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新春
書籍設計體現的不僅是一個有形的實物,更是一種閱讀體驗、一種情感交流、一種精神追求。當下科技飛速發展,傳統的書籍設計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而個性化、趣味性的書籍設計被廣泛重視。書籍設計的趣味性恰從人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要出發,使讀者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感受雅趣、稚趣、情趣、妙趣、意趣等帶來的閱讀快樂,進一步拉近讀者和書籍的情感距離。
人的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嗅覺功能被稱為五感,是我們每個人普遍具有的感知能力,人通過五感的真實感受和切身體驗與外界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認知事物,對事物作出整體評價。日本書籍裝幀藝術家杉浦康平認為:書是將信息視、觸、聽、嗅、味五感活性化的復雜宇宙。當一本書拿在手中,用手翻動著書頁,用心體悟著所讀內容,“五感”姍然而至。書籍設計的趣味性就是從讀者的情感需求出發,力求從封面、書脊、紙張、印刷、色彩等的各個細節進行把握,刺激和調動讀者的各種感官參與,使其享受“五感”之美,體驗“五感”之樂。[1]這就突破了書籍裝幀審美僅僅來自視覺的局限,開闊書籍裝幀的設計思維。
視覺設計主要體現在線條、圖形、文字等視覺元素的巧妙編排及色彩運用上,書籍設計的視覺美感,就是要抓住這短暫的瞬間,讓讀者感覺新奇、獨特并富有藝術美感,從而使其產生欣賞、愛慕和愉悅之情。當人們逐漸厭倦了漂亮的書籍外觀,觸覺設計便成了一種近年才備受關注的新刺激。它觸動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通過細微的神經來傳達信息。聽覺設計以不同的材質演奏不同的樂章,帶給讀者不同的聽覺感受。比如一些兒童類讀物,為了引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可以用特殊材質去表現翻書的聲音,讓書籍會“說話”。準確、科學地使用色彩,使色彩與書籍特定的內容相結合,就能使讀者享受完美的味覺體驗。與此同時,書籍所特有的油墨香味,會讓人神清氣爽、陶醉其中,這就是嗅覺設計帶來的美感體驗。
美國心理學教授諾曼(Norman)在《情感化設計》一書中指出:最好的設計不一定是一個物品、空間或者結構,它是一個過程——動態的和可以修改的過程。好的書籍設計就是要給讀者設計一個過程,一個讓讀者參與和書籍互動交流的過程。每一位讀者都具有某種潛在的創造才能,而這種創造欲望更多地傾向于喜歡享受創造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每一本書與讀者之間都發生著不同的故事,整個互動過程是驚奇的、有魅力的、有回饋的、有吸引力的,同時也是充滿樂趣的。閱讀的樂趣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參與。[2]
2008年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評選中,中國設計師朱贏椿的設計作品《蟻囈》獲得了特別制作獎。這本書超乎尋常的、大膽的、大面積的使用空白,得到了世界圖書界的廣泛贊譽和肯定,評委會認為其互動理念令人信服。用朱贏椿自己的話說:“簡潔的圖像和文字只是想對讀者發出一個邀請。我們相信更有趣的內容盡在讀者自己心里。”書中大量的空白為讀者提供了充足的想象和創作空間,他邀請每一位讀者去填空,收集讀者的互動信息,期望創造新的書籍?!翱瞻住钡难垼c燃了讀者本能的創作熱情,他們高高興興地、自然而然地作為書籍創作團隊中的一員,參與到書籍新一輪創作之中,體驗自由創作的快樂。此時,讀者和書籍就像是親密的朋友,相互攀談、袒露心聲,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情感上的共鳴隨之產生,讀者在與書籍快樂的互動中與書籍融為一體。
書籍設計的趣味性還表現為高雅的、積極的、令人愉快的“稚趣”。它源于讀者內心的情感需要、感受和傾向。努力捕捉和發現能夠吸引人的、有味道、有童趣的興奮點,調動讀者的各種感官參與,注重書籍與人的交流和互動,根據書籍內容編排設計元素,并以有趣的形式展現出來,把紙質書籍特有的實在感、立體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完成書籍與人身體性的、情感性的交流過程,讓讀者在輕松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信息。
