,它對我國老年人正向主觀幸福感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在5%的統計水平下顯著為負),地區收入不均等程度越高,老年人的正向幸福水平越低。與此相對應地,回歸式(5)顯示,收入不平等對我國老年人的負向幸福感在1%的統計水平下顯著為正。這兩個結論表明,“收入不平等的厭惡”偏好在老年人群體中也是存在的,這與魯元平、王韜(2011)發現收入不平等對我國居民主觀幸福感有顯著的負面影響的結論是一致的[31]。

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個方面:(1)老年人更容易受到“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及“社會主義”和“平均主義”思想的影響,中國當前的老年人大多數都是革命年代走過來的,“平均主義”思潮在他們的腦海中更為刻骨銘心,老年人收入較大的差距與其傳統觀念的碰撞導致了其幸福感的下降;(2)老年人對收入更加敏感,比如城市老年人退休之后靠退休金生活、農村老年人在社會保障還不健全的情況下,基本上是“干的動就自己干,干不動才向子女們伸手”。他們往往收入來源比較單一,并且容易受到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老年群體對收入不平等的厭惡相比年輕人,有過之而無不及;(3)較高的收入不均會給低收入老年人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會使人感到無助、壓抑和沮喪,長此以往就會帶來健康狀況的下降①Hongbin Li and Yi Zhu(2006)對中國的社區內收入不平等與居民健康水平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發現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健康水平越低,兩者呈負相關關系[32]。,從而使得這些老年人的幸福感損失較大,而較高收入老年人的幸福感收益較小,從而導致總體上會降低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

其次,收入不平等對老年人幸福感的顯著負面影響,到底僅僅只是心理上的因素,還是如文獻綜述所說的那樣,收入不平等影響老年人的幸福感可能主要是通過降低了其健康水平所導致的呢?為了證明這個作用機制是否存在,在第(2)列,我們控制了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回歸結果表明,三個健康指標:沒有慢性疾病、日常生活能力很好、自評健康狀況較好對老年人的正向主觀幸福感均產生了明顯的積極作用,都在1%的統計水平下顯著為正。同樣地,第(6)列的回歸結果也表明,三個健康指標都有利于減少老年人負向主觀幸福感。這意味著健康對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確實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與 Chen 和 Short(2008)[33]、亓壽偉和周少甫(2010)[34]的研究結論完全一致。然而,除了關注健康自身對老年人正負幸福感的影響,我們更多地是想知道,在控制了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之后,收入不平等是否還顯著。(2)和(6)列的結果顯示,收入不平等已經不再具備統計意義上的顯著性。這從計量的角度已經說明健康可能是收入不平等影響老年人幸福感的作用機制和渠道,收入不平等惡化了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增加了不健康老年人的概率,從而影響了老年人的幸福感。這意味著,前文的假設是正確的,即收入不平等對老年人幸福感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了其健康水平導致的。

再次,既然健康對老年人幸福感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收入不平等對身體健康與不健康的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呢?為此,在第(3)列,我們進一步加入了三個健康指標與收入不平等的交乘項,其結果都顯著為正,這意味著與身體不太好的老年人相比,收入不平等對沒有慢性病、日常生活能力好、自評健康狀況好的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要顯著地小。不健康的老年人更加反感收入分配的不公,從而增加了收入不平等給其主觀幸福感帶來的負面影響。第(7)列用負向主觀幸福感作為被解釋變量的結果表明,三個健康指標與收入不平等的交乘項都顯著為負,這表明與有慢性病、日常生活能力不好、自評健康狀況較差的老年人相比,收入不平等對健康狀況較好的老年人的負向幸福感的消極影響也要顯著地小。這兩個結果進一步表明了健康對老年人幸福感確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及健康是收入不平等影響老年人幸福感的作用渠道。

第(4)和(8)列,加入了兩個宏觀經濟控制變量——人均GDP 和醫療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之所加入這兩個宏觀控制變量的原因在于:人均GDP 表示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在某種程度上衡量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醫療支出占地方政府總支出的比重代表了政府支出對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影響,通過老年人的醫療服務可及性來解釋。加入這兩個控制變量之后,收入不平等和健康的回歸結果并沒有太大的變化,收入不平等依舊不顯著,健康對老年人幸福感依舊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人均GDP 自身對老年人幸福感沒有顯著影響①這與魯元平、張克中(2010)對中國經濟增長與所有居民主觀幸福感之間關系的研究結論一致,即經濟增長并沒有顯著地促進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本文的結論則意味著“幸福悖論”在老年群體中依然存在[35]。,但是醫療支出卻有顯著的影響,這進一步表明了老年人健康對其幸福感的重要作用。

