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佳濱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東陽 322100)
當前,各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方面,都非常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以技能立身,靠素質發展”已成為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主流方向。思政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探索,各院校整體狀況已經大有改善,但在與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相結合方面還很不夠。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與實效性,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服務,已成為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探索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亟待改革的理由或依據,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學生對思政課興趣欠濃 高職院校思政課普遍存在學生學習興趣欠濃、積極性不高的問題。筆者在我院在校生中隨機抽取了400人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問卷387份,有效回收率為96.8%。調查中發現,學生選擇高職院校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學好專業技能,將來有一技之長,但對專業課以外的基礎課程普遍興趣不大。從調查情況看,對思政課不大感興趣的學生人數多達128名,占調查總數的33.1%,位列不感興趣課程的第二位。學生有“思政課太枯燥”、“學這個沒啥用”、“大道理從小講到大”、“政治關我什么事”、“都是考記憶力的,沒意思”等想法。思政課得不到學生重視,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認為這門課程對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沒有多大的幫助。可見,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應具有高職特色,從培養職業能力出發,才能對學生有吸引力,引起學生重視。
企業更注重高職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企業在招聘畢業生時,更看重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此外,他們還比較注重哪些因素?筆者在學院畢業生招聘會上,對前來招聘的470家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470份,回收455份,有效回收率為96.8%。調查顯示,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除綜合職業能力外,還比較注重學生政治理論理解能力的有87家,占調查總數的19.1%;比較注重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力的有98家,占調查總數的21.5%;比較注重團隊協作能力的有145家,占調查總數的31.8%,比較重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125家,占調查總數的27.5%。通過對企業老總的進一步訪談得知,選擇注重政治理論理解能力的企業認為,企業的發展與國家政策息息相關,招聘的高職學生與普通的操作工人要有區別,他們今后多數將成為企業的骨干,除了掌握技能外,還應關心國家時事政治,懂得學習國家的政策,因此需要政治理論理解能力;選擇注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力的企業認為,一名大學生員工,人品很重要,尤其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應比一般員工要強;選擇注重團隊協作能力的企業認為,具有良好團隊協作能力的員工才能成為企業的骨干;選擇注重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企業認為,如果要成長為一名骨干員工,必須有良好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能獨立分析并解決。從這次調查情況看,企業認為高職學生除了應具備本專業技術職業能力外,還不可或缺的前四項能力分別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政治理論理解能力。因此,如何提升這四項能力應成為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點。
思政課教學應樹立能力本位職業教育理念 能力本位職業教育理念是指以重視獲得崗位操作能力為目標,倡導以能力為基礎的職業教育體系,主張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從業能力,在發展職業教育的手段上更強調企業的參與。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職業角色活動為出發點,以提供產業界和社會對培訓對象履行崗位職責所需能力為基本原則,是以從事某一具體職業所必備的能力為出發點確定培養目標,設計教學內容、方法和過程,評估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思想與實踐模式。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為企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輸送大量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能力本位教育強調以能力作為教學基礎,以崗位群所需的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專業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但專業技能以外的能力就需要其他課程共同輔助培養。因此,高職思政課教學應樹立能力本位的職業教育理念,結合自身特點,按照企業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重視培養和提高除專業技術能力之外的綜合職業能力。
每周一次時事評論,提升學生政治覺悟 要提升學生對政治理論的理解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厭學現象嚴重。筆者針對專業特點,每周在思政課前10分鐘進行一次熱點時事回顧與評論,評論既有廣泛性,又有針對性。例如,針對建筑、房地產等專業,就國家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進行分析評論;針對計算機專業,就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的精神進行分析學習;針對服務類專業,就國家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政策進行學習。這樣的政治理論學習與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有密切的聯系,不僅能引起學生的重視,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性,而且還能提升學生的政治理論理解能力。
