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劍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廣東 珠海 519090)
近年來,隨著各高職院校對職業技能大賽重要性認識的深入,各種技能大賽在全國高職院校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許多高職院校除組隊參加省級和國家級比賽外,還紛紛開展本校的比賽項目,組織學校內部的技能大賽。筆者作為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指導教師,深深體會到要在職業技能大賽中取得好成績,關鍵在于學生平時的訓練質量。筆者擬運用合作學習理論,從人員選拔、團隊組建與人員分工、項目管理、合作學習能力培養、過程管理與評價等方面探討提高賽前訓練水平的方法。
合作學習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的美國,目前已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得到廣泛的運用。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而有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互相關心幫助,并通過合作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在學習解決問題的同時,提高團隊合作和溝通的技能。
積極的互相依賴、“個人責任”、促進學生間的面對面的相互作用、學生恰當運用協調人際及組間關系的技巧以及評估自己組的合作效果,以上合作學習的5個基本要素構成了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實踐證明,互助、合作可激勵學生的互助精神,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進而培養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開展技能競賽活動,是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增強學生就業創業意識,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徑。通過技能競賽,可以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在職業技能大賽中,如何取得好的比賽成績,是每個指導教師非常關心的問題。筆者在指導學生賽前訓練時,運用合作學習理論指導學生,進行了如下探索實踐。
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通常是以團隊方式進行,每支參賽隊由3名左右選手組成。參賽團隊的組建,不僅是職業技能大賽的前提,而且直接關系著比賽成績。參賽團隊的組建主要包括人員選拔和團隊組建。
由于參賽人員是有名額限制的,指導教師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參賽人員的選拔。選拔隊員主要考慮的條件依次為有關專業課程成績、智力水平(反映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寫作能力、外語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其他特長。選拔的方式主要有筆試、面試和才藝展示等環節。
在進行選拔時,指導教師需要先對大賽所需要的技能進行評估,客觀地評估完成這項大賽所需要的實際技能是什么;然后尋找既具有相關的技能又有潛力學習所需新技能的學生,最后還要考慮學生之間的互補性,確定一個最佳隊員組合,使競技水平更好地發揮。
首先讓所有的參賽隊員了解大賽項目要求,根據項目要求制定訓練目標,明確訓練目標之后,就可以明確訓練范圍。為了達成一致的意見,應該讓參賽隊員一起進行深入交流,確定訓練范圍,明確指出訓練范圍包括什么和不包括什么。界定了訓練范圍,指導教師和隊員就能把每一個目標分解成一系列任務,這樣就可以估計完成每一項訓練任務所需的時間。
為了使隊員在進行賽前訓練時其行為有一定的參照標準,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行為不符合賽前訓練的要求,需要參賽團隊為賽前訓練設定一定的規則和程序,可以根據團隊的情況,讓團隊隊員共同商定團隊的行為準則,這些行為準則包括決策規則、對未解決問題的跟蹤和處理、對訓練任務運行過程的文檔記錄、訓練任務的溝通計劃及訓練任務的預算等。
在參賽團隊中,隊員之間的相互合作非常重要。首先要使學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合作可以把團隊每個人的力量結合在一起,完成每一個單獨個人無法完成的任務。合作使團隊每個人之間取長補短,作為一個整體發揮作用。積極的合作態度可以使參賽團隊隊員間相互支持,讓每個隊員意識到自己是團隊的一員,要承擔一定的責任,要與同伴榮辱與共,對同伴負責。如果學生沒有合作意識,就可能出現不參與團隊活動的現象。
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建立團隊隊員之間積極的合作態度:(1)參賽隊員設立一個共同的參賽愿景,從而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2)在訓練中,每個參賽隊員擔當一定的角色,這些角色是相互聯系和互補的,由于某個角色的缺失,將會造成參賽任務的失敗,這樣,學生的責任意識會比較明確,在訓練中會積極地投入,為訓練任務的完成出力。(3)把訓練任務所需的資料分給不同的隊員,學生為了能夠完成團隊任務,就必須將這些資料合并起來共同學習。通過這樣的資料共享,可以促使學生參與合作。
