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寶利在《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撰文,分析了中國職業教育面臨的諸多困境,并基于職業教育具有政府主導等綜合視域提出了應對原則與策略。
進入新世紀以后,中國職業教育開始步入最好的發展時期,但也正逐步遭遇發展中的困境,主要表征如下:1.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民族原創的成分少,“本土化”改造少;2.高等教育普及化趨勢下生源的萎縮與中等職業教育的“合理性”與“趨勢性”問題;3.工學結合模式下行業企業參與機制缺乏;4.技術哲學語境下的課程改革及其路徑選擇的關注不夠,課程多以學科形式為主;5.規模擴張形勢下的結構優化與質量提升之間的不平衡問題;6.大力發展戰略下的尊嚴與地位問題。
基于上述分析,作者認為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困境原因有:普職分流以文化考試為標準,傳統文化認知鄙視技術;實踐超前發展而缺乏先行成熟理論的指導;過度借鑒西方導致原創力衰退與理論創新滯后;財政投入缺口與市場功能缺位并存;資源整合乏力與體制機制的局限;時代發展需求與自身功能限度之間的矛盾。
由此,作者提出了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困境的應對原則:1.革新觀念,建立多元的人才觀,學術人才與技術人才不是智力之間的差距,只是興趣才能領域的不同;2.構建中國本土的職業教育模式,即以中國歷史文化與現實國情為基礎,以外來文明的本土化改造為手段,并以特色理論的創建為核心;3.政府主導與多元主體參與,即政府應成為行業、企業、學校等多種資源的核心與紐帶,解決立法、撥款和整合資源等問題;4.跨界教育與制度創新,即職業教育是屬于由企業或其他機構協同完成的領域,應該讓教育與產業對接、職業學校與企業對接、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對接等;5.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觀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坐標,職業教育的“就業導向”不應成為“就業教育”,“技術性”不是“去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