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俊梅 程 煒
(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太倉 215411)
項目化教學就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以項目作為載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程融“教學做”于一體,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在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但是在實施項目化教學的過程仍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教學項目的選取仍有明顯的學科體系的痕跡,沒有與實際工作任務緊密結合,只是簡單地將傳統學科體系中經典的驗證性實驗作為項目;教師對項目化教學的精髓理解不透徹,導致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存在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的現象;還沒有找到較好的適用于項目化教學的實施方法等。針對以上這些問題,筆者以《化學品分析與檢驗》課程為例,將六步教學法融入項目化教學中,提出了一種具有本課程特色的六步教學法。
六步教學法是學習領域課程創設學習情境的常用方法。六個步驟是按照完成一項工作任務的完整過程進行的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與評價。資訊是在接受任務之后盡可能多地搜集與工作任務相關的各種信息資料,包括弄清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理清完成任務的步驟,以及所要用的工具、設備、材料等。資訊是計劃的基礎。計劃是綜合利用資訊所得的信息,結合現有條件,做出一個初步的計劃。決策是作出的初步計劃要以某種方式確定下來,如領導審批或集體討論。實施就是按照前面制定好的計劃完成工作任務。實施過程中可能穿插著為完成工作任務所進行的必需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檢查與評價是在完成工作任務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的點評與考核。
《化學品分析與檢驗》是一門專業技術課程,集理論實踐于一體。在項目化教學改革中,該課程的內容設置打破了原來的學科體系,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為教學載體,在培養操作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掌握所需要的理論知識。
課程的項目是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選取的10個來自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如表1所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摒棄了原學科體系的驗證性實驗套路,全部采用企業的評價標準組織教學,即進行以國標為依據的分析檢驗,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面對真實的樣品,根據國標來分析檢驗。這一點已與企業的實際做法一致。
為了更好地體現本課程項目化教學的特點,筆者將實際工作過程與六步教學法相結合,提出了適用于本課程的六步教學法。實際工作崗位的分析檢驗過程基本包括四個環節,即采集樣品→查找方法→檢測指標→出具報告。而六步教學法的步驟是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筆者將兩者結合,進行了教學化的演變,即引入情境→查找方法→嘗試實驗→分析方案→檢測指標→出具報告。
六步教學法是實際工作崗位的工作過程與教學活動相結合的產物,除要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外,還需兼顧“必需,夠用”的理論知識滲透,讓學生在相對真實的工作情境中完成技能和理論的提升。現詳細闡述《化學品分析與檢驗》課程六步教學法的具體內涵。(1)引入情境:教師針對具體的項目設置相應的工作情境,在真實的情境中引入項目,并布置任務,讓學生嘗試自行完成。(2)查找方法:學生通過查找網絡資源和書刊等文獻獲得可能的實驗方法。(3)嘗試實驗:學生根據查找到的實驗方法,到實驗室開展嘗試性實驗。由于受各種因素限制,學生在嘗試實驗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而使實驗無法順利進行或得不到實驗結果。(4)分析方案:教師針對嘗試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用啟發式教學法分析整個項目,按照“了解測定的指標→確定可行的方法→分析具體的方案→強調關鍵的操作”的步驟進行。這一步是理論滲透的核心,須將完成本項目“必需,夠用”的理論知識穿插滲透其中。在上一步學生遇到困難而無法完成實驗的情況下開展理論知識教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檢測指標:學生在理清實驗思路和理解實驗原理的基礎上再次進行實驗,教師予以現場指導,指出其不規范操作的現象。(6)出具報告: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出具本項目的檢測報告。
