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清蘭 查清平
關于職技高師“教師口語”的教學方法
□查清蘭 查清平
提高職技高師“教師口語”教學的質量,需要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采用創設情境、小組合作、示范教學、多媒體運用、微格教學等方法優化教學效果。
職技高師;教師口語;教學方法
職技高師教育承擔著培養合格的職業教育師資的任務,其培養目標要求在遵循師范教育的基礎上凸顯其為職業教育服務的專業性和職業技能性。而“‘教師口語’是研究教師口語運用規律的一門應用語言學科,是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指導下,是綜合運用諸多學科培養師范生的口語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必修課。”[1]。
據調查,從目前職技高師“教師口語”的教學方法來看,確實存在著一些弊端,如:教師側重理論知識的講授,忽視了指導學生的訓練;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課時的壓縮,多數技能訓練無法讓每個學生參與;教學媒介使用少,學生學習缺乏興趣等。筆者根據十幾年的教學實踐,認為要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要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學生訓練,在訓練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才是提高職技高師生口語技能的有效途徑。
“教師口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訓練課。為了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在課堂訓練中教師要創設多種多樣的情境,提出具體的教學目標,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氛圍,使之完成角色轉換,激發他們口語交流的熱情,從而提高口語訓練的效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首先,情境的創設要真實。我們認為真實的情境要聯系學生的現實社會生活,使學生能夠進入情感的氛圍,體驗到話語蘊含的豐富內容,能夠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情境一旦脫離生活原型,往往就會概念化、抽象化,學生只能對知識進行膚淺的理解,不能在社會生活中對所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
其次,情境的創設要圍繞學習目標。“教師所選擇的學習情境素材應有指向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能夠在學習活動與學習內容之間搭建平臺”[2]情境的創設要為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服務,“教師口語”的情境創設可以圍繞三大內容展開,在“普通話訓練”中可以創設普通話水平測試應試的情境,“以測促訓”讓學生結合測試去練習普通話的發音;也可以結合職校各專業的特點,創設與專業相關的對話情境如旅游專業導游與游客的對話情境等來訓練難點聲母、韻母、語流音變等。在“一般口語訓練”中可以創設朗誦會、演講賽、辯論賽等情境,參加訓練的學生分別充當的是朗誦者、演講者、辯手及聽眾、評委。在“教師職業口語訓練”中教學口語情境可以創設模擬職校課堂教學情境來訓練教學導入語、小結語、講授語、提問語等;教育口語情境可創設群體講話情境如日常活動中的群體講話情境和處理偶發事件的群體講話情境、個別談話情境如對不同個性學生的教育口語情境和對不同水平學生的教育口語情境等,如創設家長會場的情境,作為教師在家長會上需要與不同的學生家長進行對話,具體假設學習成績優秀、一般、很差的三個學生的家長。如此情境真實,學生需要聯系學過的理論與三位家長進行對話。教師在學生模擬活動結束時需要組織有針對性的點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強化對生活的感受,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教師口語素養。
實踐證明,創設情境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產生較為強烈的學習愿望,有助于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養成。
傳統的職技高師“教師口語”教學中,教師占據課堂主體,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加之課時的限制,多數技能訓練無法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小組合作法是改變這種狀況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師口語”的教學中,我們認為,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小組進行訓練。小組訓練的好處在于在一個小組范圍內,每個學生既可以得到自己實訓的機會,又可以得到了點評他人實訓的機會,不僅有助于提高職技高師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助于提高他們指導他人運用口語的能力。
采用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進行訓練,對教學雙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將訓練的內容提前告知學生,要求學生課前一定要進行預習,以便對訓練的內容有所掌握和了解,必要時教師還需要提供一定的語言材料;其次教師在安排小組訓練任務時還需要考慮到訓練內容的難易度,讓學生能展開相應的訓練;再次,教師下達訓練任務時對訓練的要點、要領及技巧的講解要求簡潔、明晰。至于小組的劃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性別、語音面貌等方面進行合理搭配,促進小組各成員的互補;也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隨機分組,促使學生與更多同學合作;還可以讓學生根據彼此之間的關系、喜好等自行組合,增強自由和諧的合作氛圍。經過多年實踐,我們認為每個小組人員8人比較合適,每個小組推選一個組長,組織點評討論。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來回穿梭于各小組之間,結合小組成員的表現進行指導,擴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彼此之間思維的碰撞。訓練結束,學生活動的優缺點留給學生自己去評點,保證每個同學都發言。學生在相互評點中既能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優化自己的教師職業口語素養,又能培養學生仔細聆聽的習慣,在聆聽中懂得尊重別人,從而提高學生敏銳地把握語言信息的能力。實踐證明,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法有效拓展課堂訓練的機會,讓學生在訓練中學到更多知識和技能、在合作中體會到了互助、互學的好處。
示范法認為“有些行為并非通過直接實踐或受到強化形成的,而是通過觀察、學習產生共鳴,從而增加良好行為的獲得或減少、削弱不良行為。”[3]在“教師口語”教學中,不少學生普通話受方言的干擾,鼻音 n 和邊音 l,平舌音 z、c、s 和翹舌音 zh、ch、sh,前鼻音-n和后鼻音-ng等發音混淆,教師講完這些難點音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后讓學生直接去訓練,效果往往不佳。這時教師的示范發音包括正確的發音示范和錯誤的發音示范就十分必要了,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教師的發音示范,找出自身發音的問題,讓學生知道自己應怎樣做和為什么這樣做,使之明確努力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不斷嘗試,再反復訓練,效果就會明顯。
