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晶在 《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第10期中撰文并介紹了英國《學徒制、技能、兒童和學習法案》出臺的背景與過程、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并對其積極意義與不足之處做出點評。
《學徒制、技能、兒童和學習法案》是英國一部較為綜合的職業教育法案,其頒布的直接原因是英國的現代學徒制改革。英國現代學徒制的改革雖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但也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的重要癥結之一是英國的學徒制沒有得到應有的法律保障。在此背景下,2009年11月12日,英國議會最終通過并正式頒布了《學徒制、技能、兒童和學習法案》。
該法案主要關注的是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14-19歲青年及成人的職業教育問題,分為13部分,共270條,包括:1.對學徒制重要文檔的規范。其中包括學徒制證書、學徒制框架、學徒制標準以及學徒制協議。2.職業教育行政管理體系的變化。解散之前負責英格蘭16歲以上青年和成人的教育與學習規劃和撥款的機構——學習與技能委員會,將管理職責轉給地方教育局;成立新的青年學習署,負責與此相關的撥款與服務工作;將相關的撥款職責轉給技能基金署,由技能基金行政長官負責。3.考試與資格制度的調整。成立資格及考試規范辦公室,承擔原先資格與課程署的資格評估管理職責;資格與課程署則轉變成資格與課程開發署,繼續負責英國國家課程的開發和維護,并向英國兒童、學校與家庭部提供政策咨詢。4.對員工離職培訓的規范。法案規定,員工可以向雇主提出與其工作相關的離職學習和培訓要求。
基于以上分析,作者總結了該法案的積極意義與不足之處。其積極意義有:首先,該法案的正式出臺,結束了英國對學徒制長達近200年的法律管理空白,標志著英國學徒制新立法時代的來臨;其次,該法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職業教育的行政管理效率。不足之處有:1.該法案未能建立起利益均衡的職業教育管理與參與機制;2.該法案未能有效提高學徒制的質量與吸引力;3.在該法案下,職業教育的行政管理體系仍較為繁瑣,有待進一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