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蓮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株洲 412001)
基于專業建設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張翠蓮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株洲 412001)
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是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但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諸多原因思政課實踐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從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角度,分析了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挖掘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謀求新的途徑。
專業建設;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
思政課實踐教學旨在從各種各樣的實踐中豐富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真諦,領悟做人做事的道理,達到提升學生思想境界的目的,有效地彌補單純理論說教的抽象與枯燥。但在實踐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問題,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本文試圖從存在的問題入手,結合高職專業建設和專業人才的培養,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找到可行的實踐路徑。
有利于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思政課教學與專業課教學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兩者的結合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兩者在人才培養目標上一致,都是圍繞培育高素質和高技能專門人才進行。前者側重于職業精神的培養,引導學生培育敬群樂業的職業情感,精益求精的職業態度,教學生“做’的道理;后者側重于職業技能的培養,教會學生具體的操作理論和實踐。思政理論課是學生專業學習實踐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引導,專業的學習實踐是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源泉與基礎。
有利于解決思政實踐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 從正在進行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來看,思政課實踐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脫離了專業建設的規劃指導,造成思政課與他們的專業學習沒有多大關系的假象,也使思政課實踐教學缺失了豐厚的資源。利用高職院校最為重視的專業建設項目及豐富的實踐教學資源來促進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發展,是破解思政課實踐教學難題的突破口。
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回歸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回歸生活是近年來理論界針對思想政治教育脫離生活而導致教條化、形式化的弊端提出的教育理念。它以生活為基點考慮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所有問題,使思想政治教育貼近生活,引領生活,并最終融入生活,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專業的學習和實踐是專業建設的重要方面,是學生整個高職生活的主旋律。如何從平常的生活和實踐中去學習,不僅需要專業的理論知識的指導,更需要對日常生活學習體悟。
思政課實踐教學是思政課理論教學的延伸和深化,一般把思政課實踐教學劃為課堂實踐、課外實踐(校園實踐)和社會實踐。其目的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及其實際應用,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教學,夯實學生行動轉化的思想、情感和態度基礎,促使學生從思想、情感、態度,到行為上的轉化。在實踐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實踐教學存在諸多問題,表現如下:
內涵、目標、標準界定不清,教學質量難以保障 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內涵是什么?與專業課實踐教學有什么根本不同?與思政課的理論教學有什么關系?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實踐教學的效果依據什么評價?怎么評價?這些在現實的操作中沒有統一的答案,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依據自身對實踐教學的認識,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缺乏質量標準的指導,實踐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障。
缺乏持續性,系統性,難以砥礪學生的品格態度 思政課雖然是圍繞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的,但是僅僅從理論上對學生進行觀念上的灌輸,或者是通過一些實踐教學活動,增強他們的某些認識是遠遠不夠的。現在的思政課實踐教學一般是根據教學需要安排,有時間限制,難以做到對學生進行持續有效的影響。
資源不足,開展困難大 根據已經進行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實踐教學的平臺主要是課內活動、校內各種社團活動以及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從現有的情況看,實踐教學難以保障絕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加入到實踐教學中,來并從中受益。其中,有時間的因素、資金的因素、實踐資源緊張的因素,還有個人的因素等,并且這些因素還交織存在。
偏重教師主體,忽視學生日常生活實踐的自我教育 思政課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這只是一個方向指引,最重要的還是學生進行的自我教育。學生能不能進行自我教育是衡量思政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思政課不能引導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規范的動力,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堪憂。