最后,通過第(4)列的回歸結果,本文對影響老年人幸福感的其他控制變量進行簡要的分析,因為國內用CHLCS 數據來研究收入不平等對老年人幸福感影響的經驗研究還較少。對于老年群體而言,年齡對幸福感影響的差異較顯著。與基準組65-74 歲相比,75-84 歲、85-94 歲、95-104 歲老年人的正向主觀幸福感顯著為正②其原因在于:(1)選擇效應,即長壽的老年人一般都是對生活比較滿意的老年人,他們要么生活條件較好,要么心態較好,因而高齡老人反而對生活更滿意;(2)高齡老人以前經歷過較多的苦難,反而更加容易滿足[28]。。與獨居老年人相比,與家人同住具有顯著的正面作用,居住養老院沒有太大的差異③居住狀況(Living)對老年人幸福感有十分顯著的影響,與家人同住能顯著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這在相關研究中都已得到證實[28]。。與當地人相比經濟狀況對老年人幸福感影響較大,與最低收入等級相比,收入等級越高老年人幸福感越強。在控制了相對收入之后,絕對收入對老年人的幸福感依舊顯著為正。已婚并共同生活對老年人的幸福感有明顯的積極作用,“少年夫妻,老來伴”,來自婚姻的支持對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感有重要意義。男性老年人比女性老年人幸福感高。教育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沒有顯著影響。看電視或聽收音機、讀書看報以及鍛煉身體對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非常明顯的積極作用。城鎮老年人的幸福感更高。有免費醫療、合作醫療或基本醫療的老年人幸福感更高。相應地,表4 的第(5)、(6)、(7)和(8)列,用負向主觀幸福感作為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保持不變,與預期相同的是,回歸系數的符號與(1)、(2)、(3)(4)列的剛好相反,顯著性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二)收入不平等、健康對老年人幸福感影響的城鄉差異

表1 的實證結果是對城鄉老年人的混合回歸結果,但是由于中國所特有的城鄉二元結構所存在的差異,導致城鎮老年人和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環境、醫療條件、文化觀念等有著很大不同,也必將使得城鄉老年人的社會活動和精神心理狀態存在較大的差異。回歸方程(1)的整個結構,包括截距和系數,都可能存在城鄉差異,所以有必要對農村和城鎮樣本分開估計,我們權且將其視為敏感性分析或者穩健性檢驗。由于篇幅的限制,在這里只給出主要變量的回歸結果,其他變量都已控制。

首先,對收入不平等的回歸結果進行分析。表5 顯示,城鄉老年人都受到了收入不平等的顯著負面影響,但是它對農村老年人的負面影響要遠遠大于城市老年人。第(1)列收入不平等的系數為-0.0272,表示收入不平等增加一個單位,農村老年人的報告其正向幸福感為最幸福的概率將會下降2.7%。第(5)列顯示收入不平等的系數為-0.0119,它表示收入不平等增加一個單位,城市老年報告其正向主觀幸福感為最幸福的概率下降1.19%。收入不平等對農村老年人幸福感的負面影響是城市的2倍有余。相應地,第(3)和(7)列也表明,收入不平等對農村老年人負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也要大于城市老年人。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1)老年人人際關系主要有血緣關系、業緣關系和地緣關系三種類型,城市老年人除了血緣關系構成的人際交往圈之外,占主要地位的是由其退休以前所形成的業緣關系決定的人際交往網絡,退休后老年人更多地是回歸家庭,向“匿名社會”轉變,相互攀比較少,收入不平等帶的負面效應要小些。而農村老年人除血緣關系之外,更傾向于構建以地緣關系為基礎的人際網絡,“熟人社會”的特征在農村依舊十分顯著,農村老年人的交往對象是整個村落,他們相互認識,對彼此的收入狀況和收入差距比較了解,對收入不平等的切身感受更為深刻,在“熟人社會”中“相對收入”效應更加明顯;(2)城市老年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要小于農村老年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城市老年人大多數退休后拿退休工資,收入來源比較穩定、差距不太大,同時他們大多數老年人擁有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降低其收入不均等性。但是農村老年人之間的收入狀況卻完全不一樣,身體較好可以繼續勞作的老年人,較之以前收入并沒有太大的變化,而那些不能繼續勞動的老年人的收入則迅速下降(僅僅靠子女、親友提供收入來源),而且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在很多程度上跟子女的經濟狀況相關聯,這些因素導致農村老年人的收入差距較城市大;(3)電視、廣播的普及,子女外出務工的信息交流等影響到農村老年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意,將自己的生活與城市老年人或城市人進行比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農村老年人的幸福感。