我國休閑文化的力倡者于光遠先生說:“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書籍設計的趣味性就是要給讀者設計一個玩的過程,即讀者和書籍做游戲的互動過程,力求讓讀者玩得有學術、有技術、有藝術。《我想和每個人永永遠遠在一起,走遍天涯海角》是一本美術專著,同時也是一本“玩”味無窮的書。在這部書里,設計師安裝了棍棒、按鈕、彈球、彈出窗口等機關。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控制場景和書籍做互動游戲。[3]這部書雖然價格不菲,卻保持良好的銷售業績,可見人們對這種可以“玩”的書的喜愛。
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書市上適合每個讀者的書很多,人們面臨如何選擇的新問題。鑒于此,設計者應當抓住受眾的興趣點,以構思“妙”取勝,讓書籍更有“趣”。傳統書籍一般有規整的形態特征,而現在的書籍已不再受六面體形式束縛,開始出現不同形狀的新奇樣式,有口袋式、正方體、橢圓形、愛心形的書籍。如具有棒球形態的書籍設計,在中間的位置分開來,里面是一張張的文字,如果不把它打開,根本就是一個棒球。有一款書籍設計,外貌方方正正,但是打開封面卻看到里面有一個明確的鳥的形態,是把厚厚的內頁從中間切割出一個直觀的形態,來幫助傳達書籍內容的信息,無論你閱讀到哪一個頁面,都能看到小鳥的造型。[4]
在繁多復雜的圖文信息中,如何讓觀者沒有視覺疲勞,或對某一欄文字信息產生興趣?將文字編排成新穎有趣的序列,或將文字做一些圖形化的創意設計,已越來越受到各國設計者的重視。設計者依主體內容把文字集中,打散、組構,放大或縮小,使圖文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圖文交融、相映成趣的視覺效果。這種視覺圖式能增強版面的形式感和視覺沖擊力。它不僅沒有失去文字的可讀性特征,相反通過有趣的形式和舒適的視覺感受激發人們去解讀,去感悟文字和圖形的內涵以及設計者的創意。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優秀的漢字趣味設計。常用的方法有“表意隨形”,即文字的形體可以隨著主題思想的變化而變化,可以是單個的文字,也可以是成組的文字,隨“意”變形后所展現的“意”,讓內涵更加淋漓盡致地傳達出來。[4]表意隨形的設計方式尤其適用于中文,這是因為漢字的形體經過漫長的演變,外形通常固定且絕大部分呈方形,這種規范性的外形容易顯得平淡。但我們可以經過編排使文字圖形展現出千姿百態,以激發讀者的興趣??梢姡硪怆S形的編排方式強調的是以圖形的可視性取代文字的可讀性,也就是將讀的符號轉換成看的形體,表達其含義,體現其寓意。這種方法能使頁面造型豐富多彩,變幻無窮,耐人尋味。
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人們對精神的追求不斷提高,紙質書籍設計不僅應滿足人們獲取知識的需求,還應滿足現代消費者求新、求奇和求趣的視覺審美與心理審美的需求。不但要在視覺上具有迅速傳達信息的功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而且還要能與人們的心靈溝通與交流,在高品位的內涵中,讓大家輕松愉快、自然而然地接受信息。因此,書籍設計的趣味性正是立足于人、社會和書籍本身的發展需要而產生的。它以快樂閱讀為理念,賦予了書籍新的趣味性功能,給讀者帶來全身心的快樂體驗,不僅滿足了人的情感需求,更為書籍設計的發展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1]孫彤輝.書籍設計[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2]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陳以南.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3]曲曉藝.基于興趣為導向的書籍整體設計研究[J].重慶:包裝工程, 2011(10)
[4]成凌云.汪浩文.淺談文字圖形的趣味性設計[J].魅力中國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