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芬
做好護理工作的感受
李秋芬
護理工作是各級醫院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尚的護理道德,牢固熱愛護理專業的思想,全心全意為患者身心健康服務的理念,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術,豐富的醫學知識,良好的溝通技巧,廣泛的知識結構等等,都是做好護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護理道德是護士在防病、治病及救死扶傷的任務中的職業道德,是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必須遵守的行為道德規范。
門診;護士;體會
當今社會,醫院也面臨著競爭。誰擁有優質的服務、精湛的技術、良好的人才素質,誰就擁有患者、擁有了市場。門診分診是門診工作的重要環節,它直接影響著醫院的服務形象和門診的服務質量[1]。護理工作是各級醫院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1年衛生部要求推進優質護理服務,需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實現護理工作更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的目標,多年的工作經驗使我清楚護理工作的真實感受,了解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期待和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需要得到人性化,個性化的優質服務,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臨床需要,為了適應護理學的發展,護理改革勢在必行。我認為以下幾方面是主要的。
道德素質是素質培養的核心,是其他一切素質的基礎。主要要求護士首先要理解患者、尊重患者。尊重患者是指尊重患者的醫療權利,即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的權利、監督自己醫療權利實現的權利、獲得有關醫療信息的權利、要求保護隱私的權利等。在此基礎上護士還要了解患者的義務,即提供與疾病有關情況和資料的義務、遵從醫囑配合治療的義務、遵守醫院有關規章、維護醫院秩序的義務等。門診護士只有了解患者的醫療權利和義務,在接待患者、分流患者時才能做到說話有理論、溝通有依據,患者才能信服,才能配合好分診工作。
分診護士的心理素質是指從事護理工作的心理能力的綜合表現,包括護士的認知能力、思維反應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應變力以及情態、意志、氣質、性格等。分診護士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與門診的各種性格患者的磨合,消除患者的煩躁與苦惱,同時要求護士不將生活里的不悅帶進工作中。在工作中,始終面帶微笑,落落大方的姿態對待患者,拉近護患之間的感情距離。
門診分診的特點是科目多、病種多,不具有多學科的知識是難以勝任的。這就要求護士不斷的學習新知識,除了學習本專業知識外,還必須學習心理學、行為醫學、社會醫學等邊緣學科的知識。因為醫學模式已由生物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不但病原體可以致病,不良的心理因素、社會環境同樣也可以致病。因此具備了這些知識,才可以在分診工作中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和行為護理。
溝通分為非語言溝通和語言性溝通。分診護士接待患者時的面部表情、身體姿勢、聲調速度、手勢、眼神等稱為非語言溝通。分診護士應該面帶微笑的接待患者。微笑使人感覺親切、消除陌生感,增加對護士的信任。護理實踐中溝通的主要方式是交談,也就是語言性溝通。護士與患者交談時所使用的語言應該是親切、柔和的,這樣會給患者帶來愉快感。針對不同的交談對象采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應有針對性的告知患者他們所需要了解的知識,以此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在門診候診患者中,常有病情發生突然變化的患者,護士應具有敏銳的應變能力,認真觀察候診患者病情,注意患者的表情、體態、言語等,隨時發現病情變化,為患者贏得搶救時間。
護士的情緒狀態,對患者有著直接的影響。一個具有良好情緒的護士,可以穩定患者的情緒,取得患者的主動配合。分診護士應當加強心理控制,培養自制力,做到工作中不讓不愉快的事情影響自己的情緒,做到急事不慌、糾纏不怒,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總之,分診護士不再是單純的叫號護士,而是醫院護理的重要一環,是體現醫院優質服務的窗口。門診分診護士只有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把本職工作做好。
[1]季惠茹.淺談門診護士具備素質[J].實用護理雜志,1998,14:369-382.
[2]賈濤,張琴,劉安敏.淺談門診護士的素質要求[J].健康大視野·醫學分冊,2005,03.
[3]趙景國,侯英蘭.淺談門衣分診護士與患者的溝通[J].郴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5(1):74-75.
廣州軍區空軍司令部門診部,廣東廣州 51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