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晨 梁繁榮 徐學民 吳純潔
1.成都中醫藥大學科技處,四川成都 611137;2.四川省中醫藥科學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
推進四川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的對策建議
王 晨1梁繁榮1徐學民2吳純潔1
1.成都中醫藥大學科技處,四川成都 611137;2.四川省中醫藥科學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
在國家和省相關政策法規的推動下,四川省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還不高。本文在總結分析該省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現狀及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推進四川省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的對策建議。
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對策建議
科技成果的轉化一直是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內在動力,以美國、日本為首的國外發達國家高度重視新技術的研發及對高科技成果的有效利用。據有關統計,美國的科技成果利用率平均高達80%~85%,日本為60%~75%,法國為50%~60%,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為10%~20%[1]。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率的高低直接關系著醫藥科技成果對人類健康貢獻的大小,也關系著作為“朝陽產業”的醫藥產業對經濟貢獻率的高低。
四川省高度重視醫藥產業的發展,先后制訂了《四川省工業“7+3”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四川省醫藥產業千億發展工程》及《四川省戰略性新興產品“十二五”發展規劃》等一系列產業規劃。對成果轉化也出臺了相應的配套政策,如《四川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四川省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等,積極推動四川醫藥產業的發展。“十五”以來(截至2009年),我省共承擔國家各級應用及服務類項目197 230項;獲省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獎2 230項,其中醫藥科技成果375項;獲專利授權118 294件,其中醫藥專利2萬多件;培育和引導發展了200余個醫藥重點產品和技術,其中地奧心血康、人血白蛋白、抗病毒顆粒等近20個單品種過億元的大品種;簽訂技術交易合同40 450項,應用開發類科技成果轉化率約為12.73%,交易金額236.22億元,占全省R&D經費投入的23.71%[2]。2010年,四川省醫藥工業總產值和銷售產值全國排名第七位,這與醫藥科技成果的轉化及產業化密不可分[3]。
2.1 醫藥科技成果有效供給少
從數量上看,四川的醫藥科技成果并不少,但真正在市場上轉化的并不多。從獲獎的重大科技成果來看,產業化成熟度低的成果占44%,潛在市場不大的成果占32%[4],而醫藥科技成果產業化成熟度還低于這一比例,科研與市場、生產的脫節使得科技成果轉化難度較大。
2.2 管理機制不完善
在資源配置上,各部門之間條塊分割、交叉重疊,導致研發和成果資源整合不夠,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在成果管理上,缺乏統一協調,資金分散,項目重復,重點不突出;在市場導向上,由于科研與市場、產業之間的脫節,大批成果因缺乏市場而束之高閣;在政策法規上,未能有效激勵科研人員轉化科技成果的主動性和激發企業對創新成果需求的積極性。
2.3 成果轉化資金不足
2001~2009年,四川醫藥類項目科研經費累計投入14.95億元,約占R&D經費投入的1.5%[2]。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因中試環節的資金缺口較大,有一半左右的項目無法得到轉化,風險投資尚未介入,科技成果轉化貸款融資的保險和擔保機制尚未形成[4]。四川不少好項目,因資本運作欠缺而長期無法達到產業化所需的技術條件,影響了其產業化的實現。
2.4 內在轉化動力缺乏
科研管理部門對項目評估重科研水平,輕成果轉化;企業重擴大產能規模,輕成果研究創新;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重學術理論研究,輕成果轉化實踐;研發方和應用方之間又未能有效銜接等。成果轉化無論是在研發方還是應用方都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2.5 成果轉化平臺不健全
四川的成果轉化平臺和中介服務機構從總體上看,仍然還處于發展階段。中介服務行業規模小、功能單一、服務能力薄弱,與轉化相關的風險投資、金融服務尚未形成;現有的大學科技園、創業園、企業孵化器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大多只是一種“概念”,發揮作用不明顯,制約了我省科技成果的轉化。
3.1 加強項目引導,強化轉化意識
在項目立項上,以企業和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加強對應用及開發類醫藥項目的管理和支持,從源頭上保障所立項目能夠轉化和產業化;在項目管理上,通過搭建項目共享評審平臺,對申報項目進行嚴格篩選,禁止多部門重復立項。同時,加強項目的全程跟蹤和過程評估,真正落實重大項目地方與企業配套資金,對行業關鍵技術、共性技術、重點產品及優勢品種等重點支持,集中有限資金促轉化。
改變政府科研管理部門項目評估重科研水平,輕成果轉化的工作思路;改變企業重視擴大產能規模,輕視研究創新的發展模式,引導企業積極投身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改變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重學術理論研究,輕成果轉化實踐的傳統思維。正確處理政府、成果研發方、成果接收方的關系,實現“官產學研用”良性互動,營造良好的醫藥科技成果轉化意識和氛圍。
3.2 加大投入力度,設立投資專項
建立省級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如設立醫藥科技成果培育專項資金、轉化專項資金及產業化專項資金等,市、州及有條件區、縣亦相應設立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專項配套資金,用于醫藥科技成果的培育、孵化、轉化及產業化資助和貸款貼息等。
投資專項重點放在生物技術藥物與疫苗、血液制品、化學藥、醫療器械、保健品、美容護膚品及中藥材規范化種植、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中藥配方顆粒、中藥新藥、中藥相關衍生產品等領域。對已有產品如:KH901系列生物技術藥物、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靜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直立式聚丙烯輸液袋(可立袋)、1.5T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胱抑素C檢測試劑盒、生物醫學植入材料以及中藥材大品種、現代中藥飲片、新型配方顆粒、地奧心血康膠囊升級產品、三七通舒膠囊、地黃葉總苷膠囊、銀杏內酯注射液、渴洛欣膠囊、康復新液等開展系統研究與開發,促進其更大的轉化及產業化[5]。