表5 收入不平等、健康對城鄉老年人幸福感影響的差異

其次,我們控制了健康狀況以及健康狀況與收入不平等的交乘項。對于農村老年人而言,無慢性疾病對其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不顯著,日常生活能力好和自評健康狀況好都有顯著的正面影響。但是,三個健康指標對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都有顯著的正面影響,而且它對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要大于農村老年人。其原因可能是:(1)城市老年人更加看重健康,更加注意身體保健,健康的重要性備受關注,所以相比于農村老年人而言,好的身體對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積極作用更大;(2)相比于農村老年人的醫療可及性,城市老年人擁有醫療保險的比例更高,他們的健康狀況更好。收入不平等和健康的交互項的基本結論與表1 全樣本回歸結果類似,與身體不太好的老年人相比,收入不平等對健康的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負面影響要顯著地小,其原因已經進行了闡述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最后,除了健康自身以及健康與收入不平等的交乘項的影響外,我們更為關心的是,加入者兩項之后,收入不平等系數的變化情況。表5 的結果顯示,對于城市老年人而言,在控制了健康之后,收入不平等的系數已經不再顯著,其結果與全樣本分析沒有太大的差異,說明健康狀況基本上能夠完全解釋收入不平等對老年人幸福感的負面影響。但是,與城市老年人相比,對農村老年人的回歸結果則存在較大差別。在加入健康變量之后,盡管收入不平等的系數下降了,但是依舊在10%的水平下顯著,這說明對農村老年人而言,收入不平等對其幸福感的負面影響并不能完全由健康來解釋,可能還有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這意味著,收入不平等對城鄉老年人幸福感影響的作用機制可能是存在差別的。導致城鄉差異的原因可能有:(1)可能正如前文所講的,相對收入效應、攀比效應在“熟人社會”更加顯著,從而導致農村老年人在控制健康之后依舊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2)中國傳統文化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觀念在鄉村比在城鎮更加根深蒂固,再加上農民在中國社會中是公認的地位較低者,心理上長期處于劣勢,致使農村老年人對收入不均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低;(3)相比于城市老年,農村老年人的醫療保險缺乏,醫療可及性較低,使得收入不均等對其健康的負面影響較大,加重了對收入不均的反感。

(三)收入不平等、健康對有無醫療保險老年人幸福感影響的差異

既然收入不平等對城鄉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存在差異,而醫療保險的可及性由于對健康產生了影響,所以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鑒于此,有必要進一步分析收入不平等對有無醫療保險的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是否存在差別。如果如前文所闡述的,收入不平等確實是通過健康影響老年人幸福感的話,那么有醫療保險和沒有醫療保險的老年人對收入不平等的感知應該是有較大差異的。而且,與是否健康來分析老年人對收入不平等的認知相比,是否有醫療保險也許能更直接地反映老年人對它的心理反應,所以是否有醫療保險與收入不平等的交互項可能更直接地體現出健康在反映收入不平等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影響過程中的中介作用。鑒于此,在該部分通過構建有無醫療保險與收入不平等的交互項來考察這個關系。

而且就本文的數據而言,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計量方面的問題:人們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選擇是否參加何種醫療保險,利用保險人觀測不到的私人信息做出有利于自身的選擇,這種自我選擇的行為將導致內生性問題[36]。而本文研究對象是我國60 歲以上的老年人,由于他們享受的醫療保險都是計劃經濟體制下以勞動關系為基礎的公費醫療或職工勞保醫療(城市的),或者合作醫療(農村的)是近幾年的事情,根據自身健康等因素自行選擇醫療保險的可能性較小。因此,醫療保險制度安排也許可以作為理想的,排除逆選擇問題,研究擁有醫療保險的老年人如何看待收入不平等,以及收入不平等對有無醫療保險的老年人幸福感影響之間的差異是較合適的。

