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大學章程:秩序規則的二元性
——一種歷史角度的考察*

2012-01-29 04:26:31蔣季雅
關鍵詞:大學

蔣季雅

(北京大學 法學院,北京100871)

大學章程:秩序規則的二元性
——一種歷史角度的考察*

蔣季雅

(北京大學 法學院,北京100871)

大學章程體現了大學內部治理規則,是我國大學治理中引進的西方舶來品。引進大學章程的目的是既要解決我國大學“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現狀,又要使其為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保駕護航。通過考察西方大學章程內容后可以發現,作為大學自治傳統載體的大學章程體現出了秩序規則的二元性,其內生秩序決定了大學的本質,也成為其事業發展和傳承的核心,其內化的秩序規則體現了大學與外部世界之間的關系,反映了大學在社會中的地位。內生秩序規則與內化秩序規則的變化對應了大學發展過程中經歷的興衰,而歷史的經驗將對我國大學章程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大學章程;現代大學制度;大學內部治理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領域中問題層出不窮而又難以解決,改革者將目光鎖定了高教法中提到過,但卻一直不為人重視的大學章程,從而使大學章程建設提上了我國高教改革的議程。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全國政協教育界委員聯組討論會上提出了教育部要向地方放權的意向,并說,“我們多年來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現在是該放就放,但是每一個學校要有自律的基礎,有自我配合的能力,否則放多了馬上就會出問題”。[1]“學校要遵循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來管理教學,大學應有自己的章程?!保?]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改革“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局面能否得到解決的關鍵在于政府向大學放權時,大學要具備“自律”和“自我配合”的能力?!白月伞迸c“自我配合”是對大學自我治理,內部機構運轉協調有序的秩序描述。在法治國家,尋找秩序的最佳途徑莫過于實現規則之治。因此,在高等教育法律體系背景之下開啟大學內部規則之治的重任將由大學章程來完成,大學章程制度的建設成功也將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里程碑。“大學是12世紀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世紀產物”,[3]9大學章程也最早出現于那個時期。要了解章程與大學內部秩序的必然聯系,我們必須追溯到大學產生之初,因為歷史的作用在于“如果你想要知道你要去哪兒,它幫助你了解你曾去過哪兒”。[4]

一、大學章程體現了大學秩序規則內生與內化的二元性質

眾所周知,大學的產生與中世紀行會組織形式密不可分。行會是“為了保護本行業利益而互相幫助、限制內外競爭、規定業務范圍、保證經營穩定、解決業主困難而成立的一種組織”。[5]行會具有鮮明的職業技術性以及職業道德性,也正是在這兩種特性的基礎之上,每個行會內部有著特有的組織紀律與規章,可以制定自己的章程,對內實行封閉式的自我治理。但這并不意味著行會內部的規則是殘酷而非人道的,與之相反,行會中洋溢著的是“平等、民主、互助友愛、相待如手足”的溫情。[5]大學最初只是行會組織形式中的一種。與普通世俗行會組織不同的是,它是人們以追求知識為共同目的聚集在一起之后形成的行會組織,因此它具有一種形而上的目標價值。中世紀大學的組織特性到今天得以較為完整的保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價值目標的超脫性。“如果大學只是作為一種追求物質利益和自由的法人團體,它本應與中世紀其他機構具有同樣的命運,而這些機構已經銷聲匿跡了?!保?]25但如果大學僅僅只為了追求真理和研究學問,也并不能成其為大學,因為以這一目標為追求的學院組織早在中世紀之前就曾經出現過,但它們都沒有發展成為大學。在中世紀的復雜環境之下,沒有外在權威對大學的保護,教師與學生們很難獲得為追求真理而“沉思”的機會。中世紀大學之所以能夠區別于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學院模式而成其為大學,就是因為它將保存、創造知識的內在訴求與運用知識服務社會的外在需要二者有機結合在了一起,或者說因為中世紀大學的知識傳承方式①使其能夠具有為政權組織以及社會服務的功能,因此外部權威通過賦予它各種各樣的特權或權利促成其完成了價值功能實現與輸出的組織形式建構。而機構與組織形式的創建是中世紀大學對于后世最大的貢獻之一。