為了讓學生有效掌握口語技能操作要點,我們需要對每一種口語技能提供示范。示范教學不局限于普通話、朗讀、演講、導入語、講授語、態勢語等的分解示范,還包括教師課堂教學上語音的準確規范、講授過程的精彩生動、教態的自然大方,組織學生訓練的有序,評價學生實踐的到位的整體示范。當然,示范的主體也不僅僅限于教師,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安排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做示范演講、示范點評;或者借助典型、有代表性,能準確展現口語表達的技能的現代多媒體音像資料來示范教學,從而讓學生認識和理解口語技能活動所要達到的目的。
總的來說,好的示范能夠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躍躍欲試,為搞好教師口語的教學奠定了基礎。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示范應在理論講解或技能要求說明后及時進行,以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有助于學生對口語技能的感知、并且積極進行能力的遷移。
“教師口語”包括“普通話訓練”、“一般交際口語訓練”、“教師職業口語訓練”等教學內容,教學僅僅依靠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的課堂講解是實現不了教學目標的。借助多媒體教學資源既可以綜合利用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多種信息載體,實現圖文并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彌補教師教育教學口語的不足,學生通過觀看專家的示范,接受更專業的指導;還可以彌補課時的不足,豐富課堂信息量,并能向課外有效延伸。
如“普通話訓練”中關于普通話中的難點聲母、韻母,輕聲、兒化等可借助相關多媒體教學資源,讓學生反復去聽,認真學習規范的發音,避免出現語音語調上的錯誤和缺陷。“一般交際口語訓練”中的朗讀、演講、論辯等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通過播放名家朗讀、好的演講、辯論等教學影像資料開闊學生的視野,開拓學生的思路。
在“教師職業口語訓練”中,如主要教學口語技能訓練就有導入語、小結語、講授語、提問語、評價語、應變語等;教育口語訓練就有對不同性格學生的教育談話、對家長的談話、處理突發事件的談話等。如此豐富的口語技能訓練,光靠老師去講解訓練特點、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借助相關的視頻教學資源讓學生觀摩優秀教師的精彩教學實況,積極去體會正確的口語表達方式、詞語應用、體態語等,從而掌握技能的要領。
當然,選擇教學影像資料除了好的資源,也可以呈現反面的資源,如不準確的發音、不規范的用詞、不得體的體態語等,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對比中得到啟發,加深了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獲得科學的訓練方法,從而發展學生的能力。
“教師口語”多媒體教學,在提供豐富、直觀、生動的學習資源的同時還可以設置更貼近學生生活的虛擬學習環境。教師可以借助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構建多層級的“教師口語”教學體系,上傳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學習和訓練的資源,同時借助多媒體多功能的有效整合和運用,便于學生在課外自主選擇學習和訓練的內容,為課內教學向課外延伸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增強了教師教的延伸性和學生學的主動性。
微格教學也叫微型教學,“它是利用電視錄像手段對學生的技能、技巧進行分小段式地、反復地自我觀察與訓練,達到迅速糾正錯誤技能、掌握正確技巧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4]微格教學起源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教育改革運動時期,是建立在教育教學理論和視聽技術基礎上訓練師范生或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的一種培訓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一般在微格教室里進行,學生在訓練前需要讓學生觀看優秀的示范樣板,學生訓練時他們的表現和當時的情境,包括語言、態勢、表情、人物、環境、氣氛、效果等都被拍攝下來,教師將拍攝好的視頻資料導出來和學生們一起觀看,共同分析、評價其技能訓練的優缺點,然后再做訓練,直至掌握正確的技能為止。
在“教師口語”教學中,微格教學法主要用于學生的演講、教學試講、教育口語表演等訓練。這些技能訓練要么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要么需要相關的情景配合,當然還包括體態語、神情等因素。如果不采用微格教學法,無法再現學生訓練中的具體情景,學生看不到自己訓練的情形,無法直接地進行自我評價,只能聽老師或其他同學的評價,靠間接信息來認識自己;教師在學生表演過程中不便打斷學生進行指導,只能簡單記錄,出現問題較多的情況下,教師很難全面記錄,以致問題的分析難以具體確切,有些細節容易被忽視,導致學生的不足或缺陷得不到糾正,因而訓練效果不佳。而采用微格教學法,將學生的表演拍攝下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表演欲望和表演熱情,還能夠再現學生訓練中的具體情景,讓學生真切、直接地發現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師生能夠通過回放錄像,共同分析訓練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總之,以上五種課堂教學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滲透、綜合運用的,如示范法就可以綜合運用教師本人的示范和多媒體教學資源的示范,創設情境法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資源等。在這些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將教師口語理論教學融入整個實踐活動中,用理論指導實踐,避免訓練的盲目性;將課內教學有效地向課外延伸,因為課堂的訓練只是為學生的活動提供了方法論的基礎,提供了教學實踐活動的模式,要真正實現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技能并形成良好的教師職業口語素養,還需要學生課外不斷地進行語言實踐和反復訓練。
[1]國家教育委員會師范教育司.教師口語[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2]李鵬鴿.創設教學情境的有關問題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0(12):122.
[3]示范法.[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37429.htm,20 11-02-3.
[4]王存太.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中師《教師口語》課程教學的教學設計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23.
查清蘭(1973-),女,江西科技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字學;查清平(1979-),男,江西星子中學教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職技高師《教師口語》課程教學現狀的調查及研究”(編號:09YB342;主持人:查清蘭)成果之一。
G712
A
1001-7518(2012)17-0038-03
責任編輯 時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