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的解釋變量與表1 的第(4)列是一致的,都進行了控制,相對而言就只是多加了收入不平等與醫療保險的交互項。接下來,我們直接分析收入不平等與醫療保險的交互項的回歸結果。從表6 的第(1)和(2)列的收入不平等與三項醫療保險的交互項的結果可以看到,對總體樣本而言,與沒有醫療保險的老年人相比,收入不平等對有醫療保險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負面影響要顯著地小,這表明,醫療保險在老年人健康和幸福感方面確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第(3)和(4)列對城市老年人的回歸也顯示同樣的結果(5)和(6)列對農村老年人的回歸結果表明,收。入不平等對擁有免費醫療和合作醫療的老年人的影響要小些,擁有基礎醫療的不顯著。

表6 收入不平等、健康對有無醫療保險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影響的差異

此外,我們發現農村老年人中擁有醫療保險的人對收入不平等的正面感知相比于城市老年人要大得多。一個較為簡單的解釋是:城市有接近40%的老年人擁有各種形式的醫療保險,而農村只有16%的老年人擁有各種保險,在農村擁有醫療保險是一件稀缺品和奢侈品,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物品的價值來自其稀缺性,對老年人的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同樣具有相似的性質,成為少數擁有醫療保險的農村老年人,無疑對其幸福感是有較大的積極作用。(6)列顯示,除了職工醫療與收入不平等的交互項在對農村樣本回歸時不顯著之外,其他的兩項醫療保險與收入不平等的交互項都顯著為正,說明相比于沒有免費醫療和合作醫療的農村老年人而言,收入不均等對他們的主觀幸福感的負面影響要顯著地小很多。這意味著如果讓大多數老年人都有醫療保險的話,那么必定會大大增加沒有醫療保險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

(四)穩健性檢驗

針對上面的回歸結果,本文進行了如下穩健型檢驗:

1.用單變量度量的主觀幸福感(happy)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穩健性檢驗。在幸福經濟學的相關研究中,大多數學者都是用一個變量來衡量主觀幸福感的,通常的問題是“將所有的情況都考慮進來,目前您生活得幸福嗎?”要求被調查者從數字1-4(世界價值觀調查,WVS)、1-5(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等之間進行選擇,數字越大表示幸福感越高。CHCLS 中有關這個變量的問題為“總體來說,您對生活質量的評價如何?”1 表示非常差,5 表示非常好。鑒于此,本文將用這個變量替代正文中的正負向主觀幸福感作為被解釋變量來做穩健性檢驗。

2.本文研究的收入不平等狀況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其收入不平等指標是通過樣本中個體微觀收入數據計算得到的,而在此將利用《中國統計年鑒》中的收入分組數據來計算樣本所在省份總體的、城市的以及農村的收入不平等指標,計算方法為胡祖光(2005)所使用的方法[37]。然后,利用宏觀的收入不平等狀況對老年人的幸福感進行回歸。

3.處理可能的內生性問題,即健康影響主觀幸福感,主觀幸福感也有可能影響健康。Perneger,Hudelson,and Bovier(2004)發現健康與主觀幸福感之間互為因果關系[38]。由于工具變量難以獲得以及調查數據自身的缺陷,關于內生性問題國外相關文獻研究也都沒有有效地解決。為了減緩內生性帶來的偏誤,本文采用兩期面板數據(由于2002年問卷中沒有具體的醫療保險的題項,但是有醫療保險可及性的題項,所以本文將其簡化為一個問題:“當前,在需要的時候您是否能夠得到適當的醫療服務?”,能夠得到賦值為1,其他情況賦值為0,2005年也采用相同的做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剔除了那些不隨時間變動的個體所特有的固定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內生性問題所帶來的偏誤,但是沒有完全解決這一問題。這是本文的不足,也是將來希望改進的地方。