中世紀大學大多是以某個城市為中心而形成的。當有著名學者跓足一個城市講學時,往往周圍其他城市、地區的學生們就被吸引到這個城市來跟隨學習。所以通常的情況下,教師與學生們相對于這個城市而言都是外鄉人(或外國人)。依據中世紀的法律規定,外鄉人無法享受到城市市民的權利,但“教師和學生們不確定的社會地位,這才是早期大學確立的誘因”。[3]22新興的大學行會組織在12世紀的前幾十年并沒有引起統治者的關注,這種局面在1155年腓特烈一世頒布《安全居住法》時而被首次打破。[3]85-86由于權利長期得不到保障,博洛尼亞大學師生們利用腓特烈前往意大利接受加冕的機會向其懇求禁止市民對外國學生動用司法權以及保障師生自由遷徙的特權。腓特烈慷慨地在《安全居住法》中賦予了師生們這些特權,并認為知識是寶貴的,為知識離開故鄉的人們是值得稱道的。但腓特烈關心政治局勢甚于關心師生們的法律權利,在其后師生權利受侵害要求其保護時他并沒有兌現他的承諾,反而是與其不和的教皇亞歷山大三世隨之認識到了大學價值,并通過頒發特許狀為大學授予特權的方式大力提升大學的社會地位。[3]86-88亞歷山大之后繼任的教皇保留了這種扶持大學的傳統,大學成為了教廷保護的對象,但同時也成為了監督的對象。教皇可以直接為大學制定章程或者對其章程進行修改,也可以為大學制定法令。與教會相似的是,世俗政權與城市政府也逐漸看到了大學的價值,在一些教權衰微的地方,世俗政權或城市政府利用權力對大學進行干預,將其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為其制定章程。中世紀大學章程多數為教皇或國王、城市政府制定和頒發,章程中既有與教學相關的規則內容,也有所賦特權以及法令在大學中的實施內容。教會實行的是“對大學內部事務無所不在的干預政策”,[3]100但這只是從章程或教會為大學制定的法規命令內容中看到的表面現象,實際上除了對大學與城市政府、市民之間矛盾糾紛的賦權式干預之外,教會在中世紀前期為大學制定的內部管理措施大多符合大學教學規律,很多情況下就是對大學實踐做法的確認。如教皇英諾森四世就曾“在自己的法律著作中充分研究了大學的本質和特點”,[3]100而據他對大學章程的描述,可以看出當時大學內部的教學管理是相對獨立于教會的。因此中世紀前期教會對大學內部組織紀律寬容化也是大學得以出現在歷史上的重要外在原因。但畢竟對大學無所不在進行干預是大學外部權威機構的權力,因此當大學進一步發展的時候,權威機構對大學干預、壓制的力度也加大了,從此大學也就難以再完全恢復到中世紀前期的輝煌。章程是中世紀大學得到外部權威組織承認的合法證明書,也是大學所處宏觀與微觀社會環境的縮影。中世紀大學的內部結構與運作通過其章程能夠大概獲知,而大學的使命與外部權威機構對它的定位在大學章程中分別轉化成為內生秩序與內化秩序兩種基本秩序規則的安排。

