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芳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高職學生誠信教育問題分析與改進措施
陳文芳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誠信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基,是人際交往的基礎,也是高職學生道德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以我院建工2010級1班與2班為例,分析了高職學生誠信缺失行為的原因,就如何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提出了加強課堂教育、教師言傳身教、家庭直接影響、建立個人誠信檔案、建立失信行為懲罰機制等一系列提高高職學生誠信度的改進措施與建議。
高職學生;誠信教育;改進措施
誠信,即誠實、守信,是高職學生人際交往的基礎,也是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的體現。筆者從一年多的輔導員工作中深切體會到,現今高職學生的誠信度令人堪憂。因此,高職學生的誠信教育應該是德育的重點,是各高職院校領導和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加強“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道德建設,遵守“明禮誠信”的基本道德規范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
高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雖從屬于大學生,但是基本素質又略低于大學生的平均水平。他們有很多優點,但也不乏缺點。在當前市場經濟和自我意識凸顯的社會大環境下,他們的自我意識日益強烈,以自我為中心,注重個人奮斗而忽視團隊合作,強調自我價值的體現。他們也關注社會,對現實有獨立思考,對未來有自己的見解。但是,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及社會功利現象的影響下,他們不可避免地表現出社會責任感、誠信度的部分缺失。
考試作弊,抄襲作業 從建工2010級1班與2班的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相當部分高職學生在高中時期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平時不愛學習,上課也不專心聽講。到了大學,他們認為自由了,可以玩了。所以,經常曠課,去上課也在玩手機。作業也是抄襲的,抄襲經驗更是一屆學生傳至下一屆學生。一到考試期間,想盡辦法作弊。如先和平時學習優秀的學生打好招呼幫忙,再者夾帶小抄、手機短信等,甚至請人代考。這樣的學習風氣,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教育質量,不利于我國對高素質技術人才的培養。
德育分造假 高職院校每學期都會評獎學金。而獎學金的評定中德育分又占了很大的比例。很多學生為了能拿獎學金,想辦法在德育上加分。利用身處協會、社團之便利,以請客的方式求得各德育加分證明。德育測評分一項,學生在互評分數時,過多地摻入私人恩怨,導致德育測評分不真實。
助學金申報材料造假 近年來,國家為了能使貧寒學子有書讀,每年給予各高校一定比例的助學金名額。為了能做好這項工作,各高校一般都會在新生入學時進行貧困生摸底,填寫貧困生檔案。此時,得到的貧困生名單一般都很真實。到了大二時,別的學生看到那些貧困生能白拿國家助學金,他們也辦了個貧困證明,也想申請助學金,給助學金分配增加了難度。
承諾學習,卻故態復萌 高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遠不如本科學生,但是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還是不錯的,只有少數幾個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他們時常曠課,曠課節數甚至接近了開除的邊緣。經過輔導員教育之后,他們承諾下次不再曠課,但不久故態復萌。再者,在輔導員監督的課堂上,無論是出勤,還是課堂紀律都表現良好,等輔導員一走開就繼續玩手機。這些都使得本來純凈的校園,蒙上了功利的色彩,失去了誠信。
高職學生誠信缺失,是社會、學校、個人諸多因素的一個縮影。對此,我們不應該簡單地認為是大學生思想道德的普遍下滑,而應分析其諸多現實原因。
社會因素的影響 高職學生作為社會的一部分,也會受到社會各種思潮和現象的影響。假藥、假名牌遍布市場;官員貪污受賄新聞屢屢見報;親戚靠走關系得到工作而非實際能力體現;文化市場盜版橫行,屢禁不止。這些失信現象,給學生帶來了負面影響,動搖了他們原有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滋生了投機取巧的心理。失信懲罰機制的不完善和社會信用評價體系的不健全,使失信者得不到相應的制裁,客觀上助長了高職學生淡薄誠信的心理。
教育因素的影響 近年來,許多高職院校都奉行“素質教育”,開設了一系列的素質教育課程,但收效甚微。而且,在學生的三年學習生涯中,在學生看來至關重要的入黨、推優等仍以學生的成績為衡量尺度。這使得學生和家長以此為導向,只重視學習成績而忽視了誠信教育等德育素質教育。
