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淺談實施人性化護理工作中的體會
劉 靜
人性化;護理;以人為本
隨著現代醫療理論和技術的進步,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護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現在的臨床工作。患者對醫療的需求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治療機體疾病,還希望在獲得治療性護理的同時享受人性化、個體化的護理服務[1]。現代醫療護理模式已成為融臨床護理、心理護理與人文護理于一體。為適應患者因年齡、性別、性格特征、家庭環境、教育背景、疾病嚴重程度的不同,而對護理需求的差異,護理工作必須給予患者個性化的關懷和照顧,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中不但要完成單一的治療性護理,還要注重以患者為本的護理理念。自從2010年以來,我科病房根據人性化護理服務的要求,結合患者的個體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了人性化的護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經濟效益,先將其體會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以我科2010年6月~2011年12月間收治的200例患者為本次研究的對象,依據患者入院的時間先后順序,隨機的分為人性化護理干預組(120例)和對照組(8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18~83歲。患者的年齡、性別、性格特征、家庭環境、教育程度、工作性質、疾病的種類、臨床分期、病理分級等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人性化護理
1.2.1改善病區環境
安靜的環境能減輕患者的不安,使身心得以充分的休息,為控制噪音污染,醫護人員在病區應做到關門、走路、操作、說話輕,對易發出噪音的座椅、門窗、器械定期維護。保持病區適宜的溫度、濕度,定時開關門窗,維持室內的清潔通風、病區為無煙區,引入室內充足的陽光,給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以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創造良好的心境。創建優美的病區環境,改變病區原來的白色環境,采用淺藍色的墻面,減輕患者的陌生感,為患者營造家庭化的醫療環境,拉近與患者的關系。增設電視、熱水器、飲水機、吹風機、微波爐、會客室等人性化的便民設施,制作各種溫馨、簡明的路標、提示卡,定時更換床單、被褥、病區有污物時及時清理,保持環境的干凈、清新。
1.2.2轉變服務理念
隨著現代護理模式的轉變,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要求,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護理人員不再是簡單執行醫囑,還要關注患者在心理方面的需求。人性化護理的本質是以患者為中心,當患者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提前為患者考慮到。變過去被動的護理為主動,積極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熱情,設身處地的為病人著想,給病人提供溫馨的服務。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的心理、倫理、社交、人際溝通技巧的培訓,使護理人員通過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況,了解并理解患者的內心感受,才能提供貼近患者內心需求的護理服務。
1.2.3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醫患關系是醫護人員與患者在醫療過程中建立的特定人際關系,目前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缺乏溝通,或很少溝通,醫患之間的信任降低,醫患糾紛時有發生,且逐漸轉變為以非醫療過錯為主的醫療糾紛。護理人員以真心對待患者,將患者當做自己的親人,將自己的同情心和憐憫心傾注于患者,是改善與患者關系的關鍵。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知識的普及,患者對醫療技術、服務水平的要求和期望不斷提高,護理人員只有時刻關注護理技術的先進理論,提高自己的護理水平,以嫻熟、優質的護理技能服務于患者,贏得患方的信任和尊重,與患者溫馨和諧的醫患關系[2]。
1.2.4保護患者隱私
由于醫護人員為患者提供的是與生命健康相關的特殊服務,在醫療活動中與患者的人身密不可分,因此醫護人員很容易涉及到患者的隱私,若醫護人員稍有不慎就容易侵犯到患者的隱私[3]。在護理工作中,盡量保護患者的隱私不被侵犯,樹立尊重患者隱私的思想意識。在未經過患者本人同意時,不得向他人泄露患者的病情和治療情況。床頭卡包含了患者的姓名、年齡、所患疾病、護理等內容,無形中泄露了患者信息,隨著人們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一些患者不愿讓陌生人知道本人的信息。尤其患有生理缺陷、有損個人名譽的疾病時更是引來患者的反感,也容易引起醫患糾紛。
1.3資料收集
采用自行設計的量表進行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調查,時間定在出院前 1天進行,原則上由患者本人填寫,本人不能填寫時可委托家屬依本人意見填寫。
1.4統計學處理
所用結果均采用 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分析,當結果P<0.05認為有統計學差異。
人性化護理干預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的 120例(120/120),滿意率100%,無患者對護理工作不滿意;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的57例(57/80),滿意率71.3%,兩組患者的滿意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人性化護理,其本質就是以人為本,也是新型醫療模式的核心內容,改變過去的生物模式,視患者為一個心理、生理、社會結合的完整個體。轉變護理服務模式,本著以患者為中心的思維,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熱情,變被動服務為主動,設身處地的為病人著想,根據患者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溫馨的服務。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的心理、倫理、社交、人際溝通技巧的培訓,改善與患方的溝通,以真心對待患者,將患者當做自己的親人,將自己的同情心和憐憫心傾注于患者,關注護理技術的先進理論,提高自己的護理水平,以嫻熟、優質的護理技能服務于患者,贏得患方的信任和尊重。定期進行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和對護理工作建議的問卷調查,了解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傾聽患者的需求和建議,并根據患方的要求及時整改護理工作,改變過去患者只能被動接受醫方給予的護理,變為主動關注患者的需求,當患者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本研究結果表明通過人性化的護理干預,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優于一般護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達到了100%,能最大程度的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改善醫患關系。
[1]王毅,張德遼,劉成霞.開展護士人性化護理培訓干預的效果與研究[J].重慶醫學.2009,38(6):685.
[2]李慧蓮.在護理實踐中實施人性化護理的冷思考[J].中外婦兒健康,2011,7:325.
[3]汪皓.淺談患者隱私權的保護[J].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2011,10:112.
簡陽市人民醫院,四川簡陽 6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