二、大學章程作為內生的秩序規則:大學學術組織、紀律的規范化成形

一般認為中世紀最早的兩所大學是博洛尼亞大學與巴黎大學,這兩所大學分別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行會組織與以教師為主體的行會組織基礎之上形成。中世紀的行會組織多以手工業為主,實行師徒制的傳授方式,但學徒的人數受到限制。[6]同樣的,大學在其產生之初也實行師徒制知識傳授模式,文憑也是以教師個人名義發授。博洛尼亞大學形成的是學生行會,“那里的學生行會,在一開始聘請教授時,就通過罰款來監督教授是否良好地履行自己的教學職責,是否準時上課,是否上了足夠課時,為了支付罰金,教授們必須事先存下一筆錢來支付保證金?!保?]23巴黎大學則形成教師行會,為教學與學習制定規則。在知識、教育為教會壟斷的中世紀,大學由行會向教育機構轉變,首先要得到教會的認可,其次就是要取得學術標準的評價權。因為在追溯大學起源的時候,“一直以來就存在一個標準規范,……使人們承認大學或與其類似的組織是高等教育機構。這就是將學位的授予建立在學術委員會決議的基礎之上,學術委員會對這個決議負責?!髮W要做出這樣的決定,必然要求有衡量正當行為的最低標準和做出決定的材料和程序”。[3]25-26學術評價權是否掌握在大學手中決定了大學是否能由師徒制的行會組織向教育機構轉變。這種學術評價權主要表現為考試權,但考試權曾一度被教會所控制。繼腓特烈一世之后向大學伸出保護之手的亞歷山大三世在頒布命令“宣布發布執教許可證和從事教學工作都是免費的同時,為評價教師資格候選人執教能力制定了程序,規定候選人必須要通過由‘杰出教士們’組織的考試后,其執教資格才能得到認可”。[3]88但如果考試權不由大學掌握,缺乏明確的教學與學習評價標準,大學就不會形成穩定的組織制度與學術規則。1213年巴黎教長頒發的“大學的大憲章”是考試權由教會把持向教師轉移的一個標志,它限制了大學內部代表教會利益的教長的權力,規定在聘任神學和教會法的教師們,必須要經過教授投票。申請大學教職的候選人必須經過學院的考試。②隨后巴黎大學以教師作為考試評價權的主體,圍繞學術委員會評價機制建立起了內部學術組織規章制度并得到了教會的認可。在學術組織制度規范成形的情況下,1215年巴黎大學第一部章程制定,它“不僅意味著松散的大學組織得以重建,以前的章程③重新發生作用,而且意味著導致一所大學,或者章程,或者大學秩序的建立的行為”。[3]31而用教皇特使庫爾松的羅伯特在1215年所說,則是確保大學的安寧。[3]32

中世紀大學即使有了統一的章程,其內部也存在著不同的社團組織,如有著完善組織形式的同鄉會就是最為普遍的一種。但對于組織結構影響力延續至今的社團形式而言,學院在大學中的地位比同鄉會要更為重要。博洛尼亞大學章程與巴黎大學章程是中世紀各大學借鑒的范本,仿照博洛尼亞大學建立的大學通常依靠同鄉會等社團組織進行內部管理,而仿照巴黎大學建立的大學,“大學的很多管理是通過學院進行的”。[3]124大學與學院之間的關系類似于聯邦制中聯邦與州的關系?!霸诖蠖鄶登闆r下,學院是大學內部根本的并帶有某些自治權的實體,它們有自己的章程、評議會和院長。”[3]42院長通常就是大學的教師,他負責“管理和教學、辯論和考試”。[3]124學院是在學科基礎上形成的團體組織,它以教師為中心將學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學習。中世紀學院之間的競爭關系更加強了學院內部的團結。相對于為維護大學共同利益而存在,因此行政事務日益增多的大學共同體而言,學院是一個更為濃縮的學術共同體。

中世紀大學的章程幾乎都以巴黎大學或博洛尼亞大學為模本,主要原因在于這兩所大學最早完成學術組織紀律規范化從而塑造出大學的模樣。它們為教會以及后來的統治者“栽種大學”提供了便利,[3]56因為從功能運轉而言,只需要復制這些大學的章程就可以制造出大學來。

三、大學章程作為(外生)內化的秩序規則:大學權力、權利的行使與監督

困擾整個中世紀大學最大的難題就在于如何將其自身與周圍社會、政治環境相協調。作為異鄉人集合體的大學要想在一個城市立足下來,就必須要取得教皇或世俗政權的支持。只有得到他們的特許狀,大學才能獲得與外部干擾勢力相抗衡的權利。中世紀大學因所處的城市不同而與世俗政權、教會的關系有所不同。如博洛尼亞大學所處的地理位置就是“世俗權力遠高于教會權力”[7]的城市,雖然教皇也“擺出一副‘學生自由’保護人的姿態”,[3]51但大學仍然處于城市為其制定的章程約束之下,約束的目的在于防止大學遷往其他與之競爭的城市。以學生為主體的博洛尼亞大學學生們為此與城市政權展開了斗爭,最終與城市政府達成妥協:城市承認大學的獨立,大學處于自己選舉產生的校長管轄之下,同時城市賦予學生當時只有其市民才享有的各種特權保障。