個人因素的影響 高職學生自身素質的缺陷是導致誠信缺失的直接原因。他們生活在中國加入WTO之后的國際化社會中,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且個性好強,對家長、學校的教育存在逆反心理。再者大多數家庭因只有一個孩子,所以,父母過多包攬了本應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使他們的責任意識十分薄弱,再加上自律性差、立場不堅定,易受他人不良行為的影響,最終導致自身誠信缺失。例如,大部分學生對作業抄襲、考試作弊等失信行為持反對態度,認為這樣不好。但是當實際發生在自己身上時,認為別人這樣做了,我這樣做也無所謂了,造成其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為的不一致。
學校是學生從家庭走向社會的重要過渡場所。學生不僅要在學校里學到以后賴以生存的本領,還要學會如何做人。而學會做人的第一步就是學會誠信。因此,我們必須通過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構建合理的誠信教育體系,加強高職學生的誠信教育。
課堂教育滲透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規范教育的主渠道。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高職學生的誠信素質教育尤為重要。說說容易做起來難,誠信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比如,號召廣大思政教師在授課中專題講解誠信,播放現實中發生的誠信缺失行為及導致的后果,然后分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思考過程中領會誠信的涵義。還可根據每個高職院校的自身情況,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把誠信教育融入到專業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只有這樣加大誠信教育的力度和深度,才能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
教師的言傳身教 教師是誠信教育的傳播者,其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品格言行。因此,學生誠信教育更應從教師入手。學校領導要舉辦各種培訓以提升教師自身素質。而教師更要以身作則,在平時的教學、科研中做到“教書育人”,也做到“教書做人”,使學生在與教師的接觸中受到誠信思想的熏陶,形成誠信行為規范。
家庭的直接影響 父母是子女的啟蒙教師,其品行習慣對于子女品行習慣養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他們的道德人格直接影響子女的道德社會化的效果。因此,家長要改掉過度依賴學校教育的心態,注重自身誠信行為的引導,提高自身素質和理論修養,為子女做好誠信的表率。對孩子的日常行為要加以規范,抓好孩子的品質教育;注意培養子女獨立、自律意識;多與子女及輔導員溝通交流,處理好相互間的關系,營造和諧的生活環境。
建立班級個人誠信檔案和獎懲措施 誠信素質的培養,誠信意識的建立,既要靠誠信教育,又要靠制度保障。高職院校可以分系部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和失信獎懲措施,以學工秘書、輔導員為管理者。在信用檔案里,如實地記錄學生在校期間的品行表現、健康狀況、學習成績、信用記錄、獎罰情況等,并實行電子化聯網管理。學生一有失信行為,對其行為要嚴加懲處并公布,使其受到輿論的譴責,從而達到誠信教育的目的。學生畢業后,誠信檔案送至用人單位,成為社會誠信體系的一部分。這樣,既可以積極發揮檔案的育人功能,又可以有效地監督和引導學生的誠信行為,讓學生養成誠信習慣。
總之,誠信是立身之本,立國之基。高職學生的誠信教育關系到學生個人的前途命運和學校的生存發展。但我們應該明白,誠信品質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長期誠信教育累積而成的。只要我們努力,群策群力,齊抓共管,一定能把高職學生培養成牢固樹立誠信觀念的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的踐行者和和諧社會的建設者。
[1]孫美華.淺談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J].科技風,2008(8):130.
[2]陳學誠.新時期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8(10):32-34.
[3]王靜.對大學生加強誠信教育的思考[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7(3):85-86.
[4]李婷.淺談大學生誠信教育[J].科技信息,2010(4).
[5]宜瑞,拓宏偉.當代大學生誠信危機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4):163-165.
[6]白東蕊.市場經濟下大學生誠信教育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6):25-26.
[7]吳男,王建民.試論當代大學生的誠信教育[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2):29-30.
陳文芳(1978—),女,浙江新昌人,碩士,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職學校資產管理。
G711
A
1672-5727(2012)09-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