六步教學法與以往項目化課程教學方法相比有兩大不同。(1)設置了“嘗試實驗”這一環節。以往的項目化課程教學也要求學生在接受任務后首先查找實驗方法,然后進行匯報,教師對各小組的方案點評后,學生再開始實驗。但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在查找實驗方法的過程中學生很少思考方法的可行性,只是簡單地查找,然后等待教師點評修改,再進行實驗。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教師講授、學生操作的被動模式,難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六步教學法中增設了“嘗試實驗”這一環節,學生要對自己查找到的實驗方法進行初步驗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實驗無法進行,這樣就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啟發學生思考,從而使得學生逐步建立分析化學中“量”的概念,掌握不同分析方法的應用范圍。同時,這種方式有利于各學生小組之間形成競爭,促進“查找方法”質量的提高,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2)“分析方案”使得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實施,加大了實踐操作的比例,這更有利于高職學生的發展,但是并不表示理論的重要性低于實踐。如何使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完成理論的學習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六步教學法中“分析方案”主要就是完成理論的滲透。它安排在嘗試實驗之后,學生帶著嘗試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入“分析方案”這一環節,教師采用問題啟發的方式,層層剖析,針對學生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運用本項目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解釋,實現理論的穿插和滲透。有了嘗試實驗作為鋪墊,理論滲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化學品分析與檢驗》課程的項目四“飲用水總硬度測定”為例,采用六步教學法的教學具體實施如下。
引入情境 項目四“飲用礦泉水總硬度測定”的工作情境是:××班是××理化測試中心的一個項目團隊,教師是項目負責人,各小組組長為是項目小組長,其他學生為檢驗員。最近,×××品牌的飲用礦泉水進入××市場,××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需對其進行質量檢測,由于時間緊,檢測指標多,故委托××理化測試中心承擔總硬度指標的測定任務。于是,項目負責人召開項目組長會議,布置任務,各小組著手開展工作。
查找方法 各項目小組長接受任務后,召開小組會議。按照工作流程,要完成這項任務首先要了解檢測礦泉水總硬度的方法,要求各組成員通過網絡檢索專業數據庫、查找紙質文獻等方式獲得可能的實驗方法,進行組內匯總。
嘗試實驗 各小組根據查找到的實驗方法到測試中心進行嘗試性實驗。在嘗試實驗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如測試中心不具備某儀器設備,檢驗員還未達到進行某種分析檢驗的水平,實驗過程中出現檢驗員難以解決的問題等。
分析方案 項目負責人召開全體大會。各項目小組匯報任務進展情況。負責人針對各小組出現的問題,采用討論方式,層層深入,分析該項目。本項目討論的問題(其中隱含著學生須掌握的理論知識)是:(1)什么是水質的總硬度?我國對于飲用礦泉水總硬度的要求是什么?(2)水質總硬度測定方法有哪些?各自有哪些優缺點?(3)本項目需要用的標準滴定溶液是什么?標準滴定溶液能否直接配制得到?如果不能,應該用什么方法進行標定?(4)終點如何判斷?以什么作為指示劑?終點顏色如何變化?(5)在實驗過程中,NH3-NH4Cl緩沖溶液(pH=10)的作用是什么?如果不加該試劑實驗結果會有變化嗎?(6)實驗過程中鹽酸羥胺硫化鈉溶液有何作用?如果不加會出現什么現象?在各組檢驗員討論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項目負責人將配位滴定的原理、EDTA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金屬指示劑的原理、配位滴定條件、去除干擾離子等理論知識點進行穿插講解。通過這一環節檢驗員明確了實驗方法,理清了實驗思路,掌握了實驗原理。
檢測指標 各小組按照最佳實驗方法進行實驗,項目負責人予以現場指導,協助檢驗員解決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
出具報告 檢驗員完成實驗操作后進行實驗數據的處理,并完成項目檢測報告,提交給項目負責人,由項目負責人對各小組完成情況進行點評。
本課程的六步教學法體現了“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理念,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完成任務,學習的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增加實驗操作的比例使得學生的動手能力大大提高;理論知識與項目緊密結合,以項目帶動理論學習的方式使得學生理解理論知識時有了很好的載體;學習內容與崗位緊密結合,為學生步入工作崗位打下了基礎。當然,六步教學法也有自身不足之處,還要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完善。
[1]洪霄,付彬,李滌非.高職院校項目化教學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8(6):92-93.
[2]朱桂華.項目化教學中課程綜合化[J].中國西部科技,2009,8(34):76,83.
[3]叢文龍.應用“六步教學法”的常見問題及對策[J].遼寧高職學報,2010,8(12):25-26.
[4]劉宏科.職業教育的“六步教學法”初探[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