與博洛尼亞大學不同的是,巴黎大學處于教會勢力強大地區。教長作為主教的代理人是大學的首領,“對學生和教師擁有絕對的權力”。[3]132由于教廷一貫持積極保護大學的態度,幾乎每次大學與外界發生沖突后,教皇都會參與解決爭端,并通過特許狀的方式為大學賦予特權。作為特許狀的衍生品,教皇對大學實行教皇學監制度,他們“自覺地維護教皇賜予大學的特權,以免受地方當局的限制和侵犯”。[3]18這些制度一方面起到保護大學特權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使大學處于權力的控制之下。12世紀后期是大學迅速發展的時期,在巴黎,學生的人數出現了“幾乎失控的快速增長”,[3]53教會對于法學這一世俗學科的發展以及亞里士多德哲學著作的興盛顯得憂心忡忡,因為這與教會為了弘揚教義而支持大學的初衷相違背,而大學教師也“為凌駕于他們之上的權力焦躁不安”。[3]53大學與教會之間展開了斗爭,“這種斗爭一直持續到1231年”[3]54巴黎大學教師在教師中自行選舉校長而告終。而教長的權力讓位于大學選舉產生的校長則開始成了13世紀的普遍現象,“教長都逐步喪失了實權,而流于形式”。[3]142教會或者是對大學選舉校長不加嚴格限制,或者如“許多歐洲東部和中部的國家,教長是當地的主教或者大主教。把他的權力委托給官方選出的大學成員”。[3]143又或者如牛津、劍橋大學,從主教處獲得選舉教長的權利,將教長變為了大學內部而非外部官員。[3]135

校長由大學選舉產生之后,校長成為了“大學的行政首領、學校議會所采納的決議的執行者、特權和章程的執行者”。[3]132教師組成的評議會或者學生組織成為大學中最高治理機構,大學在與外部控制的斗爭中取得了外界的支持與賦權,同時又通過對這些權利的運用擺脫了外部對大學不恰當的制約。這種局面的出現除去大學教師、學生們積極斗爭這一原因外,與中世紀特有的政治背景是分不開的。教會與世俗政權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使大學能夠與干預者進行利益的博弈,最終使大學“成為教會與王室之外的第三種權力機構”。[3]20權威機構對大學各種權利與權力的賦予使得章程成為體現大學社會地位的外部秩序規則內化的載體。但大學并不甘心于外部秩序的簡單施加,而是為自己積極爭取有利于發展的制度保障。最終在中世紀外部權力爭斗的夾縫中,大學形成了以教師、學生團體為意志決策中心,與外部環境并存的自給自足的自治實體。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自治地位帶來了大學學術上的極度繁榮,它成為“知識活動的中心,是學者的家園,理智在這里啟蒙,……新時代的曙光隨之降臨”。[8]

