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華 馬坤
高尿酸血癥與血脂異常
高建華 馬坤
高尿酸血癥;血脂異常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在我國,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已成為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之后的第四高,并且發病年齡年輕化。高尿酸血癥是一種代謝綜合征,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高尿酸血癥和高脂血癥已成為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應引起足夠重視。現選取100例于我院體檢中心體檢的血尿酸增高且伴有血脂[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增高的人員,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及影響。報告如下。
1.1 資料來源 本院體檢中心2011年體檢人員100例,其中男77例,女23例,平均年齡(51±17)歲。
1.2 方法 均為禁食8 h后次日清晨空腹采靜脈血5 ml。以比色法測定血尿酸,同時以COD-CE-PAP法測定TC,以GPO-PAP法測定TG,在羅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進行。
1.3 標準 高尿酸血癥診斷標準:男性、絕經后女性>420 μmol/L,絕經前女性>350 μmol/L;血脂異常診斷標準: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07年)》,膽固醇TC≥6.22 mmol/L,甘油三酯TG≥2.26 mmol/L。
100例均為尿酸增高者,其血脂檢驗結果見表1。

表1 100例體檢人員的血脂檢驗結果(例)
尿酸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人體嘌呤來源有兩種,80%為內源性,為自身產生,20%為外源性,為飲食攝入。在正常狀態,人體尿酸30%從腸道和膽道排泄,70%經腎臟排泄。正常人每天產生的尿酸與排泄的尿酸量維持在平衡狀態,如產生尿酸代謝的原因(占10%)增加,或腎原性排泄尿酸不良(占90%),則可產生高尿酸血癥[1]。高尿酸血癥可以無癥狀,但可以促發冠心病、高血壓和糖尿病;也可由于尿酸鹽結晶沉積在人體組織中,導致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痛風性腎病變或腎結石。高脂血癥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臨床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癥常伴高脂血癥,高脂血癥亦常伴有無癥狀高尿酸血癥。
表1顯示血尿酸增高男性多于女性,高甘油三酯血癥者尤為明顯,尿酸增高與高甘油三酯血癥呈正相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高尿酸血癥與高甘油三酯血癥有明顯的相關性。研究顯示,在高尿酸血癥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約占75%~85%的比例,存在高甘油三脂血癥;同時在高甘油三脂血癥患者中,約有82%的比例,伴發高尿酸血癥。尿酸長期偏高,尿酸鹽結晶在冠狀動脈壁上沉積,直接損害血管內皮功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尿酸鹽結晶可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的凝集亢進,促進冠狀動脈血栓形成。作為胰島素抵抗綜合征的一個組分,高尿酸血癥常合并高血壓、高胰島素血癥和甘油三酯代謝紊亂,通過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尿酸影響心血管系統。有報告指出,血清尿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危險因素,高尿酸血癥與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呈顯著正相關[2]。高TG是動脈粥樣硬化血脂異常的主要表型之一,也是心血管剩留風險的重要組分之一,與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關系密切。高尿酸血癥與高甘油三酯血癥是代謝紊亂的重要指標,二者共同增高可增加冠狀動脈病變發生率[3]。
尿酸長期升高,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引起痛風性關節炎,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急性關節炎,進而形成痛風石,使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腎組織內,引起間質性腎炎、尿酸性腎結石,甚至導致腎功能不全。
高尿酸血癥和高脂血癥與飲食結構、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其患病率逐年升高,可能與進食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食物過多,過量飲酒、吸煙,戶外運動減少有關。因此,應改變飲食結構及生活方式,少食高嘌呤、高蛋白的食物,戒煙限酒,多飲水,進行有氧運動,控制體重,降低高尿酸血癥發病率。患有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應盡早治療,防止發展為痛風及心腦腎疾病。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第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2602-2603.
[2] 黨小琴,蔡琴,趙旅.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硬化與血尿酸水平的相關性.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3):151.
[3] 劉梅顏,胡大一.高尿酸血癥與高甘油三酯血癥對冠狀動脈風險的聯合評估價值.中國綜合臨床,2006,22(3):193-195.
135000梅河口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