合作技能是學生參與團隊訓練的前提之一。沒有一定的合作技能,學生就不能夠很好地參與到團隊訓練中去,即使參與了,在團隊訓練中也只能作為旁觀者,無法有效地參與訓練。在平時訓練中,一些學生游離于團隊訓練之外,就是由于學生缺乏相應的合作技能。合作技能的掌握和運用不僅能夠給學生提供參與團隊訓練的手段和途徑,而且是賽前訓練取得實效的保證。
通過講授和實例展示等方法讓學生了解合作技能的具體內容 讓學生了解合作技能的內容,對于學生在訓練中掌握和運用這些技能有很大幫助。合作技能包括領導能力、決策能力、建立信賴關系以及交流和解決沖突的技巧。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講授和示范,讓學生了解合作學習需要的一些技能,進而在合作學習中運用這些技能。
在合作學習中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并及時給予反饋 教師可以通過實際操作、角色扮演、游戲、演示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樹立運用這些技能的意識,用正反兩方面的例子來指導學生在訓練中使用這些技能。為了使學生有效地掌握合作技能,教師還必須對學生合作技能的運用情況進行及時反饋,讓學生了解自己對于合作技能的運用情況及其效果,以利于在后續的訓練中揚長避短,更好地使用合作技能。
在訓練過程中,教師的監督和介入要始終貫穿其中,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袖手旁觀、放任自流。教師要通過提供指導、控制紀律、參與團隊討論等措施來保證學生順利地開展訓練。
提供學生訓練必要的幫助和指導 當參賽團隊對訓練任務不清楚的時候,教師要重新對訓練任務進行解釋,向學生反復說明訓練任務的內容以及操作程序。在團隊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團隊是否能夠解決問題,是否能夠完成訓練任務。當團隊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所在,啟發學生如何解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是給出現成的答案,而是引導、指點,交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讓學生在訓練中解決問題、得出答案。
科學地制定賽前訓練計劃與方法 指導教師應將職業技能大賽中各個知識點、評分點列成表格,通過學生完成專項訓練或模擬訓練,以時間或技術指標進行測量,通過數據分析表來發現團隊訓練的問題,從而調整訓練方向與重點。指導教師要進行陪練,這樣便于獲得最真實的體驗,動態調整訓練計劃與方法。
維持參賽訓練的工作紀律,確保賽前訓練順利進行 在訓練過程中,個別隊員可能會因為個人某些事情干擾團隊訓練進程,也可能會有某個隊員由于其他問題不能參與團隊活動。這個時候,教師要及時提醒,合理安排訓練任務和時間,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加到團隊訓練中來。
協調參賽團隊的人際關系 參賽隊員在賽前訓練過程中會因為意見分歧或分工等原因產生沖突,造成隊員之間人際關系不協調,這不利于團隊賽前訓練的開展。教師要及時采取措施,給予指導,化解沖突。
總結評價是訓練過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合理的總結評價對于調動隊員的積極性,培養其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具有重要的作用。評價要以激勵為主,強化學生有效的訓練行為,同時做到及時、公正。評價方式可以采取多樣化,如隊員自我總結、隊員互評、教師評價等。讓學生在自我總結中了解自己,在互評中學習他人的長處,在教師評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教師應當為賽前訓練建立一種過程性評價機制,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一是把團隊訓練過程評價與團隊訓練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于過程評價,且過程評價應著重考查學生在團隊訓練中的參與度、主動性、行為表現及其在團隊訓練中是否積極進行交互合作等。二是把參賽團隊集體評價與團隊隊員個體評價相結合,側重團隊集體評價。即要以整個團隊的合作表現及互動情況為基礎和核心,綜合考慮團隊隊員個人表現及其進步情況,通過對團隊集體的評價去影響個人。
在訓練中,部分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影響訓練效果。其主要表現:一是團隊討論時,不善于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只關注自己發言的機會,不在乎別的同學在說什么;二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周圍的人和事,只關注自己的學習訓練,當同學有困難的時候,不會主動幫忙;三是缺乏集體精神,出現問題相互指責埋怨。針對這些情況,指導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
[1]姚強.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訓練技術探索[J].科教導刊,2011(10):40-41.
[2]張凌.以環境監測技能大賽為平臺深化實訓教學改革 [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9):31-32.
[3]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198.
[4]王福顯.論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中的作用[J].現代教育科學,2006(5):90-92.
[5]大衛.W.約翰遜.合作性學習的原理與技巧 [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