四、大學章程秩序規則:二元性與中世紀大學的興衰

如果沒有中世紀大學教師與學生們同外界干預的不屈斗爭,沒有他們為大學寧靜氛圍主動爭取權利保障的精神,大學的面貌與今天肯定大不相同:大學不會在人類進步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或者大學早就如中世紀大多數的行會組織一樣消失于歷史之中。大學在人類歷史中的首次亮相是以圍繞知識傳授與研究而凝聚在一起的人的集合體形象出現,教學與研究是大學不變的核心事務,而人的集合所形成的精神也就是大學的精神。這種精神既是中世紀行會組織中的民主、平等與互助,也是出于對真理的熱愛與追求而表現出的思想自由。用凱恩斯的話來說,教師與學生們的精神就是大學出現的“原創精神”,而“如果這種原創精神消失的話,如果原發性樂觀改變的話,事業就會衰亡”。[9]這種“原創精神”就是學術自由精神,“學術自由本質上是精神自由,它意味著學者在從事學術活動時所作的任何選擇或學術結論,遵從的都是他自己的理性判斷和對真理的執著信念,而不是對任何權威的盲目遵從”。[10]大學章程中圍繞著教學、研究這一核心任務而建立起來的內生秩序規則是學者學術自由在大學層面的制度安排,這種學術自由的團體性權利(an institutional right of academic freedom)④也可以表述為大學的學術自治。從中世紀大學的產生歷史來看,內生秩序的出現表明了大學組織結構的初步成形,并與圍繞著大學共同體與外部世界之間關系建立起來的內化秩序共同構成了大學內部的基本秩序。以學術事務、學術共同體成員為直接調整對象的內生秩序規則,只有學術共同體成員才最有權力將其表述出來,也只有學術共同體成員才最為珍視這些規則并盡心盡力地守護它。內生秩序生發的源泉以及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大學的教師與學生,它通過一系列的程序、制度安排對大學的教學、研究活動予以規范,即使是統治者想將某種外在秩序強加于大學之時也不能無視其內部的規律,因為一旦這種內生秩序的規律受到損害,大學的精神以及大學的事業也就將受到破壞。中世紀后期國家政權勢力對大學內部教學、研究活動進行了種種干擾,有的國家甚至將大學變為政府機構的一部分,但大學教學、研究事務相對于國家行政活動的獨立性仍然得到了廣泛的承認。

中世紀大學興盛時期也是其自治權取得與維持期,這種局面的發展主要建立在以下三個前提條件基礎上:1.大學獲得多項政治特權,從而可以形成權利自我供給的小王國。2.大學有著較強的經濟后盾,如大多數大學依靠教會向教師發放薪金,給學生提供補助,且學生取得執教資格后有機會成為教會的牧師。3.阻斷了外部對大學內部垂直的行政干預,大學自行選舉校長,教師團體或學生團體是大學最高管理機構。這三個前提條件對大學而言實際上都非常脆弱,它們的出現主要取決于外部的社會、政治環境對大學是否寬松,而并不以或不完全以大學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同時這種完全的自治對大學而言也具有危險性,因為大學雖然取得了自由,卻也同時隔絕了外部世界對大學功能變化要求的回應,因此當政權想要利用大學的功能為自己服務時,很可能直接采用剝離大學各種權利與權力的方式。實際上中世紀大學這種完全的自治只是短暫的,在大分裂時期,教會、國王都通過加強對大學的控制將大學變為自己的思想陣地。大學被卷入政治斗爭之中成為了政治沖突的犧牲品。在教廷——中世紀大學最大的支持后盾與世俗王權斗爭失敗后,大學所處的社會、政治環境更是發生了根本變化。首先是大學的特權被大量剝奪,其次就是大學在財政上不得不依賴于政府,同時政府權力隨意干預大學內部事務。此時大學機構日益龐大,已失去了以遷徙方式對抗外界干預的可能。中世紀后期的大學充滿了“過分腐敗的抱怨以及常常是暴力性的學生選拔”。[11]237但“當政府的要求有時與大學傳統的、有特權的、以社團為基礎的自由需求之間發生沖突時,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達成一種可接受的折中方案,……不能簡單地丟棄那些源自中世紀的古老的特權”。這種情況下大學無法取得卓越,但由于核心事務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能夠進行正常的組織運轉,因此“盡管存在著政府或教會的監督,整個近代早期,大學仍保存了一種脆弱的卻是有價值的獨立性”。[11]131而對大學古老自治傳統的回憶也為洪堡時代的到來以及大學精神的復興提供了契機。

五、結 語

大學章程內生秩序規則發端于大學學術共同體自身的運行規律,內化秩序規則來源于外部政治權威對大學的賦權及對其社會地位的承認。二元化的秩序規則相互融合,共同服務于大學教學、研究的核心事務。但中世紀后期大學的衰落表明,大學內部秩序規則必須要在保證核心事務運行的基礎之上具備回應外部環境對大學價值需求的功能,它既要守護起大學的學術自由精神,又不能使大學成為與世隔絕的象牙塔。我國當前的大學章程建設是在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的背景下展開的,大學的法人地位也通過《高等教育法》得到了明確,因此大學章程的任務就在于建立起適應大學內部教學、研究規律的學術治理規則,同時將教育法治精神融合到大學章程之中,政府則應當不斷完善教育法律制度,將教育行政活動控制在法律范圍之內,避免對大學內部治理的任意干預。