引入企業精神教育,開展公益積分活動 當代大學生不僅需要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專業能力,而且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以德為先,德才兼備,已成為用人單位選人、用人和評價人的基本尺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最根本的就是要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高職學生畢業后的去向多數在企業,要使他們盡早地了解企業,與企業接軌,加強企業精神教育必不可少。例如,在課前回顧評論中,可加入企業精神教育,培養學生實業報國的精神;在思想道德修養課中,可將職業道德教育作為重點;在課外實踐課中,可帶領學生下企業,了解企業文化、企業精神。這些對提升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能力都有很大幫助。同時,在思政課的課外實踐教學中,可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能力。要求學生每學期參加一定的公益活動,每參加一次均可獲得公益積分,將公益積分作為課程平時成績的重要考核依據以及各項榮譽評比、入黨的必備條件,并記入學生個人檔案。
舉辦課堂辯論賽,培養團隊協作能力 團隊協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團隊基礎之上,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實現團隊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對于團隊的成員而言,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在思政課教學中,筆者針對一些大學生關心的問題和民生熱點問題,舉辦了課堂辯論賽。將學生分成若干辯論小組,小組成員各自承擔任務,設有一辯、二辯、三辯、四辯,還有的學生負責資料收集、資料整理等工作。讓學生圍繞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辯論,如針對如何樹立正確的戀愛觀的教學內容,開展“大學生談戀愛是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的辯論賽。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讓學生主動學習,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實施微博互動式教學,提升教學實效性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給當代大學生開辟了新的學習渠道。QQ、微博等信息傳播工具在學生中非常普及,幾乎所有學生都有QQ號,上網“織微博”已成為學生課余的重要娛樂活動。筆者以2011級建技教改班為教改對象,開設了思政網絡課堂微博,運用微博互動式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微博可以通過手機等便攜式的設備登陸,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實施交流。據了解,教改班所有的學生都能用手機上微博,于是,筆者在微博上發布了最新的民生熱點問題,要求學生進行評論。課堂上,教師將案例引入教學內容,發布評論主題微博,要求學生及時評論,教師及時引導,評論內容及時公布。如針對大學生為什么要學習法律的教學內容,筆者將 “藥家鑫事件”作為案例引入教學內容,及時在微博上發布要求學生針對“藥家鑫事件”進行評論的通知,學生可使用手機及時在微博上開展評論。有的學生在評論中表現出對富二代的仇視,教師就及時在微博上進行引導,最后,所有學生的評論予以共享。課后作業也要求在微博上完成,學生的作業都公開在微博上,教師通過微博回復進行批改。學生對作業成績有異議的,可以在微博上直接提問,教師進行解答。這樣的微博互動式教學不僅可提高思政課的實效性,也可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微博開設也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最新的思想動態,微博是大學生交流的網絡平臺,學生因學習、生活上的壓力,往往將自己心中的一些情感問題、生活問題及時發布在微博上,這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通過微博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困惑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對思政課的評價 筆者通過微博投票功能,要求學生對思政課的課前時事評論、企業精神教育、公益積分活動、課堂辯論賽、微博互動式教學進行投票。結果,對課前時事評論,有72.3%的學生認為好或者較好,有90.2%的學生認為對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論理解能力有幫助;對引入企業精神教育,開展公益積分活動,有85.2%的學生認為好或者較好,有82.8%的學生認為對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能力有幫助;對課堂辯論賽,有88.9%的學生認為好或者較好,有75.4%的學生認為對提升團隊協作能力有幫助;對微博互動式教學,有96.4%的學生認為好或者較好,有77.7%的學生認為提升了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學實踐,思政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上課積極性高,課外實踐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思政課的實效性大有提高,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學生就業能力不斷提高 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主要在就業能力中得到體現。在2011年的畢業生招聘會暨實習生推介會上,我院4040名畢業生中只有23名未落實工作。參加招聘會的學生僅能滿足來校招聘單位三分之一的需求,供求比例懸殊,學生基本被一搶而空,很多單位因招不到人而煩惱。近年來,我院學生的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不少企業都不是第一次來院招聘,據調查了解,吸引他們一次又一次前來招聘我院畢業生的主要原因是我院的畢業生不僅專業技能強,而且綜合素質高,職業能力強。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家需要大量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投入到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家庭也期望子女德才兼備,將來在社會上能有一席立足之地。這些都對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為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地探索和完善思政課的教育職能,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能力本位出發,按照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與時俱進,建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的長效機制,使思政課教育扎實而卓有成效。
[1]歐陽河.職業教育基本問題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任志遠.從“能力本位”談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的創新[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1(5).
[3]李大棚.“民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赤峰學院學報,2011(2).
[4]劉冬明,劉軍良.引進現代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企業精神[J].現代企業教育,2009(1).
[5]湯宗禮.微博在提高高職思政課教學效果中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文匯,2011(5).
[6]廖金寶.微博輔助思政課教學的實踐探究[J].學理論,2011(22).
[7]許元.關于高職基礎課程考核評價改革的研究[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