4.最后本文嘗試著用OLS 來進行回歸。Ferrer-i-Carbonell 和Frijters(2004)等研究指出,只要回歸方程設定正確的話,那么無論是將主觀幸福感視為連續變量(基數)用OLS 方法回歸,或者是將其視為有序變量(序數)用Ordered Probit 或Ordered Logit 模型回歸,兩者的結果除了回歸系數值不同之外,顯著性和系數或邊際效應的符號應該具有較高程度的一致性[39]。鑒于此,本文在穩健性檢驗中,將主觀幸福感視為連續變量用OLS方法對其進行檢驗。

以上四種穩健性檢驗的結果顯示,本文所主要考察的變量,收入不平等、健康對我國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與正文的實證回歸結果沒有顯著的差異,回歸結果的顯著性和符號方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收入不平等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依舊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健康依舊對主觀幸福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意味著本文的實證結論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與穩健性。由于受到篇幅局限,本文無法全部給出以上四種穩健性檢驗的結果,如讀者有需要可以向作者索取。

五、結論與政策含義

本文利用CHCLS2005年的調查數據在控制老年人個體特征變量之后,考察了收入不平等、健康對我國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得到了三個基本結論:首先,收入不平等對我國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有顯著的負面影響,而且本文發現收入不平等主要是通過影響老年人的健康間接地影響其主觀幸福感的;其次,收入不平等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存在顯著的城鄉差異,它對農村老年人的負面影響要遠大于城市的老年人,而且對于農村老年人而言,在控制了健康變量之后,收入不平等依舊在10%統計水平顯著,而對城市老年人,收入不平等通過影響健康間接影響幸福感的作用機制完全存在;最后,老年人有無醫療保險,在看待收入不平等的影響時有顯著差異,有醫療保險的老年人幸福水平更高,收入不平等對他們幸福感的負面影響相對要小得多。

據此,為了促進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政府的今后政策制定的大體方向,應該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盡可能更多地關注老年群體,給其更多的社會保障,平滑其收入狀況,縮小老年人的收入不平等,降低收入不平等給老年人心理上帶來的負面影響;(2)農村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值得給予關注和支持,提高其身體和心理健康水平,這既直接有利于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也有利于減少收入不平等給其幸福感帶來的負面影響;(3)從更大范圍、從深度和廣度上擴大醫療保險,這既有利于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所帶來的收入差距的擴大,同時也有利于促進老年人身體健康水平的改善,從而最終使得在中國老齡化逐步加深的情況下,我國的老年人都有一個有尊嚴的生活和充實的、安逸的幸福晚年。

[1]蔡 昉.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劉易斯轉折點[J].經濟研究,2010,(4):4-13.

[2]曲兆鵬,趙 忠.老齡化對我國農村消費和收入不平等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8,(12):85-100.

[3]陳柏峰.代際關系變動與老年人自殺對湖北京山農村的實證研究[J].社會學研究,2009,(4):157-176.

[4]伍小蘭,李 晶,王莉莉.中國老年人口抑郁癥狀分析[J].人口學刊,2010,(5):43-47.

[5]愛德華·帕默,鄧曲恒.中國經濟轉型對老年人收入的影響[J].中國人口科學,2005,(6):38-48.

[6]Kahneman D,Krueger A B.Developments in the Measurement of Subjective Well-being[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6,20(1):3-24.

[7]Frey B S,Stutzer A.What can Economists Learn from Happiness Research?[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2,40(2):402-435.

[8]Alesina A,Di Tella R,MacCulloch R.Inequality and Happiness:Are Europeans and Americans Different?[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4,88(9-10):2009-2042.

[9]魯元平,王 韜.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研究評述[J].經濟學動態,2010,(5):125-130.

[10]Fehr E,Schmidt K.A Theory of Fairness,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114(3):817-868.

[11]Tricomi E,Rangel A,Camerer C F,Doherty J P.Neural Evidence for Inequality-averse Social Preferences[J].Nature,2010,463:1089-1091.

[12]Morawetz D.Income Distribution and Self-rated Happiness:Some Empirical Evidence [J].Economic Journal,1977,87(347):511-522.

[13]Schwarze J,Harpfer M.Are People Inequality Averse,and Do They Prefer Redistribution by the State?Evidence from German Longitudinal Data on Life Satisfaction[J].IZA DP No.430,2002.

[14]Ebert U,Welsh H.How do Europeans Evaluate Income Distributions?An Assessment based on Happiness Surveys[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09,55(3):801-819.