注釋:

①中世紀大學通過提供亞里士多德式的沉思生活進行教師職業的訓練,但這種訓練其實提供了學員們勝任各種社會實務的能力,從而也培養了各種各樣的專門人才,而進入大學學習的人很多并不是將學術研究作為主要的目的。參見希爾德·德·里德——西蒙斯:《歐洲大學史(第一卷)》,河北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3-25頁。

②1231年“大學的大憲章”被選入教皇格列高利九世頒發的圣諭《知識之父》之中。參見希爾德·德·里德——西蒙斯:《歐洲大學史(第一卷)》,河北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5-26頁。

③筆者認為這里的章程有可能指的是各學院的章程,或者是指巴黎大學以前存在的各種規章制度,抑或二者兼有。

④此權利為美國法院判例所認可,參見周志宏:《學術自由與大學法》,臺北蔚理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第96-97頁。

[1]袁貴仁.985、211不再增任何新成員[EB/OL].[2011-03-19].http://learning.sohu.com/20110318/n279889195.shtml.

[2]袁貴仁.教育部將向地方放權,前提學校要自律[EB/OL].[2011-03-19].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14086782.html.

[3]希爾德·德·里德——西蒙斯.歐洲大學史:第一卷[M].張斌賢,等,譯.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8.

[4]伯頓·克拉克,等.高等教育新論[M].王承緒,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45.

[5]寶興.中世紀歐洲的行會道德[J].道德與文明,1994(4):36-37.

[6]徐平利.中世紀行會制度與職業教育的孕育[J].教育評論,2009(5):156-158.

[7]馮典.中世紀大學自治精神探析[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6-18.

[8]劉海峰,史靜寰.高等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98.

[9]邁克爾·夏托克.成功大學的管理之道[M].范怡紅,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8.

[10]周光禮.大學的自主性與現代大學制度[J].大學教育科學,2003(4):1-4.

[11]希爾德·德·里德——西蒙斯.歐洲大學史:第二卷[M].賀國慶,等,譯.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8.

Dual Regular System of the Constitution of University: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JIANG Ji-ya
(Law School,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Introduced from western countries,the constitution of university reflects university’s internal governance.The purpose of establishing constitution of university in our country is not only to solve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that“tightening control results in stiffness while relaxing control brings about disorder”,but also to escort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By analyzing the constitution of university in western countries we find that,as a carrier of the tradition of autonomy,the constitution of university reflects the duality of regular system.The regular system which grows from inside decides the essence of university,and becomes the core of its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The regular system which grows from outside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and its external environment,and the status university occupies in the society.The change of the dual regular system corresponds to the rise and fall of university through history.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will provide insights for constructing the constitution of university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itution of university;modern university system;internal governance of university

G640

A

1001-5035(2012)04-0083-06

2011-11-20

蔣季雅(1977-),女,湖南辰溪人,北京大學法學院2008級憲法行政法博士研究生。

國家社科基金2010年度重點研究項目“中國大學章程法律問題研究”(10AFX006)

(責任編輯 鐘晨音)

猜你喜歡
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征稿簡則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48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我的大學,我來啦!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16
大學求學的遺憾
訂正里的大學問
午睡里也有大學問
華人時刊(2017年13期)2017-11-09 05:39:29
工大學人
考上大學以后悔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欧美在线黄|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天天摸夜夜操|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国产99热|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国产精品30p|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日韩专区第一页|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久久无码av三级|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欧美爱爱网| 国产乱视频网站|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色AV色 综合网站|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亚洲欧美极品|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久草视频一区|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www.youjizz.com久久|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国产91在线|中文| 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 亚洲乱强伦|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久久人体视频|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无码在线激情片| 欧美成人国产|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91免费在线看| Jizz国产色系免费|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