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艷賓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Linux是一種自由和開放源碼的類Unix操作系統,有著強大的網絡優勢和極為突出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從手機、平板電腦、路由器和視頻游戲控制臺,到臺式計算機、大型機和超級計算機,Linux可安裝在各種計算機硬件設備中。近幾年,以Linux為代表的開放源代碼運用在國際上發展很快,IT企業人才需求的趨勢越來越重視Linux操作平臺下的系統應用開發和網絡管理能力。因此,我院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都開設了《Linux操作系統》課程。由于該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教師要教好這門課程和學生學好相關技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結合教學體會和課程教學現狀,筆者擬從課程結構、教學內容、項目設計和教學手段等幾個方面闡述在教學過程中的探索和實踐。
2005年,我院面向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開設了《Linux操作系統》課程,課程性質為專業技術課,安排為72學時。2007年,又面向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開設,但課程性質有所改變,為專業拓展課,安排為36學時。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Linux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常用命令以及系統安裝、配置、管理和應用的技能和方法。目前,我院該門課程在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1)學生對Linux系統認知不足,學習興趣不高。當前桌面操作系統多數是Windows,學生接觸Linux比較少,對Linux系統的認知不足,是造成學生不想學的主要原因。況且Windows和Linux差別很大,兩者的人機界面和使用習慣完全不同,因此,很多學生在面對Linux問題時會產生畏難情緒。(2)課程結構設置不科學,專業學習缺乏特色。
兩個專業開設同一門課,課程性質和教學學時都不相同,很難做到教學內容和職業能力培養的一致性。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每周只有2課時,時間間隔較長,課程中的很多內容只能被壓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實驗環節。很多學生反映課程所學內容過多,知識點難記易忘,教學效果不理想。(3)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比較陳舊。由于課程自身的原因,不能把許多直觀交互的現代教育手段應用在教學過程中,致使大多數教師仍采用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往往按照教材編排的順序,先介紹單純的理論知識,再講解具體的使用。教學內容陳舊,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方法和技能就不能直接應用到實際項目開發中去,實踐能力差。(4)教學設計缺乏項目,考核方式比較單一。教師自己沒有做過實際項目,沒有完成任務的實際經驗,在承擔教學過程中,就找不到合適的項目和任務來支撐教學設計。此外,以往的考核都采用常規性的閉卷考試,理論課和實驗課的內容放在一起,出一張試卷進行閉卷考試,這種考試方法不能充分反映學生對該門課程實驗技能掌握情況,從而也導致學生對實驗課不夠重視。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有了積極性,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使學生學好Linux操作系統課程,最好的辦法就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教師可以運用多種途徑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比如,介紹當今Linux系統發展動態,提供業界新聞、Linux方向就業的情況等,還可以邀請企業或行業的專家學者來學校作講座。2011年11月1日,教育部LUPA開源軟件實訓管理中心副主任、人保部開源軟件職業鑒定中心副主任、浙江科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CEO在我院做了“與小機器人Android交個朋友”的專題講座,吸引了大批感興趣的學生。
基于課程的特殊性和學習的延續性,需要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授課計劃進行調整,在保證總學時不變的前提下,可采取短學期上課的方式,由原來的18周每周2學時,調整為9周每周4學時。另外,從專業角度出發,結合職業人培養方案,對照課程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對課程內容進行取舍、優化,體現出不同專業的學習特點。例如,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掌握的技能側重于網絡服務器的安裝、配置和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則側重于系統的基本設置和開源辦公軟件OpenOffice的應用。只有這樣,才能在規定的學時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體現專業培養的不同特色。
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只有從工作出發,才能真實、客觀、全面地反映職業活動對教育的要求。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就是將整個教學過程模擬實際工作過程,教師與學生共同來實施一個或多個完整的工作項目,實現“教學做”有機統一。
實訓平臺仿真設計 實驗室使用VMware Workstation虛擬機來搭建高度仿真企業工作項目實施環境的虛擬網絡實訓平臺。通過在一臺物理機上并發運行多個Linux服務器和Windows客戶端,使每個學生均可扮演整個企業網絡的管理員,針對虛擬的企業網絡環境快速方便地練習系統及服務器的配置和管理技能。
綜合項目設計 選擇、設計一個或幾個貫穿整個課程的大型綜合項目,作為訓練學生職業崗位綜合能力的主要載體,這就是以項目為課程能力訓練載體的原則。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例,根據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要求,課程圍繞一個綜合項目“企業網絡服務器的搭建、管理和使用”進行設計。項目內容是利用Linux平臺,設計一個中小企業中常用的綜合應用服務器,主要功能應包括企業的文件服務器 (NFS+Samba)、 企業的DHCP服務器、企業的DNS服務器、企業的Web服務器、企業的FTP服務器、企業的郵件服務器、企業的安全防火墻的設計與實現。
單項項目設計 根據綜合項目需要實現的功能,把整個教學過程劃分成若干個教學模塊,每個教學模塊對應一個單項項目,具體設計如下。項目1:Linux系統的安裝、升級和卸載;項目2:Linux圖形化界面操作;項目3:系統管理命令的使用;項目4:文本編輯器和辦公軟件OpenOffice的使用;項目5:Samba服務器的配置和管理;項目6:DNS服務器的配置和管理;項目7:DHCP服務器的配置和管理;項目8:Apache服務器的配置和管理;項目9:FTP服務器的配置和管理;項目10:Sendmail服務器的配置和管理;項目11:Iptables防火墻的配置。每個單項項目還可以再劃分為若干個任務,例如,在單項項目3系統管理命令的使用實訓中,按命令的用途和功能又可以分為Linux基本命令、文件系統管理命令、常用網絡操作命令等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設計 以單項項目為單位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展示學習目標→提出任務引入課題→分析任務演示操作→了解任務相關知識→教師分配任務→學生實施任務→結果展示與評價→拓展任務深化訓練→作業鞏固。
考核方式設計 該課程的考核采取過程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考核學生在完成單項項目和綜合項目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學習態度、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其中學習態度根據平時出勤情況、課堂紀律和作業完成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考核采用百分制,過程考核中的能力鑒定成績占學生成績的60%,期末考核中的知識鑒定成績占學生成績的40%。
網絡教學為高職教育提供了新載體,拓展了新空間。構建網絡教學平臺,提供課程學習資源的共享和下載,包括教學課件、視頻演示、在線作業、在線測試、技術交流、項目案例、電子資料等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方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網絡教學平臺還設立了在線答疑、電子虛擬教室等交互場景,可以將現有的教學資源與虛擬技術完美地整合在一起,打破時間、地域的限制,將學習延伸到課外。
[1]李建新,唐小燕.項目導向式教學法在“Linux操作系統”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文匯,2010(4):129-130.
[2]夏晶.高職院校《Linux 操作系統》課程改革思路[J].科技信息,2007(32):587.
[3]柴艷賓.電子虛擬教室的建設與應用初探[J].科學時代,2010(9):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