3.3 強化多元投入,保障融資環境
建立以財政投入為引導,金融信貸、創業投資和民間資本等多層次、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投融資體系,搭建金融資本、創業資本與高新技術產業對接平臺[6]。積極引導風險投資基金、社會閑置基金等進入醫藥科技成果轉化,鼓勵川內有條件的醫藥企業采取上市等方式,打通醫藥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鏈,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格局[7]。
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保障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的投融資環境。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如風險投資可以以股權、期權、固定收益等多種方式參與醫藥科技成果的轉化;建立以股權比例轉讓和退出機制,保障投資人合法權益;實行市場化運作手段,保護金融機構正當收益等。
3.4 搭建信息平臺,完善評估體系
建立掛靠科技成果轉化聯系辦公室的“四川省醫藥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平臺”,統籌協調全省醫藥科技成果的轉化信息服務工作。該平臺負責四川省醫藥科技成果信息的登記、認定和發布;定期組織專家評定、認定;定期推薦最新的醫藥科技成果信息和無市場競爭力或過期技術的醫藥科技成果淘汰信息;每年由政府定期舉辦成果推薦和對接會,對參與成果對接的我省單位給予補貼等。
改變項目評估重科研水平和學術理論的傳統思維;改變項目結題驗收由主管部門負責的評估方式,建立以第三方專門評估機構牽頭的項目評估制度。對于應用及開發類的醫藥科技項目的評估,應以技術推動和市場牽引為導向,以技術理論、關鍵技術和核心高技術的創新與集成水平、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出、潛在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要素為評估重點,對于該項目能否轉化,應建立以成果產業化、成果成熟度和預期效益等為關鍵指標的醫藥科技成果評估體系[8]。
3.5 建立制度體系,完善激勵機制
改革“條塊分割”、“九龍治水”的科技管理體制,建立以省委、省政府領導牽頭,省直有關部門參與的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領導小組。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的管理和推廣工作,研究決定醫藥科技成果轉化重大事項,審定重大醫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醫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等。
加強對高校及科研院所職務性醫藥科技成果的轉化,鼓勵在不變更職務科技成果權屬的前提下,自主創辦企業或者以技術入股等方式進行轉化或產業化[9]。對成功轉化的醫藥科技成果,可對成果完成人給予轉化金額60%以上的獎勵;對成功產業化的醫藥科技成果,成果完成人可收取該項目產業化10%~20%的利潤。對于有產業化前景的重大醫藥科技成果,政府給予各種優惠措施和政策,鼓勵其就地轉化和產業化,改變目前醫藥科技成果“墻內開花,墻外結果”的轉化怪圈,促進地方經濟建設的發展。
[1]馬麗艷.加速我國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的對策研究[D].大連:大連醫科大學,2009.
[2]四川省科技廳.四川科技年鑒[Z].2010:405-426.
[3]四川省醫藥行業協會.四川省醫藥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一覽表[Z].2010:1-2.
[4]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調研課題組.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情況與對策建議[J].決策咨詢通訊,2007,(5):42-45.
[5]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工程實施方案(2011~2015)[Z].2011.
[6] 劉英.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綜述[J].河北醫藥,2010,32(6):736-737.
[7]楊波.我國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制約因素分析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1,(36):206.
[8]趙英,曹然.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價值評估指標體系及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6):50.
[9]馮振珉,胡元清.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研究[J].教育管理,2006,(9):96.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promoting the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ichuan Province
WANG Chen1LIANG Fanrong1XU Xuemin2WU Chunjie1
1.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1137,China;2.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chuan Province,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0041,China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 obtained certain success under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but its contributions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still low.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medicin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R194.32
A
1673-7210(2012)08(a)-0005-02
四川省決策咨詢委員會決策研究(課題名稱:四川醫藥科技成果轉化戰略研究)。四川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項目名稱:推進四川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研究;項目編號:2011ZR0146)。
王晨(1978-),男,四川安岳人,法律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科技工作與管理。
梁繁榮(1956-),男,湖南安化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針灸推拿學學術帶頭人,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2012-03-22 本文編輯:馮 婕)