思政課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在學生的眼中就是對他們進行意識形態教育,無形之中就引起了學生的逆反心理。思政課在實施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就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習生活,著眼于學生發展的實際,以培養具有優秀職業精神、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核心,夯實學生專業學習和實踐的基石,搭建課內外實踐平臺,形成開放、自由的實踐教學氛圍。
以日常校園生活為基礎,夯實學生思想轉換提升的土壤 日常生活學習是學生根據自身的價值觀念、興趣愛好主動進行的一系列活動的生命狀態,體現著主體內在的精神需要、精神追求和精神狀態,演繹著不同價值追求的生命情態,是大學生活狀態的直接反映,最能反映學生真實的思想狀態、行為態度和價值傾向,為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厚的資源。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就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學生的自我監督及規范。例如,現在的學生普遍擁有手機且愛好攝影,開展“我拍校園”的系列活動,通過拍攝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某些問題的關注并從自身開始逐步改善。(2)創造條件,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規劃及自我管理。高職院校應該提供更多更好的便利條件,讓學生在校園生活和學習中能找到讓激情噴發的樂園。這樣,學生的自我教育才會有厚實的土壤。(3)構建和諧校園,營造充滿優秀精神氣質的氛圍。高職學院也應該有自己的精神氣質,學生在這里應充滿對知識、對前輩的敬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日益受到熏陶,達到教育的目的。
以專業人才培養為導向,增強課內實踐教學實效性 在思政課教學中,應根據高職新生的心理性格特點,結合不同專業的實際情況,以學生將來的職業崗位需求、用人單位反饋信息以及學生群體職業素養調查反饋為選取教學內容的依據,進行模塊化教學,有針對性地引導,使思政課教學具有實效性。例如,在教學中,可把“緒論”作為角色轉化模塊,高職新生對大學以及專業的認識了解相對膚淺,對于自己即將開始的新生活既充滿好奇,又有些憂慮。絕大多數學生剛進大學時激情滿懷,但又沒有明確的目標,為此會浪費掉許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中設置討論環節,讓大家暢所欲言,談談對大學生活的認識。針對學生在發言中暴露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明確大學學習生活是什么樣,大學學習生活應該是什么樣,如何對待自己的專業。再根據大家的討論結果,結合學生自身的實踐認識以及專業的發展趨勢,寫出自己的高職生涯規劃,并在課堂上匯報交流。不同的學習模塊,圍繞培養學生優秀的職業素質,根據不同的實踐教學主題,采用不同的方式,如演講、辯論、討論、話劇表演社會調查等,促進學生思想觀念上的轉變。
以專業實踐為平臺,實現理論實踐化 思政課雖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但僅僅要學生接受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學生在專業的學習和實踐中驗證書本知識、理論學說,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親身體驗,主動探究、發現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并運用所學理論研究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分辨是非善惡,堅定理想信念,自覺砥礪品性,不斷完善自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1)突出主題班會的專業特點,激發學生專業學習的動力。班會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教育的場所,開好班會有助于班級改善班風學風,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2)整合多樣化的專業實踐教學資源,塑造學生職業素質。高職院校多采用工學結合、產學研一體的辦學模式,非常注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具有豐厚的實踐教學資源,如校內外實訓、虛擬實訓、頂崗實習、文化藝術節、技能大賽等,利用這些活動,引導并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職業態度、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以及雷厲風行的職業作風。(3)搜集整理職業崗位群引發的重大社會影響及相關研究著作,激發學生的職業情感。很多學生選擇專業時,多注重這個專業在社會上的地位待遇,而忽略該職業給社會和他人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不利于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既要明白所取得的榮譽,也要明白應遵循的職業操守,為觀念到行為的轉化提供情感的支撐。
以服務他人為目標,立足專業謀發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思政課實踐教學,不管是課內實踐,還是課外實踐,目的并不僅僅是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掌握知識及其運用,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有很多學生對自己每天所做的事情持一種否定的態度,覺得自己所作所為得不到認可,沒有什么價值和意義,從而導致空虛無聊。要改變這種狀況,學校各級部門可以開展各種服務活動,為學生實踐提供平臺和條件,依據學生自身的能力和具體情況,確定學生服務的內容、對象、時間長短,如開展輔助教師教學活動,幫助教師收集資料,調查學生學習狀況,負責一些簡單的答疑活動等;各個專業可以根據自身專業特點以及社會需求,為教師、學生以及社區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1]鹿林.論生活世界視閾下思政課的實踐教學[J].今日科苑,2009,(20):253-254.
[2]賀繼明,蔣家勝,范華亮.借鑒“服務學習”理念,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學實效性[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7):60-62.
[3]葉芃,汪洪等.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08,(6):24-27.
(本文責任編輯:張維佳)
G712
A
1672-5727(2012)01-0043-02
張翠蓮(1976—),女,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0級博士研究生,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系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