[15]Milanovic B,Ersado L.Reform and Inequality during the Transition:An Analysis Using Panel Household Survey Data,1990 ~2005[R].SSRN Working paper,2008.

[16]Michalos A C,Zumbo B D,Humbley A.Health and the Quality of Life[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0,(51):245-286.

[17]Smith J,Borchelt M,Maier H,Jopp D.Health and Well-Being in the Young Old and Oldest Old[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002,58(4):715-732.

[18]Shields M A,Wheatley Price S.Explor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terminant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England [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Series A,2005,168(3):513-537.

[19]Oswald A J,Powdthavee N.Does Happiness Adapt?A Longitudinal Study of Disability with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sts and Judge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8,92(5-6):1061-1077.

[20]Diener E,Chan M Y.Happy People Live Longer:Subjective Well-being Contributes to Health and Longevity[J].Applied Psychology:Health and Well-Being,2011,3(1):1-43.

[21]Deaton A.Health,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3,XLI:113-158.

[22]Wilkinson R G.Unhealthy Societies:The Afflictions of Inequality[M].Routledge,1996.108.

[23]Kawachi I,Kennedy B.Income Inequality and Health:Pathway and Mechanism [J].Health Service Research,1999,(34):215-227.

[24]王 曲,劉民權.健康的價值及若干決定因素:文獻綜述[J].經濟學季刊,2005,(1):1-52.

[25]余央央,封 進.收入差距與健康關系的研究評述[J].經濟學動態,2006,(7):92-96.

[26]Browna P H,Tierney B.Relig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the Elderly in China[J].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2009,(38):310-319.

[27]Chen F,Short S E.Household Contex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the OldestOld in China[J].Journal of Family Issues,2008,29(10):1379-1403.

[28]曾 毅.老年人口家庭、健康與照料需求成本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9]劉 宏,高 松,王 俊.養老模式對健康的影響[J]. 經濟研究,2011,(4):80-106.

[30]Gu Danan,Dupre M E.Assessment of Reliability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the 1998 ~2002 CLHLS Waves.In Zeng Y,Poston D,Vlosky D A,Gu D.(eds.).Healthy Longevity in China:Demographic,Socioeconomic,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Dordrecht [M].The Netherlands:Springer Publisher,2008.101-117.

[31]魯元平,王 韜.收入不平等、社會犯罪與國民幸福感——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J].經濟學(季刊),2011,(4):1437-1458.

[32]Hongbin Li,Yi Zhu.Income,Income Inequality,and Health:Evidence from China [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6,34(4):668-693.

[33]Chen F,Short S E.Household Contex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the OldestOld in China[J].Journal of Family Issues,2008,29(10):1379-1403.

[34]亓壽偉,周少甫.收入、健康與醫療保險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J].公共管理學報,2010,(1):100-128.

[35]魯元平,張克中.經濟增長、親貧式支出與國民幸福感——基于中國幸福數據的實證研究[J].經濟學家,2010,(11):5-14.

[36]黃 楓,甘 犁.過度需求還是有效需求?——城鎮老人健康與醫療保險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10,(6):105-119.

[37]胡祖光.基尼系數理論最佳值及其簡易計算公式研究[J].經濟研究,2004,(9):60-69.

[38]Perneger T V,Hudelson P M,Bovier P A.Health and Happiness in Young Swiss Adults [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04,(13):171-178.

[39]Ferrer- i- Carbonell A,Frijter P.How Important Is Methodology for the Estimate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Happiness[J].Economic Journal,2004,114(497):641-659.

猜你喜歡
老年人農村影響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認識老年人跌倒
保健醫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保健醫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保健醫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哪些顧慮影響擔當?
當代陜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中國記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国产91丝袜| 福利在线一区| 久久国产热| 久久精品91麻豆|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嫩草国产在线| 性69交片免费看|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伊人蕉久影院| 国产91av在线|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99视频在线看| 日本色综合网|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五月天天天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www亚洲天堂|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思思热精品在线8| 天天色综网|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www.亚洲一区| 在线免费a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91一级片| 欧美色99|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精品国产网|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迷奸在线看| 在线播放国产99re|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亚洲成人播放|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五月天网| 亚洲国产清纯|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成人福利视频网|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久久久亚洲色| 欧美日韩久久综合|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欧洲亚洲一区| 久久先锋资源|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美女啪啪无遮挡| 亚洲综合九九|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